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將傅恆是怎樣的一個人?

勇敢堅強ygjq


【文藏來答】說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清朝名將傅恆特別像漢武帝時期的大將軍衛青。

富察·傅恆是乾隆帝的小舅子(其姐為乾隆帝最愛的孝賢純皇后富察氏),衛青是漢武帝的小舅子(其姐為漢武帝最愛的皇后衛子夫),兩人與皇帝的親屬關係、升職速度、能力、戰功和為人處世作風等,無論從哪方面看,都有相似之處。

網絡配圖

傅恆算得上乾隆朝最熾手可熱的紅人,當年他比和珅更受乾隆帝的寵信,不過在現代影視劇中,傅恆這個人物形象很顯低調。雖然乾隆帝晚年很縱容和珅,才養出了一個富可敵國的鉅貪大蠹,但說到寵信和器重,和珅跟乾隆朝前期的傅恆沒法比。乾隆帝效仿漢代雲臺二十八將、唐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舉,在紫光閣陳列百名功臣像,傅恆赫然列居首位。

網絡配圖

傅恆年少時,因為姐姐的關係,可謂平步青雲,從普通侍衛屢次拔擢,二十六歲就進入大清的中樞權力機關——軍機處;三十歲時,已經出任首席軍機大臣,晉封一等忠勇公。不過,傅恆並非尸位素餐的皇親國戚,相反,他是一個文武兼備,很有政治能力和軍事眼光的人。

乾隆帝在位的六十多年(包括太上皇時期),擔任首席軍機大臣時間較長有三人,初期是雍正朝的老臣鄂爾泰,在任十一年;後期是阿桂,在任十八年;而中期是任職時間最久的傅恆,在任二十二年;至於和珅,在這個職位上只是打醬油的。

網絡配圖

傅恆在軍機處兢兢業業,又因為姐姐的關係,他在處理軍國大事時盡力避嫌,從不獨斷專行。最初軍機處大臣不能同時入見皇帝,等傅恆擔任首席軍機大臣後,自謙識見不廣,請求各位軍機大臣與他一同入見;別的軍機大臣領旨後,都是獨自起草諭旨,而傅恆卻總是叫上軍機處的其他官員一起擬稿,謹慎而謙下;乾隆帝很倚重傅恆,經常在晚膳後單獨諮詢傅恆的意見,當時人們稱之為“晚面”。傅恆的這些做法,都開軍機處先河,此後形成慣例,深受同僚敬重。

網絡配圖

傅恆不但是一代能臣,還是一代名將,乾隆帝號稱的“十全武功”,其中平定準噶爾、掃金川、降緬甸,多半是傅恆的功勞,另外靖臺灣、降廓爾喀又是傅恆之子的功勞。

乾隆十一年(1746年),金川土司叛亂。清朝先後派川陝總督張廣泗、大學士訥親前去平定,接連受挫,張廣泗、訥親被處死。傅恆臨危受命,乾隆帝在重華宮為他設宴餞行,並親自告祭先祖,派皇子和大學士為傅恆送行。傅恆從京城領兵趕往四川大渡河金川,當時正值隆冬,山高路遠,冰天雪地,途經天赦山時,因大雪封山路險,他與士兵步行七十里,艱難可想而知。在傅恆的激烈攻勢下,大金川土司投降,歷時兩年的金川之役宣佈告捷。

網絡配圖

在這場戰役中,傅恆因功封保和殿大學士、太子太保、一等忠勇公。後兩者不用多說,保和殿大學士也極為榮耀,是諸殿閣大學士之首。因傅恆之功,乾隆帝此後再沒有授予任何人保和殿大學士,由於該職長期空缺,成為慣例,後終清之世,不再授人,傅恆成為清朝最後一個保和殿大學士。

後來,平定準噶爾內亂,抵禦緬甸侵擾西南邊陲,傅恆都立下汗馬功勞,最後還因清緬之戰一病不起。乾隆帝稱傅恆為“社稷臣”,傅恆的確實至名歸。而他去世時,後來混的風生水起的和珅,剛剛科舉名落孫山。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文藏


傅恆全名富察·傅恆,字春和,滿洲鑲黃旗人。最近一部《延禧攻略》使作為男二號的他一下活躍在大眾視線之下,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富察·傅恆和電視劇中的形象有何異同呢?

