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是財富,思考是人生——每日一讀《英國史》收官。

“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瞭解人生,

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瞭解人生,

是讀不懂書的。

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

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

—— 楊絳

經歷是財富,思考是人生——每日一讀《英國史》收官。


今天早上,一個香港的網友轉了一篇文章過來,是她發表在《移民班》網絡媒體上的一篇文章。去年參加今日頭條的培訓課程後,現在頭條發表文章優秀獎越來越多,做到了寫作變現。記得前年她才是剛剛進入寫作的一個新手,我們是在一個網絡免費學習群裡面認識的。她當時連怎麼聽課,上傳文章和排版都不太清楚,在群裡求助的時候,我主動給她回答,這樣我們就認識了。

早些年,她和自己的丈夫移民南美創蕩,事業小有所成。前兩年感覺中國的經濟有明顯的起色,環境更好,所以回到香港來發展,一切又重新開始。她說自己特別愛好寫作,但是一直沒有跨出第1步,回到國內以後,才真正拿起筆,趕上自媒體的好時光了。

每次給她鼓勵時,我都說,“努力去寫吧,時間會給你證明一切”。她真是一個相當愛打拼的人,白天工作晚上兼職。最多的時候,每天干3份活,空閒時間都用來寫作,每天十幾個小時,典型的香港人的節奏。原先回到香港時在餐廳做兼職,空閒時間充電和學寫作的她,終於在去年下半年正式應聘一間寫字樓的體面工作,實現從洗碗工到白領的跨越。

經歷是財富,思考是人生——每日一讀《英國史》收官。


她最初的文章我看過,小小白水平吧,但是她有香港人的特色,節奏快,行動快。後來她應該是摸到了自媒體寫作的路子吧,她有大量海外生活的經歷,把這種生活經歷和自己的見解,用文字把它呈現出來。她的文章水準和用詞也許比不上群中很多人,但是她找對了方向,不斷去嘗試,所以,她的文章在適合的土壤成功發芽了。

我覺得這個網友的經歷就是符合楊絳先生所說“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

今天晚上,打開手機看見打卡群中網友轉了一篇文章並對自己表示祝賀,急忙點進去一看,果然是自己的一篇讀《英國史》的感想被《小白精讀》收錄進去了。心中有些許的欣喜,但是很快又平靜下來,自己這種隨筆所想,只是跟著老師的節奏,對一段歷史的自我解讀而已。

經歷是財富,思考是人生——每日一讀《英國史》收官。


還是楊絳先生所說的那句話“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工作多年,對周邊的環境、人和事都有自己的一些感想吧。工作上雖沒有多少的成就,但是每個人的工作經歷,應該就是留在自己腦袋中最大的財富。所以才有人說嘛,學生時代讀的《紅樓夢》和工作後讀的《紅樓夢》感覺完全不一樣,箇中道理也許就是楊絳先生所指的吧。

和智者走在一起,你雖然算不上聰明,但是絕不會出現困頓。所以選擇和老師一起讀史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老師是樂觀,你就會樂觀;老師是悲傷的,你同樣會悲傷。所以有人就說了,研究歷史就要研究這段歷史是由誰記載的。往往記錄歷史的人在寫下這段歷史的過程中,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和目的有意的或潛意識的融在文字裡面,所以,今天我們看到的歷史,未必是當年歷史真實的全部。

我們慶幸的是,今天中國民眾致富的機會比以往都要多。我們其實擁抱的是一個蓬勃發展,蒸蒸日上的世界第二經濟體。從大中小城市到鄉鎮村野,網絡已經讓我們拿著一臺手機就可以面對世界,融入貿易。

經歷是財富,思考是人生——每日一讀《英國史》收官。


快速發展的經濟,繁忙的物流,世界經濟幾乎是同呼吸共命運;南北半球雖然有時差,但是股市期貨之間的動盪,完全是相互關聯的,其間的不確定性是不可預知的。每一個人都很難做得到,在這個世界經濟不確定的面前能做到獨善其身。如果是做國際貿易的可能直面受衝擊,其他的就在匯率或者是股指期貨上承受間接的衝擊。

所以,不確定性才是世界的主流,也是目前中國經濟的主流。既然對中國經濟的宏觀有了正確的判斷,那麼,微觀上就是主動去擁抱不確定性了,做任何事我們都不要跟趨勢做對抗,順勢而為吧。

看不透,就去讀書;用自己對書裡面的理解,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行動、思考、總結、認知升維和再行動,如循環往復應該是我們樂觀擁抱不確定性的法則。

經歷是財富,思考是人生——每日一讀《英國史》收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