警惕!別讓“拖延”這件小事,毀掉了你!


警惕!別讓“拖延”這件小事,毀掉了你!

警惕!別讓“拖延”這件小事,毀掉了你!

“著什麼急?慢慢來嘛,反正還有時間。”這句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也許你的朋友甚至是你,就愛說這樣的話。

身在職場,你可以有“慢慢來”的沉穩心態,但絕不能有磨蹭、拖延的做事習慣,否則,你的同事、團隊就會被你害慘。

小美和小花是幾乎同時進入一家媒體單位工作的,只是分屬不同部門,小美在社教部,小花在新聞部。

小美做事風風火火,幹練果斷,不久就能帶領團隊負責一檔欄目。

小花處事拖拖拉拉,優柔寡斷,部主任對她的時間觀念頗有微詞。

雖然性格迥異,但兩人平時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下班經常一起逛街、看電影、喝K。不過約好的碰頭時間,小花常常會遲到,小美作為長一歲的姐姐,非常包容她。

生活上慢悠悠,有人能容忍你包容你沒多大問題。可在工作上,尤其是在新聞採編部門,那是萬萬要不得的。因為新聞隨時發生,你必須隨時待命,一旦接到任務,就必須馬上趕往現場。

可小花常常把生活上的習性沿襲到工作上,製片人電話一催再催,她才睡眼惺忪地跑到設備室拿設備,等她臨急臨忙到了現場,往往精彩的場面已經沒有了。好幾次大型採訪活動,一車人都在等她,遲了十多分鐘才出發。而且稿件能拖到次日出,當晚就絕對趕不出來。

小花的這種工作作風,根本不適合在新聞部裡呆,要不就辭退,要不就調崗。後來也不懂她找到哪位領導,同意她轉崗。而願意接收她的,自然是社教的小美。小美說他們做專題,沒那麼講究時效性,時間可以靈活掌握。

她倆是好姐妹,生活上一起吃喝玩耍,工作上一起幫襯照應,事情貌似得到了完美解決。可沒到3個月,兩人卻因為工作鬧了多次矛盾,最後還不得不鬧到部領導那裡去了。

原來小花的拖延症到了社教部更是變本加厲了,即使是輪到她出節目的那周,她還是一如既往地慢條斯理,不緊不慢。有幾次節目遲播或根本做不出來要重播,這可是嚴重的事故。搞得相關責任人都挨罰款,部門領導要寫檢討。

領導覺得,這樣的員工留下來,就是顆定時炸彈,所以最後不得不辭退了小花。從此小花也和小美反目成仇,不再是朋友了。

小花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狀況,說明她是個徹頭徹尾的拖延症患者。

拖延症患者通常是時間觀念較差的人,他們先是過分模糊地估測時間,後是過分清晰地預判時間。如果他們認為一項工作一天能完成,他們會想:上午完不成沒關係,下午還可以繼續;下午完不成也沒關係,晚上能完成就行……

在後期,隨著時間期限的逐漸臨近,他們對時間的概念變得異常清晰——怎麼時間過得這麼快,還剩下這幾天,怎麼能完成工作呢?於是,他們逼自己坐在電腦前面廢寢忘食,瘋狂地趕工。每隔幾小時,他們就會不停地計劃剩下的單位時間裡的工作量,拼命地催促自己快一點。

如果最後他們順利“趕完”了工作,他們會慶幸自己多麼有能耐,會為自己的表現感到自豪,下一次他們會重走拖延之路。如果沒能“趕完”工作,他們會變得沮喪,會想辦法為自己找藉口去解釋,請求上司寬限時日。

所以,可別要覺得拖延事小,後果還是挺嚴重的,不僅耽誤工作,影響情緒,破壞團隊協作,影響上司對自己的信任,還會因經常“趕活”而影響健康。

警惕!別讓“拖延”這件小事,毀掉了你!


警惕!別讓“拖延”這件小事,毀掉了你!

警惕!別讓“拖延”這件小事,毀掉了你!