傅恆出生的富察家族是清代的名門望族:其先祖旺吉努在努爾哈赤起兵時便率族人歸附。傅恆的曾祖父哈什屯在皇太極和順治時期位列議政大臣,成為清朝最高決策中樞的成員之一。傅恆的祖父米思翰在康熙朝官至戶部尚書,對康熙朝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平定三藩之亂都起了積極作用,因此被康熙大加讚賞。傅恆的父親李榮保官至察哈爾總管。傅恆的姐姐是乾隆皇帝第一任皇后——孝賢純皇后,她和乾隆夫妻恩愛感情極深。這樣的出身其實對傅恆的仕途其實是相當有利的。

乾隆五年(1740年)傅恆出任藍翎侍衛,由此開啟了他的仕途之旅,隨後不久就升任頭等侍衛。從乾隆七年(1742年)起傅恆開始擔任御前侍衛、總管內務府大臣,管理圓明園事務。乾隆八年(1743年)傅恆出任戶部右侍郎並在不久之後外放為山西巡撫。乾隆十年(1745年)傅恆進入軍機處。次年傅恆又接任軍機大臣、戶部右侍郎、內大臣等職。乾隆十二年(1747年)傅恆升任戶部尚書併兼任鑾儀衛、議政大臣、殿試讀卷官、會典館副總裁、正總裁等職。至此傅恆在短短七年的時間內由乾隆皇帝身邊一名普通侍衛晉升為當朝一品大員。

乾隆十一年(1746年)大金川(今四川省阿壩藏羌自治州金川縣)土司莎羅奔劫奪小金川(今四川小金縣)土司澤旺,川陝總督慶復會同四川巡撫紀山前往查辦,此舉迫使莎羅奔暫時消停下來。然而第二年莎羅奔又出兵攻打明正土司(今康定),清政府派兵前往當地進行彈壓,卻被莎羅奔擊敗。乾隆皇帝先後派川陝總督張廣泗、大學士訥親親赴前線平叛,卻屢屢受挫,於是乾隆一氣之下將張廣泗、訥親先後處死。乾隆十三年(1748年)九月傅恆毛遂自薦參贊軍務,隨後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署理川陝總督經略軍務。當年十一月啟程奔赴金川前線並於十二月抵達。傅恆同清軍另一員大將嶽鍾琪督師進剿,仍相恃不下。1749年莎羅奔在衡量雙方實力後主動請降。傅恆於是在乾隆十四年(1749年)二月勝利班師,因功封一等忠勇公,賜寶石頂、四團龍補服。不久後乾隆帝還為富察氏建立宗祠併為傅恆建造府第於東安門內。然而傅恆這生平第一件軍功其實有很大的水分——莎羅奔其實是主動請降,實際上大金川並未真正歸附於清朝。到了18世紀60年代金川局勢再度緊張起來。1766年清廷派四川總督阿爾泰聯合9家土司會攻大金川,小金川土司僧格桑(澤旺子)卻與大金川土司索諾木(莎羅奔侄孫)聯合反清。1771年清軍敗績,清廷又將阿爾泰革職,派溫福入川督師,向金川進兵,第二次金川之役由此開始。1773年溫福戰死,清廷又派阿桂為將軍,增兵金川。經過多次血戰後清軍死傷眾多,終於在1776年初取勝。偏居川西一隅、僅有彈丸之地、數萬人口的大小金川卻使清王朝付出了歷時五年、死傷逾萬人、耗銀7000萬兩的代價。由此也可以反證傅恆出征金川的軍事行動其實並未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乾隆十九年(1754年)西北準噶爾汗國發生內亂,乾隆打算趁機對其用兵。說起來準噶爾汗國算是清王朝的老對手了:早在康熙年間就已有御駕親征準噶爾汗國的軍事行動,準噶爾汗國當時的首領噶爾丹因此敗亡。此後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繼任準噶爾部臺吉,準噶爾部又逐漸強大起來並與清朝再次發生衝突。1716年準噶爾部出兵西藏,佔領拉薩。1718年清朝由青海出兵入藏,結果卻全軍覆沒。也許是這次慘敗給清王朝留下了太過深刻的歷史教訓,以致於當乾隆就征討準噶爾汗國之事徵詢群臣意見時滿朝文武多持否定態度。就在清廷上下議論紛紛之際傅恆挺身而出力排眾議並自請辦理此役,早就下定決心開打的乾隆立刻允准了傅恆。傅恆隨即全身心地投入到軍務辦理的工作中:他帶領軍機處官員“日夜隨侍,候報抄錄”,積極協助乾隆皇帝於後方運籌帷幄、制定正確的戰略戰術以及調兵撥餉,保證必要的軍需。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軍攻克伊犁併成功俘獲準噶爾大汗綽羅斯·達瓦齊,至此同清朝康、雍、乾三代持續對立的準噶爾汗國終於被徹底平定。清軍凱旋歸來後乾隆論功行賞時回憶起開戰之初面對滿朝文武的反對是傅恆力排眾議支持自己對準噶爾用兵,又在開戰後積極籌措錢糧協助軍需,於是特地頒下諭旨:再次授傅恆為一等忠勇公。傅恆在此前的金川之役中已獲封一等忠勇公爵位,再次封公不僅在有清一代就是亙古以來也屬罕見。傅恆對此上疏力辭乃至說到動情處聲淚俱下,在這樣的情況下乾隆不得不打消對傅恆再次封爵的念頭,但他將百名功臣的畫像陳列於紫光閣,傅恆在其中榮居首位。

