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是财富,思考是人生——每日一读《英国史》收官。

“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

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

是读不懂书的。

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

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 杨绛

经历是财富,思考是人生——每日一读《英国史》收官。


今天早上,一个香港的网友转了一篇文章过来,是她发表在《移民班》网络媒体上的一篇文章。去年参加今日头条的培训课程后,现在头条发表文章优秀奖越来越多,做到了写作变现。记得前年她才是刚刚进入写作的一个新手,我们是在一个网络免费学习群里面认识的。她当时连怎么听课,上传文章和排版都不太清楚,在群里求助的时候,我主动给她回答,这样我们就认识了。

早些年,她和自己的丈夫移民南美创荡,事业小有所成。前两年感觉中国的经济有明显的起色,环境更好,所以回到香港来发展,一切又重新开始。她说自己特别爱好写作,但是一直没有跨出第1步,回到国内以后,才真正拿起笔,赶上自媒体的好时光了。

每次给她鼓励时,我都说,“努力去写吧,时间会给你证明一切”。她真是一个相当爱打拼的人,白天工作晚上兼职。最多的时候,每天干3份活,空闲时间都用来写作,每天十几个小时,典型的香港人的节奏。原先回到香港时在餐厅做兼职,空闲时间充电和学写作的她,终于在去年下半年正式应聘一间写字楼的体面工作,实现从洗碗工到白领的跨越。

经历是财富,思考是人生——每日一读《英国史》收官。


她最初的文章我看过,小小白水平吧,但是她有香港人的特色,节奏快,行动快。后来她应该是摸到了自媒体写作的路子吧,她有大量海外生活的经历,把这种生活经历和自己的见解,用文字把它呈现出来。她的文章水准和用词也许比不上群中很多人,但是她找对了方向,不断去尝试,所以,她的文章在适合的土壤成功发芽了。

我觉得这个网友的经历就是符合杨绛先生所说“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今天晚上,打开手机看见打卡群中网友转了一篇文章并对自己表示祝贺,急忙点进去一看,果然是自己的一篇读《英国史》的感想被《小白精读》收录进去了。心中有些许的欣喜,但是很快又平静下来,自己这种随笔所想,只是跟着老师的节奏,对一段历史的自我解读而已。

经历是财富,思考是人生——每日一读《英国史》收官。


还是杨绛先生所说的那句话“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工作多年,对周边的环境、人和事都有自己的一些感想吧。工作上虽没有多少的成就,但是每个人的工作经历,应该就是留在自己脑袋中最大的财富。所以才有人说嘛,学生时代读的《红楼梦》和工作后读的《红楼梦》感觉完全不一样,个中道理也许就是杨绛先生所指的吧。

和智者走在一起,你虽然算不上聪明,但是绝不会出现困顿。所以选择和老师一起读史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老师是乐观,你就会乐观;老师是悲伤的,你同样会悲伤。所以有人就说了,研究历史就要研究这段历史是由谁记载的。往往记录历史的人在写下这段历史的过程中,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和目的有意的或潜意识的融在文字里面,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历史,未必是当年历史真实的全部。

我们庆幸的是,今天中国民众致富的机会比以往都要多。我们其实拥抱的是一个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世界第二经济体。从大中小城市到乡镇村野,网络已经让我们拿着一台手机就可以面对世界,融入贸易。

经历是财富,思考是人生——每日一读《英国史》收官。


快速发展的经济,繁忙的物流,世界经济几乎是同呼吸共命运;南北半球虽然有时差,但是股市期货之间的动荡,完全是相互关联的,其间的不确定性是不可预知的。每一个人都很难做得到,在这个世界经济不确定的面前能做到独善其身。如果是做国际贸易的可能直面受冲击,其他的就在汇率或者是股指期货上承受间接的冲击。

所以,不确定性才是世界的主流,也是目前中国经济的主流。既然对中国经济的宏观有了正确的判断,那么,微观上就是主动去拥抱不确定性了,做任何事我们都不要跟趋势做对抗,顺势而为吧。

看不透,就去读书;用自己对书里面的理解,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行动、思考、总结、认知升维和再行动,如循环往复应该是我们乐观拥抱不确定性的法则。

经历是财富,思考是人生——每日一读《英国史》收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