“不急,遲點再處理”……,拖延的習慣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例如我也時不時有這樣的表現。

家中防盜門鎖因“年久失修”,每次開門,鑰匙捅半天都捅不進去。像我這樣的男人老狗倒也不打緊,稍微用力亂捅一翻,打開門倒也不成什麼大問題。

不過小李每次開鎖都會充滿怨氣,偶爾還因為打不開鎖打電話叫我從外面回來支援。

鎖門的時候,也頗費一番功夫。因為卡扣不能靈活伸縮,每次鎖門,都得用手指去壓卡扣,然後趁它壓進去的瞬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門合上,還得冒著被夾傷手的危險。

總之,這個小小的門鎖給我們生活帶來了非常大的麻煩,所以小李不下十次叫我換掉這個鎖。我也覺得應該換,並且也多次答應過要換。但是貌似得了拖延癌晚期的我,兩三年時間都沒有把鎖給換了。以至於每次回家開門,小李都會向我白眼。

我總是一臉賠笑以示歉意,並再再次重申一定確定以及肯定要換鎖。

是日,小李先下班回家做飯,我隨後才回到。到家門口時見到她在擺弄著門鎖。我心想:這回完了,小李又被鎖在外面了!

誰知小李一改往日站在門口討伐的姿態,笑眯眯地說:“看,門鎖好了!”“咦,是怎麼好的?那麼厲害!”

“給它上點油就好啦,你看,伸縮自如。開門關門都很順暢呢!”小李十分得意。我也第一時間去試驗一下,果真如此,向她豎起了大拇指。

其實,這原本就只是一個小問題,更是一件小事情,微不足道。但一個人的成敗得失,往往就表現在細節處。如果我能早點想辦法去解決,就不用白白耗費時間去糾結幾年。

惰性是人的本性之一,如果平時不跟自己強調“有些事要趁早去做”,養成“今日事情今日畢”的習慣,我們很多人總是會把事情一拖再拖。結果明天覆明天,最終就會把小事情拖成大事情,把大事情拖成大麻煩,拖到無可挽回的地步,就會毀掉了自己。

警惕!別讓“拖延”這件小事,毀掉了你!


警惕!別讓“拖延”這件小事,毀掉了你!

警惕!別讓“拖延”這件小事,毀掉了你!

談到拖延這件事情,朋友張繼也有過慘痛教訓。

一個多月前,張繼家衛生間洗手盆水龍頭開始滴水。原先還是很小的,一滴,幾秒後,又一滴。他想,還不至於造成水資源浪費,不礙事。這個水龍頭也用了好幾年,現在滴水也實屬正常,看哪天把它給換了就行了。

可每次看到,張繼都會說:嘿,今天太忙了,明天換吧……日復一日,結果過了一個星期,流水從小水滴變成大水滴,並且越來越密集,最後連成了線。這時,張繼還是沒太在意,這麼小的水流,還沒能推動水錶工作呢。明天吧,明天一定搞定它。

這樣又過了三天,晚上洗漱的時候張繼忘記把洗手盆的排水閥打開了,等遲點再次看到,水已經滿溢出來了。天,竟然一下子就流了那麼多水。這時,他才不得不重視起來了,於是彎下腰來查看到底怎麼更換。

“喲,空間太小了,扳手根本伸不進去擰螺母呀。”於是張繼翻工具箱,找找看有什麼合適的工具,都不知道當時工人是怎麼擰進去的。後來工具沒找著,又拖了幾天,水流聲越來越大了,不關上衛生間的門都夜不成寐。

這次張繼惡狠狠地跟自己說,這個週末一定要搞定。結果,到了週六的晚上,還是沒有去買新的水龍頭換上。那天晚上,張繼夫婦倆被嘩啦啦水流聲吵醒。

“不好!”張繼一骨碌爬起來,等他想找鞋穿上時,發現屋裡水漫金山了。連上衣也顧不上穿,急急忙忙下樓去關上總閥,處理到清晨時分才把積水排幹……

張繼連早餐沒顧得吃就去五金店買水龍頭了。當他向店裡的售貨員請教如何安裝時,瞬間石化了。店員說:很容易的,用手擰就行了!結果回來一試,不到一分鐘就換上了。張繼痛罵起自己來。

張繼拖延換水龍頭的原因,就是事先覺得這個事情有點難度。其實很多事情真的並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難辦,很多時候,我們只是為自己的懶惰找藉口罷了。有些事情,把準時間去辦,事半功倍,錯過時機再處理,則事倍功半,甚至會滿盤皆輸,一發不可收拾。

警惕!別讓“拖延”這件小事,毀掉了你!


警惕!別讓“拖延”這件小事,毀掉了你!

警惕!別讓“拖延”這件小事,毀掉了你!