1762年冬緬甸入侵中國雲南普洱地區,清軍隨即進行了自衛反擊;另一方面緬甸對暹羅等周邊國家的侵略也威脅到清王朝在東南亞的冊封朝貢體系。此時在位的乾隆皇帝面對緬甸這個日益咄咄逼人的區域小霸有心為自己增添一件武功以成全自己十全老人的美名,時任雲貴總督的劉藻對乾隆這一心思是有所瞭解的,與此同時他也清楚邊境的危急形勢,於是派兵追剿緬兵,結果只擒獲5人。然而劉藻卻以“緬人望風遁走,清兵大捷”上奏,可他這邊剛一上書,那邊緬甸就以數千人的軍隊入侵車裡,佔領了車裡土司衙署所在的橄欖壩,其兵鋒甚至深入內地思茅,發文中國宣佈車裡(西雙版納)為緬甸領土。車裡土司的軍隊一觸即潰,劉藻調集3000綠營兵圍剿,緬甸主動撤退並一路誘敵深入將一路援救猛阿的大約600人的清軍擊潰,憤怒的乾隆隨即將劉藻革職。儘管劉藻被革職,但清緬戰爭的戰火已然點燃,此後乾隆先後調楊應琚、明瑞出任雲貴總督負責徵緬事宜。然而清軍卻一敗再敗,身為主將的楊應琚被乾隆處死,明瑞則戰死沙場。尤其是明瑞領導的第三次徵緬之役令包括乾隆在內的清廷決策層震驚不已,在此之前劉藻和楊應琚的失敗都被解讀為是他們個人不通軍事,而絲毫沒人對清緬戰爭進行全面整體考量。而明瑞則是在新疆戰事中屢立功勳並多次受到乾隆皇帝表彰的宿將,卻在徵緬之役中落了個幾乎全軍覆沒、主將身亡的下場。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二月乾隆啟用傅恆發起第四次徵緬之役,四月傅恆抵達邊城騰越,在這裡他發現了一個叫翁古山的地方有許多參天大樹,其中的晝楠、夜槐兩種樹木是造船的上等材料;在這附近有個叫野牛壩的地方涼爽無瘴,是個造船的好去處。於是他一邊命其子傅顯率清軍三千、湖廣工匠四百六十餘人秘密趕造戰船,一邊制定水陸並進、直搗緬甸都城阿瓦的軍事計劃。七月傅恆從騰越出發對緬甸發動突襲,初戰告捷。九月野牛壩戰船造成後清軍水陸並進擊潰緬甸水軍。十月攻克此前被緬軍攻佔的軍事重鎮新街。十一月進攻南北水陸交通咽喉地帶——老官屯,此前接連取勝的傅恆大軍在這裡終於遇到了對手:一方面緬軍在此據險固守,另一方面清軍官兵紛紛在此染上瘴癘之疾,一時間清軍死亡過半,就連主帥傅恆也染上惡疾,腹瀉一天比一天厲害,以致一病不起。得知這一消息的乾隆大驚失色,生怕在此重蹈第三次徵緬時全軍覆沒覆轍的乾隆令傅恆立即班師回京。恰巧這時緬甸國王孟云為應付來自暹羅等國的壓力主動改善對華關係——派出使節奉表納貢。已對徵緬不抱任何指望的乾隆接受了緬甸的貢表。傅恆在接到緬甸國王乞降的消息後宣佈撤軍並於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回駐虎踞關。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二月傅恆大軍班師回朝。兩個月後傅恆病情惡化。七月十三日傅恆病逝。消息傳回北京後乾隆親臨其府邸在靈前祭酒並諭示喪禮按宗室鎮國公規格辦理,賜諡號“文忠”。後來乾隆帝賦詩悼念傅恆,嘉許他為“社稷臣”。

