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對於渦輪增壓的“傳說”,不可盡信

渦輪增壓發動機越來越普及,大家也越來越多地看到各種關於渦輪增壓優劣的說法。對這個話題,網上還有不少題目被冠以諸如“老司機必須懂”、“資深修車工揭秘”等字樣的文章。但點開看完具體內容,難免又會有種“雲裡霧裡”的感覺。今天,

我們就來對這些渦輪增壓技術的言論做一次盤點分析,看看究竟是哪些說法是有根據的,哪些是“危言聳聽”。


傳聞一 渦輪發動機的機油更換週期短

不少汽車品牌會建議渦輪發車型的換油程間隔為每行駛5000公里或每隔六個月更換一次;而在說明書上印的是每行駛10000公里或每隔一年更換一次。

坊間對於渦輪增壓的“傳說”,不可盡信

要求縮短換油週期的常見理由是:增壓發動機內部系統壓力高、溫度高,零部件工作環境粗暴,因此需要縮短機油的更換週期,以保持潤滑效果。

這種說法看似有道理,但對於普通用戶而言,沒必要頻繁更換機油(土豪自便)。如果車主使用的是符合官方說明書等級要求的全合成機油,那麼按照說明書給出的保養週期來操作就可以了。

傳聞二 渦輪發動機要加高標號燃油

首先要明確一件事,燃油標號代表的是辛烷值,是阻燃劑。燃油不就是用來燃燒的嗎?為何要阻燃?因為如果汽車發動機的壓縮比高,進入汽缸的空氣在被壓縮後會急劇升溫,而燃油會因為受熱而在火花塞點火之前就提前爆燃,這樣不僅影響發動機功率,也會增加汙染排放。

坊間對於渦輪增壓的“傳說”,不可盡信

瞭解了上述原理,想必您就明白了,渦輪增壓發動機的運轉狀態和燃油標號沒有必然的關係。這當中存在的關係,主要就是渦輪增壓器會增加發動機進氣量,理論上講是提高了發動機的等效壓縮比,因此需要使用高標號燃油。

主機廠標定渦輪增壓發動機時,會根據期望的輸出功率來標定增壓值(即進氣量),再通過仿真計算和樣機測試來確定壓縮比(所需的燃油標號也就確定了)。因此,用戶加油時,根據車輛說明書的指示即可,不必刻意提高燃油標號。

傳聞三 渦輪增壓發動機很省油

為了在保證輸出功率的同時減少油耗和汙染排放,很多製造商都在開發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但作為消費者,如果您希望購置一款比較省油的渦輪增壓車型,那麼在選購時除了看排量,還需要關注發動機輸出功率。

坊間對於渦輪增壓的“傳說”,不可盡信

從內燃機原理的角度講,發動機的輸出功率由進氣量和燃油噴射量決定。因此,輸出功率同為150馬力的1.4T渦輪增壓發動機,與2.0L自然吸氣發動機相比,並不會明顯省油。即便渦輪發動機能省油,油耗的降幅也比較有限。

渦輪增壓發動機略微省油的原因,主要與燃燒優化有關。例如,增壓發動機使用較高的壓縮比,因此空氣在燃燒室內被壓縮後,溫度會更高一些。燃燒室溫度升高,可提升燃燒效率,進而允許燃油供給系統略微減少一些噴油量。

傳聞四 渦輪發動機起動時需要更多暖機

渦輪增壓器內有一個高速旋轉的轉子,是同軸剛性連接的排氣渦輪和進氣壓氣機。當發動機在高增壓值下運轉時,轉子的轉速非常高,因而需要足夠的冷卻和潤滑。

坊間對於渦輪增壓的“傳說”,不可盡信

渦輪增壓器是由機油提供潤滑和輔助冷卻,同時冷卻液會被引到渦輪附近為之散熱。有些言論說,渦輪增壓發動機在起動後最好可以原地熱車一段時間,等機油泵將機油輸送到渦輪的潤滑油道內,再提高發動機轉速,讓渦輪運轉。

事實上,原廠的渦輪增壓器在發動機運轉之初就已經開始轉動,只不過由於發動機怠速排氣量低,使渦輪轉速很低,也沒有增壓值。既然渦輪始終是跟著發動機一起運轉的,那就沒必要長時間暖車,只需在水溫較低時保持低速正常行駛,儘量不拉高發動機轉速即可。

傳聞五 渦輪增壓發動機機油消耗量大

我們之前講解過有關發動機消耗機油的問題,機油消耗的原因,無疑是存在洩漏。那麼,關於發動機消耗機油還有一個說法,那就是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機油消耗量比自然吸氣發動機多。

坊間對於渦輪增壓的“傳說”,不可盡信

在這裡可以明確,渦輪增壓發動機確實比自然吸氣發動機消耗更多機油。這當中的原因之一,與渦輪增壓器的潤滑方式有關。增壓器轉子的轉速非常高,通常可以達到十幾萬轉/分鐘,這樣的工況需要嚴格的潤滑。如上圖紅色方框內所示,增壓器轉子軸上的軸承設計很特殊,軸承之外套了一層外襯。一部分機油從發動機潤滑油道被引入渦輪殼體,從外襯上的潤滑孔進入軸承,提供潤滑。

機油流經渦輪增壓器,其中的一部分會因為極高的溫度(可達800℃)被瞬間氣化。而接下來各個管路連接處的密封墊,密封液體的能力足夠,但很難密封住氣體,導致機油蒸汽洩漏到發動機之外。再加上活塞環、曲軸箱通風閥等部件會將機油漏入燃燒室,渦輪發動機的機油消耗量確實大於自然吸氣發動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