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盛產”學生CEO,創業教育不容忽視


以色列“盛產”學生CEO,創業教育不容忽視

追看紀錄片《他鄉的童年》,我被鏡頭裡的以色列吸引了。

十年前,製作這部紀錄片的周軼君作為國際記者在這片土地見證它的衝突與動盪;十年後,這個曾經歷槍林彈雨的國度,如今已經成為全球繼美國之後的創業大國,成為投資者和創業者的樂土。

在以色列,十五六歲的孩子就能當CEO,十三四的孩子就有自己的團隊,而且這不是什麼稀罕事,而是常態。

以色列的人口主體是猶太人。這個歷史上“最聰明的種族”一直在延續它的智慧和教育成果。他們擁有大學學歷的佔比全球第一,人均佔有專利全球第一,諾貝爾獎得主佔世界22%。


猶太人篤信:土地會被奪走,財富會被拿走,但知識拿不走。

以色列在教育上的投入僅次於軍事。一座城市的教育投入能達到51%。遠遠超過福利、文化、體育等。

作為被特別關注教育的國度,以色列有哪些教育“秘訣”值得借鑑呢?


以色列“盛產”學生CEO,創業教育不容忽視

鼓勵創業,支持創新

在以色列阿克發·阿亞洛克高中,有一個Green Start學院。這裡創建了13個創業團隊,最小的孩子13歲,最大不超過17歲。 他們做工程,電子,給機器人編程,同時還負責項目公關,尋找贊助,著手商業部分。

每個人都對自己的責任分工和優勢特長有清晰的認知,言談舉止有超乎這個年紀的成熟。一個叫阿米特的14歲女孩說,在這裡,她做到了她曾以為自己14歲做不到的事情。

儘管這些孩子的父母也會生氣他們在這裡投入太多時間,擔心他們耽誤學業。但這些十三四的CEO們卻很清醒地表示:“我們有時要在晚上或者更晚的時候做這些工作,我們不會讓做創業公司這件事影響我們的學業和分數。創業不是取代上學,而是和上學一起進行的。”

這些創業公司絕大多數都會“死掉”。但孩子們學習到的知識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得到的成就感,是書本教育無法給予的。用Green Start創始人話說:“這些孩子會成長為能正確把握自己人生的成功者。”


以色列“盛產”學生CEO,創業教育不容忽視


除了“創業”常態化,創新能力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核心。

以色列部隊裡都設立創新部門。組織來自不同地方、以往並不相識的年輕人搞創意馬拉松競賽。在24小時內組隊,拿出方案。既考驗創新能力,也鍛鍊團隊精神。

在一位以色列教育家的家庭裡,會自發創造一些培養創新思維的“家庭遊戲”。比如在桌子上隨意放一些生活物品,車鑰匙、遙控器、杯子等等。每個人按順序去選擇和排列物品,並要求解釋後者和前者排列一起的關聯性。

教育家父親說,一個物品能有幾十種解釋,越意想不到就對思維鍛鍊越有效。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學習看待事物的多角度、多維度,從而學習解決問題的多種方式方法。


包容失敗,勇於嘗試

在以色列人心中,“英雄”不是成功的人,英雄是就算失敗,也一次又一次去嘗試的人。

老師和父母,不會用結果去定義一個孩子。整個社會環境,也對“失敗”無比包容。甚至投資者會給第二次創業者更多資金。理由是,他已經嘗試過,知道錯誤在哪裡,可以規避。

在以色列,有三個自掏腰包嘗試登月的猶太大學生,被視為英雄。雖然他們的登陸艙最終在距離月球表面5公里墜毀,但大家鼓勵他們的勇於嘗試的精神。

一位在高科技領域的企業家媽媽,為在Gerrn Start學院創業的兒子感到無比驕傲。“我兒子擔任CEO,他們參加美國宇航局的比賽,進入了半決賽。在以色列全國比賽中,也獲得了第二名。”

雖然知道96%以上的創業團隊都會失敗,但她更看重在這個過程中兒子學到什麼。失敗沒關係,沒有人會永遠成功。每個人都需要知道如何應對失敗。

“學習”失敗,才懂得如何強大。


以色列“盛產”學生CEO,創業教育不容忽視

尊重個性,把控制權教給孩子

以色列鼓勵“質疑”、尊重個性化,不要求孩子千篇一律,這和芬蘭、印度的教育很像。

在學校,學生可以質疑老師;在部隊,士兵可以質疑將軍,而不受責罵。而創業國家成功所依賴的重要品質,就是保持個性。

以色列教育家談自己的育兒經驗時說到,自己不會安排孩子每天每小時幹什麼,而是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對他自己是好是壞,讓他們自己安排生活。他們要成為主動性的人,而不是被動行動的生物。