傅恆家族的傳奇歷史並未就此終結,在他的兒子當中出了一個福康安。喜歡武俠的朋友應該對此人並不陌生——在金庸先生的《書劍恩仇錄》、《飛狐外傳》、《雪山飛狐》裡都有他登場。歷史上真實的福康安歷任雲貴、四川、閩浙、兩廣總督,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一生參加過第二次金川之戰、平定甘肅回民田五起事、臺灣林爽文事件、廓爾喀之役、苗疆起事等戰役,因眾多軍功而被冊封為一等嘉勇忠銳公。此外他還參加制定《欽定藏內善後章程》和金瓶掣籤制度。嘉慶元年(1796年)五月以太上皇身份仍實際執掌軍政大權的乾隆皇帝為表彰福康安平定苗疆起事的戰功贈其父傅恆郡王銜,配享太廟,入祀賢良祠。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最近有點火的於媽新劇《延禧攻略》裡除了男主角乾隆之外,男配角就是傅恆本人了。

(傅恆劇照)

傅恆,全名富察·傅恆,字春和,滿洲鑲黃旗人,其祖父任康熙朝戶部尚書,支持撤藩,積極促進平定三藩之亂;其父親是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也是乾隆皇帝最喜歡的第一任皇后富察氏(《還珠格格》裡的皇后是第二任)的弟弟,其妻和碩和嘉公主,有子福靈安、福隆安、福康安、福長安。因出身名門,所以仕途之路比較順遂。

(富察皇后)

1.斬露頭角,直上青雲。

乾隆五年(1740),傅恆初任藍翎侍衛,稍後就升任頭等侍衛。

乾隆七年(1742)嶄露頭角,被封為御前侍衛、總管內務府大臣,同時管理圓明園事務。

乾隆八年(1743)遷為戶部右侍郎,隨後不久兼任山西巡撫。兩年後,進入清朝核心政務機構——軍機處。

乾隆十二年(1745)轉戶部尚書,同時兼任議政大臣、會典館編纂正總裁等要職。

乾隆十三年(1748),傅恆25歲,就被封為首席軍機大臣,成為清朝最年輕的軍機大臣。

2.赫赫戰功

1748-1749年,指揮大金川戰役。因為大金川土司相繼攻打小金川土司和明正土司,朝廷多次派大臣去鎮壓,屢次失敗。十三年,傅恆毛遂自薦,以代理總督的身份親自去金川平定,次年年初即取得勝利,回朝後被封為一等忠勇公。


(平定兩金川得勝圖)

1754-1755年,平息準噶爾部叛亂。1754年準噶爾部內亂,受金川戰役敗績的影響,朝廷大臣都不贊成領兵鎮壓。傅恆又挺身而出,研究前線密報和戰略戰術,調整兵餉。不久大軍攻克伊犁,抓獲達瓦齊。同年六月,準噶爾叛亂在傅恆的指揮下平息。

(平定準噶爾)