“要麼瘦,要麼死,明天就開始減肥!”, 你話音剛落,就一邊抱著薯片,一邊煲劇,開懷大笑。

“天呀,那麼多人過勞死,我以後一定要早睡早起!”結果,你刷著微博刷到凌晨三點,次日中午都醒不來。

“我也要開始寫作,打造個人的IP!”,看著別人的勵志故事,你甜美地進入了夢鄉,日上三竿還沒翻身。

……

這樣的場景,我們應該都十分熟悉吧,可時至今日,別人還是別人,我們依然是我們。而毀掉我們的,就是我們的拖延症。你也別太自責,像你這樣的人不在少數,而且還越來越多。

在某網站上有一個名為“我們都是拖延症”的小組,小組成員用文字宣洩著拖延帶給他們的痛苦、悲傷、懺悔、無助以及絕望。“拖延症,我想流淚”,“真的沒有救了嗎?”諸如此類。更讓人驚訝的是,小組成員以每天30人的速度在遞增。

為什麼拖延會給大家的工作、生活、學習帶來如此多的困擾呢。其實,隨著整個社會、各個行業運轉速度的加重性以及解決這個問題的緊迫性日益凸顯,焦慮,拖延,更焦慮,再拖延,每一種行為的背後,都有著深刻的心理根源。

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博士、資深心理諮詢師簡·博克和萊諾拉·袁合著的書籍《拖延心理學》裡指出,雖然世界上並不存在什麼“拖延基因”,但確實人體上會有一些生物上的因素會導致拖延症。

比如你患有某種程度的注意力缺失、執行障礙、季節情緒紊亂、抑鬱症、強迫症、慢性緊張,或者失眠等等,在這樣的一些情況中,在你大腦中運行的這些生化因素很可能會跟你的拖延有著密切的關係。

可見拖延行為並不完全是懶惰或沒有責任心的表現,也不是道德行為,而是一個複雜的心理問題。我們不做高深的心理研究,只要知道哪種情況會造成拖延就好。通常拖延症有以下幾大病根:

<code>病根1:對自己的能力不夠自信,客易逃避。
病根2:具有完美主義心理傾向,要求太高,不想倉促開始。
病根3:具有嚴重的消極頹廢心理,覺得什麼事都很難做。
病根4:過度自信,錯誤地估計時間進度。/<code>

針對病根對症下藥,我們可以通過下面幾方面去改善甚至去掉拖延習慣。

1、 提高對時間的預測能力

可以通過對自己“吃喝拉撒”的日常行為做時間預測,一項項去測試、驗證,得出相對靠譜的時間,在頭腦中形成準確的時間概念,然後再延伸到日常工作或某項項目上,這樣就能準確把握好時間,對工作任務或代辦事情做出合理的時間安排,讓事情得到及時圓滿的處理,從而改掉拖延的習慣。

2、 制定靠譜的計劃

我們不要總給自己定太虛無縹緲和高深莫測的目標,要善於把目標分解好,做出一個個小行動計劃,一步步穩紮穩打地去實施。否則你很容易對過高目標望而卻步、裹足不前,因畏難情緒而造成拖延。

例如前段時間,我就把減肥和寫作兩大目標具體落實到每天。因為每天完成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就會離目標靠近一點點。

減肥不用說每天要跑多少多少公里,那樣很難堅持,也不現實。我就要求自己每天最少做六組深蹲和三組俯臥撐。現在半個月過去了,沒有一天終止過,還常常超額完成了,而且感覺到開始有效果了。

寫作也不要總想著有沒有人看,能否寫出爆文,什麼時候能出書?我每天就要求自己最少寫400字,這樣就沒有任何壓力,幾乎每天都超額完成。這樣就不容易有挫敗感。

3、 嚴格地給自己限時

人的心理是很微妙的,一且知道時間很充足,就會放鬆下來,注意力也會下降,工作效率也會跟著降低。一且知道必須在某個時間之前完成工作,就會自覺地督促自己去行動,工作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如果你做每項工作時,能嚴格地給自己限時,甚至有意地壓縮完成的時間,不斷提醒自己專注起來,你的潛力就會慢慢被激發出來,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你的辦事效率。

例如,領導交代你做一份計劃,說時間不緊,本週做出來就行。那麼你可以給自己定3至4天必須完成,而且最好是前4天。

客戶向你諮詢問題,問什麼時候可以答覆,你可以跟對方精確到多少點,而不是說大概下午。只有這樣你才會及時完成查閱,而不會因一個不上心,就把事情給拖延了。

警惕!別讓“拖延”這件小事,毀掉了你!

最後,讓我們以富蘭克林的名言來激勵自己吧:如果你有什麼需要明天做的事情,最好現在就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