想想就不難理解,那些在創業的十五六的孩子,能堅定地說創業不能取代學業,自己會在作業完成以後去做創業的事情。他們會主動思考安排日程,他們更自立,也更自律。

想到之前看過的關於以色列的優秀教育。以色列父母還非常重視財商教育和責任意識。大家都知道猶太人特別會賺錢,這跟他們從小就接受的教育也有關。

有一本書叫《特別狠心特別愛》,作者是一位出生在上海的猶太人後裔沙拉。作為兩個兒子一個女兒的母親,她在書中分享了自己在教育中的轉變和“狠心”。

曾經她也像很多中國父母一樣,給孩子當24小時“保姆”、“管家”、只為了給孩子更多時間學習。可以色列父母告訴她,這樣未必是真的愛,很可能是害。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讓孩子分擔大人的負擔。

於是她開始“有償機制”地去愛孩子,有意識地鍛鍊他們的生存能力,培養孩子時間觀念、責任意識、財富意識。

生活中“延遲滿足”,甚至不滿足,能讓孩子學會忍耐,也認識到沒有不勞而獲。只有放手,才能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

沙拉的女兒最後成為外交官,兩個兒子一個成為億萬富豪鑽石商,一個成為以色列政府官員。


如沙拉說“你把所有的一切,你的生命、財富、地位、時間、精力全部交給孩子,你的孩子也不見得終身幸福。”


以色列“盛產”學生CEO,創業教育不容忽視


猶太家庭教育都很相信“要花錢,自己賺”。鼓勵孩子要靠自己的能力去滿足自己的願望。

我在美國唸書時,有個猶太同學跟我關係不錯。那個同學,頭上戴了一個猶太民族傳統的小帽子,胖胖的,滿臉絡腮鬍子,雖然那時只有19歲,卻很像叱吒風雲的商界企業家。

每逢學期開學,同學們都對教科書需求很大,書店賣七八十美金的二手書,網上只賣1美分,加上3.99的運費才4塊錢。他提前倆月,大量囤積教科書(目測每種書幾百本吧),然後以40多美金賣給同學,同學們都託人情求著購買(畢竟比書店便宜一半)。

然後他又發現書店收舊書的價格居然要50美金!他轉手把剩下的500多本舊書一股腦地賣給學校書店,就這樣,他每學期開學能賺5萬美金!真是看得我目瞪口呆!

一到學期結束,同學們抓緊時間搬出宿舍,時間很緊迫,經常沒有時間處理舊書,他就到處以幾乎不要錢的價格回收二手書,下個學期接著賣。我當時特別感慨,猶太人的經商頭腦真的不一般!

他是金融專業的,有一次課堂討論,他談起金融市場、股票期貨都非常內行。於是我趁下課悄悄問他,你怎麼懂這麼多啊?都是哪兒學到的?

他說,我高中畢業後一年,在華爾街的摩根斯坦利實習。我都驚呆了,華爾街投行大三大四的實習生都極其難進,居然還收高中畢業的小屁孩兒?他一擺手,說自己高中時獲得金融比賽一等獎,贏得的實習機會。

我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原來眼前這個胖胖的猶太男孩,不僅僅是做小買賣的猶太人,還是資本市場最年輕的玩家。十幾年過去,他現在已經是美國高盛的高級合夥人了。


以色列“盛產”學生CEO,創業教育不容忽視

教育基於國情,每個國家的環境不同

這世上沒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適合的教育。這也是我在看《他鄉的童年》這部紀錄片的感受。

比如以色列關注個性化和創造力的培養,這讓他們盛產很多創業公司,但與此同時,卻很難建立大公司,因為大公司講究的是制度和規則。

比如那些由十幾歲孩子創立的公司大都不會活到最後,但他們的“失敗”教育和對孩子成長的包容、對不斷嘗試思考的關注,又確實給孩子未來發展創造更多空間,和足夠自我價值感和成就感。讓這個民族有迎難而上、逆風翻盤的勁頭。


✍我們不能照搬任何“先進的教育”,唯有借鑑和思考適合我們的部分,幫助孩子更好成長。


如朱德庸所言:“現在送孩子接受的各種教育,都可能是落後的。但只要他有想象力和創造力,就能在未來的世界,用他天馬行空的方式,找到人生值得去做的事情。”

我記得我在自己的大學畢業典禮上,真的感慨萬千。那時候才突然意識到,以後一輩子的學習,就要全靠自己了。

沒有哪項技能可以讓人吃一輩子老本,也沒有哪所名校的光環能讓人一生所向披靡。最最重要的,還是要不斷學習,調整自己、充實自己、完善自己。

在任何學府,考試都有標準答案,走出校園之後,沒有標準答案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以色列“盛產”學生CEO,創業教育不容忽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