1769年,親臨緬甸督軍。因緬甸軍隊多次對西南邊境騷擾,劉藻、楊應琚、明瑞前後三任雲貴總督,因徵緬戰爭失敗而自殺,最後仍是傅恆出面,覽此重任,在到達緬甸邊境後,命人造戰船,採取突襲、水陸並進的戰術攻打都城阿瓦,初戰告捷。但因西南環境惡劣,戰爭傷亡人數眾多,緬甸也有罷兵乞和之意,最後雙方議和休戰。1770年二月傅恆班師回朝,因為緬甸水土溼熱,不幸染上瘧疾,不久病重而亡。

(傅恆出征緬甸)

3.能文能武,謙和禮下。

傅恆除去軍事才能之外,擔當殿試讀卷官、會典館總裁等文職,主持參與《周易述義》、《春秋直解》、《平定準噶爾方略》、《皇朝職貢圖》、《欽定大清會典》、《西域圖志》、《御批歷代通鑑輯覽》等書。此外,對待軍隊下屬和善;為故友汪由敦之子代請恩蔭;解囊相助軍機司員趙翼等等。

總之,傅恆一生為大清朝立下赫赫軍功,能文能武,成就突出,位於乾隆紫光閣百名功臣畫像首位,除自身能力強之外,與乾隆的信任和恩寵有很大關係。


越後湯澤


要問清朝有沒有名將,那傅恆必須算一個。

傅恆不僅軍事才能高,出身也好,一般人趕不上。他的先祖富察旺吉努善於判斷局勢,在努爾哈赤起兵之時,因勢利導率部歸順,隸屬於滿洲鑲黃旗,奠定了族人之後的恩寵。

到了傅恆這一代,他的姐姐嫁給了乾隆皇帝,封為孝賢純皇后,這可是天大的榮譽。

傅恆一生參與過乾隆皇帝所謂的十全武功中的多次惡戰。可惜壽命不長,活了50歲,賜諡號“文忠”,不然會更有成就。

作為武將,傅恆自然屬於佼佼者。乾隆皇帝如此評價,

世胄元臣,與國休慼。早年金川,亦建殊績。定策西師,唯汝予同。酇侯不戰,宜居首功。

傅恆同時還沉迷軍事理論總結和文學知識,頗有些儒將之風。七年時間由正六品升到了一品,無疑是坐了火箭的晉升。

但是,歷史學家卻肯定了傅恆的能力,認為他非徒藉貴戚功閥重也。也就是我,並非酒囊飯袋,紈絝子弟。乾隆甚至說出了惟大學士公傅恆與朕一心,日夜不懈。號稱前有傅恆,後有阿桂。

傅恆最終入值軍機大臣,死後配享太廟,人臣之極。他的兒子福康安由於他的功績,得到重用,保持了家族的榮耀。

乾隆十三年,弘曆打算經略西南,發動大金川之役,傅恆督師並降服莎羅奔父子。傅恆對於經略西北功績甚大,乾隆十九年(1754年),他力主朝廷攻伊犁,聯合平息了準噶爾部叛亂。

乾隆帝為了炫耀武力,獎賞功臣,畫圖於紫光閣,傅恆榮居首位。1770年,傅恆在督師緬甸任上,因水土不服患病去世。乾隆親自前往葬禮弔唁,可謂一代名將,恩寵有加,子孫富貴得以延續長久。

傅恆指揮才能有,理論才能也有,做人也不錯,善於判斷局勢,揣摩乾隆喜好,甚至日夜隨侍,候報抄錄,無疑是清代中前期八旗將領中的高峰。

至於傅恆具體是一個如何的人,不重要了。傅大爺作為政治家,只應看功績與軍事才能,其他可以忽略。


歷史傳訊社


富察傅恆出生名門望族乃鑲黃旗之後,祖上隨努爾哈赤起事後歷經幾代,代代忠良,世受皇恩,為滿清權利中樞核心家族,及至傅恆一代,其姐姐更是乾隆最寵愛的孝賢純皇后,傅察一家可謂是榮譽至極了。

清廷素有從兩黃旗宗室子弟任人的習慣以確保黃旗正統與忠誠,傅恆生就儀表堂堂、英姿勃發,且性機敏睿智,出生高貴,頗受乾隆的喜愛,從乾隆五年至乾隆十二年短短的七年便從六品藍領侍衛一路平步青雲至從一品大臣,除卻其出身之外足見其出類拔萃的氣運與能力。


(傅恆)

乾隆十三年,大金川作亂康定,乾隆派兵鎮壓損兵折將無功而返,乾隆將主將與協同大學士一併處死。一時之間,眾將惶恐,無人敢掛帥出征,唯有傅恆毛遂自薦出兵平大金川。乾隆親自率滿朝文武為其設宴送行,行軍至金川前線加賜太保,三等功。乾隆十四年,傅恆在與金川戰役中數戰連捷,金川土司疲軟畏死企降。二月,傅恆班師回朝,乾隆加賜其一等忠勇公,為其建府邸、宗祠,皇恩浩蕩。傅恆戎馬生涯首站告捷。


(乾隆)

乾隆十九年,準葛爾部作亂,乾隆欲對其用兵,滿朝文武皆以雍正時征戰失敗為例,畏畏縮縮,唯有傅恆始終站在乾隆身後,願意晝夜與其疏理戰情、保證後方軍需,運籌帷幄。乾隆二十年六月,平準葛爾。乾隆驀然回首,更加賞識傅恆的忠勇與眼光還有絕對忠誠,皇恩浩蕩欲再加賜其一等忠勇公,傅恆於殿上以臣子本分感激涕零辭恩不受,乾隆深感其誠乃應許。不久,在滿清紫光閣百位功臣圖中,傅恆位列首圖,其受皇恩遠非和珅紀曉嵐之徒能比。

乾隆三十年,緬甸亂雲南,雲南先後三位總督徵緬無功畏罪自殺。尚書舒赫德實地考察後與雲南新任總督鄂寧聯名上書乾隆認為徵緬路途遙遠,軍需糧草難續且西南多煙瘴,兵士多疾患,徵之無勝算議請罷兵。乾隆以兩人不察聖意,妄自菲薄長蠻夷志氣而對二人嚴加訓斥、革職。最後,徵緬的重任落到了他的小舅子傅恆身上。


(傅恆)

乾隆三十四年春,傅恆水陸並進奇襲伐緬,連戰告捷,兵至老官屯,緬軍據險而守,傅恆與阿桂聯合一時久攻不下而兵士多水土不服患煙瘴之疾,軍中兵將死者過辦,傅恆本人也上吐下瀉。乾隆獲悉傅恆身染重病,大驚失色,恰逢緬甸懾於清軍之威,已是強弩之末,自知毫無勝算,緬甸國王與主帥奏請乾隆議和,乾隆馬上就坡下驢命傅恆班師回朝。

乾隆三十五年二月傅恆班師回朝。七月十三日,傅恆因染煙瘴久病不愈病逝,享年虛歲五十。

乾隆痛失股肱至親,傷心之至,親為其悼念,特封其配享太廟。


(傅恆)

平心而論,傅恆雖出身高貴,卻無半點恃寵而嬌之姿、頤指氣使之態,凡事兢兢業業以乾隆與滿清江山社稷為根本,事事率先士卒,雖為武將,文亦頗優,著有《周易述義》、《春秋直解》、《西域圖志》等,實為乾隆朝為數不多文治武功之臣,與阿桂同為滿清能將、干將、福將,中興了滿清的江山,成就了乾隆十全武功之銜。而自傅恆、阿桂之後,清廷再無此福將,此亦為滿清氣數江河日下原因之一。

此上參考《清高宗實錄》、《清史稿.傅恆傳》


不書公子


傅恆的家族在乾隆時期可算是大清第一家庭。

歷史上傅恆當了二十多年宰相,他的兒子們除了戰死的長子福靈安外,全是軍機大臣。

富察氏原本居住在黑龍江中下游地區,明代中期遷徙到今天的吉林省伊通縣境內。

傅恆的族旗是滿洲鑲黃旗,傅恆的姐姐是乾隆的元后——即歷史上著名的孝賢皇后。

1740年(乾隆五年),傅恆任藍翎侍衛,開始步入仕途;

發生在1747年的第一次金川之戰是傅恆迅速崛起的一個重要標誌。

1748年,傅恆出任首輔;

1770年,傅恆病逝。

乾隆朝,傅恆是一個十分有能力的大臣,具體表現在:

1,精通滿文,傅恆曾先後主編《同文韻統》、《御製增訂清文鑑》等書;他還創制了三十二體滿文篆字。

2,辦事得力,大到軍事決策、政令制定和施行,小到乾隆的出巡路線、日程安排、朝中各種典禮儀式的擬定,傅恆每天要經辦大量事務,常被乾隆誇“與朕意相合”。

在乾隆自詡的“十全武功”中,發生在傅恆任首輔期間就有五次,包括1755和1757年平定準噶爾部達瓦齊的叛亂;1758-1759平定南疆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亂;1769年徵緬之役等。

1770年傅恆從緬甸返回京師,但由於緬甸一直未履行進貢的許諾,乾隆認為很失體面,很是惱怒。只是因為傅恆的病日漸沉重,不忍心處罰他。傅恆本人更是羞愧難忍,數月之後即病死,終年還不足五十歲。

乾隆親自到傅恆附上祭奠,命令以宗室鎮國公例喪葬,諡號“文忠”。

傅恆作為乾隆的寵臣,直軍機處二十三年,“日侍左右”,他對乾隆前期朝政影響之大顯而易見。


藝能八卦局


傅恆,姓富察氏,字春和,滿洲鑲黃旗人, 因生封忠勇公, 死諡文忠,其出生年月不詳。前面很多老師已經列舉了傅恆的具體事蹟,這裡就不多敘述。

傅恆的主要功績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文治武功均有建樹。乾隆皇帝自詡為“十全老人”(平準噶爾二次、定回部一次、掃金川二次、靖臺灣一次、降緬甸一次、降安南一次、受廓爾喀降二次),而其中有五次是發生在傅恆擔任首輔期間,即初定金川、兩平準噶爾、定回部及降徵緬,由此可見其功勞之大在文治上,曾先後主編《同文韻統》、《御製增訂清文鑑》、《御批歷代通鑑輯覽》、《御批通鑑輯覽明記》等書。其二,舉薦了很多賢臣良將。乾隆初年,雍正朝舊臣鄂爾泰、張廷玉在朝廷形成了兩個政黨,鄂黨以滿族大臣為主,漢臣多依附張黨,乾隆對此非常痛恨,所以也在這種情況下,著手提拔自己的親信,傅恆也是在這種背景下被提拔任用,並接連推薦了很多賢臣良將,諸如孫嘉淦、嶽鍾琪、盧焯、阿桂、畢沅、孫士毅、阿爾泰等人,都得益於傅恆的推薦。

乾隆雖然重用傅恆,但對傅恆也有所防範,不過傅恆一直謹慎小心,再加上其姐姐孝儀皇后的原因,所以乾隆與傅恆的關係也就很親密。傅恆病逝以後,乾隆有“鞠躬盡瘁誠已矣,臨第寫悲有是哉?千載不磨入南恨,半途乃奪濟川材”,以此悼念傅恆。

此外,傅恆多在的富察氏家族是八旗滿洲官宦世家,其先祖旺吉努在努爾哈赤起兵時,便率族人歸附,授佐領,其長子萬濟哈,襲管佐領,萬濟哈長子哈什屯,在滿請入關以後在朝為官,其子孫在康雍乾三朝極為顯貴。

富察氏家族事蹟(源自陳軼歐:《八旗滿洲官宦世家考——以富察氏家族為例》)

傅恆第三子福康安,亦是乾隆朝的重臣,在電視劇《延禧攻略》裡,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其實在歷史上,也頗多爭論,相關的史實也有很多,如福康安病逝苗疆之後,乾隆特旨賞郡王銜(嘉勇郡王),並追贈其父傅恆郡王銜,其子德麟襲貝勒,這些都可以稱為異數。


參考文獻:

陳軼歐《八旗滿洲官宦世家考——以富察氏家族為例》


楚邾


說起傅恆這個人,大家可能不太瞭解,但是其在影視劇《還珠格格》裡的原型,我想大家都熟悉,就是福倫,福爾康他爸。

但是演義和歷史肯定會有很大出入的,所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講一講歷史上的“爾康他爹”傅恆。傅恆,人稱傅六爺,為沙濟地方富察氏,乾隆一朝重臣,深受乾隆帝寵信,步入仕途之後,出將入相,活躍在乾隆朝堂。他不到三十歲就成為首輔,在乾隆一朝權傾一時,分量極重。先祖旺吉努在努爾哈赤起兵時,便率族人歸附,為清太祖心腹。曾祖哈什屯在太宗與世祖兩朝位列議政大臣,祖父米思涵為康熙帝戶部尚書、議政大臣。父親和伯父也是清朝重臣,位高權重。

乾隆曾這樣評價過傅恆:“及崇爵再加,堅讓不受,尤足嘉焉”,就是說傅恆這個人特別謙虛謙和,從不居功,他的這點很是受乾隆賞識。但是關於這個人的其他評價,小編了解的就只有這麼多了,希望能夠得到更多人的補充,感謝萬分。


小馬侃歷史


提起傅恆,大家可能不太瞭解,但是他的兒子福康安還是挺有名的,在金庸老爺子的三本書裡都有出現過,《書劍恩仇錄》和《飛狐外傳》、《雪山飛狐》裡的那位翩翩風流帥公子,長相酷肖乾隆爺,甚至曾真的被誤認為是乾隆。(有人認為這是乾隆和傅恆老婆的私生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查,這裡不多說)

傅恆在乾隆時歷任侍衛、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等職,授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平叛伊犁統帥,諡文忠。撰寫《欽定旗務則例》、《西域圖志》、《御批歷代通鑑輯覽》等書。

也算是個文武雙全的能臣了,因為是皇后的弟弟,又能文善武,在短短七年之間,傅恆由一名普通的正六品侍衛,一路升為從一品大員,其升遷速度就跟坐火箭似的,biubiubiu的。

關於他的評價還是蠻高的,

《清史稿》中這樣記載:“傅恆以受降還師,德心孚契,自以其謹慎,非徒藉貴戚功閥重也。”

而乾隆也說他:“世胄元臣,與國休慼。早年金川,亦建殊績。定策西師,唯汝予同。酇侯不戰,宜居首功。”

可以說,傅恆也是個挺厲害的將領,可惜知名度不是很高。


魏青衣


傅恆年未而立即位登首輔, 二十餘年中, 出將入相, 活躍在乾隆朝政治和軍事舞臺, 在推動乾隆盛世形成的過程中, 貢獻甚鉅, 乾隆帝對其評價之高, 恩寵之異, 罕有人及。研究如此顯赫的一代輔臣, 對於全面認識乾隆盛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傅恆, 姓富察氏, 字春和, 滿洲鑲黃旗人, 因生封忠勇公, 死諡文忠。官私書又稱“忠勇公”或“文忠公” 。

乾隆五年(1740), 傅恆任藍翎侍衛, 開始步入仕途, 先後擔任過許多重要職務。乾隆十三年, 出任首輔, 乾隆三十五年七月病逝。其間, 除奉命經略金川、奔赴準噶爾前線及往徵緬甸外, 傅恆一直“日侍”乾隆皇帝左右, 協助乾隆皇帝處理軍國政事。傅恆生年不詳。乾隆皇帝曾雲:“傅恆在綸扉二十三年… …, 顧年未五旬, 鞠躬盡瘁, 喪我賢臣”, 據此推斷, 他初任首輔時只有二十六七歲。

相對和平的歷史時期, 如此年輕的首輔,史不多見。其中的原因應該從乾隆初年的用人格局入手。 乾隆不得不在盡心駕馭雍正舊臣的同時, 著意培植和提拔新人。傅恆的起用, 使乾隆帝逐步擺脫了初政時為大批雍正舊臣包圍的尷尬局面。傅恆資輕望淺, 易於駕馭;所受特殊眷遇, 使他對皇帝感恩戴德;又由於他為乾隆親自培養和教導 , 思想和行為方式都與乾隆有許多共通之處, 因而更能理解、體察並切實貫徹皇帝的意旨, 更重要的是, 傅恆年輕氣盛, 精力充沛, 極富進取心, 其勇於任事的態度和明敏幹練的風格, 一改乾隆帝即位以來官場中的保守和因循之氣, 為吏治政風注入了一股生機和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