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你口炸雞怎麼了?”熊孩子目無尊長,媽媽的護犢行為遭白眼

育兒觀念升級換代,父母對孩子的重視程度遠超過去

,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4+1”的家庭組合模式,使孩子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的性格。

有些孩子的行為,已經不是調皮搗蛋了,而是不分場合的胡鬧,讓很多人都厭惡,因此“熊孩子”這個詞在網絡上走紅。

“吃你口炸雞怎麼了?”熊孩子目無尊長,媽媽的護犢行為遭白眼

​熊孩子被“狠角色”制服,媽媽的護犢行為遭白眼

鄰居劉梅在近40歲時生下了兒子瑞瑞,因為是高齡產子,劉梅對這個兒子格外疼愛,家裡人也把瑞瑞寵上了天,他從小就是家裡的“小霸王”

每次劉梅帶瑞瑞去小區裡玩,瑞瑞總喜歡去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劉梅不僅不責怪瑞瑞,還誇他:“做得好!男孩子就應該這麼霸氣!”

“吃你口炸雞怎麼了?”熊孩子目無尊長,媽媽的護犢行為遭白眼

其他家長礙於他是個孩子,不好計較,也都悻悻然地不作聲,帶著自家孩子遠離這母子倆

這天,劉梅帶著6歲的瑞瑞去公園玩,突然她聽見了兒子的哭聲,劉梅趕緊跑過去一看,一個年輕女性手裡拿著瑞瑞的玩具,瑞瑞見自己的“靠山”來了,指著那個姑娘,哭得更大聲了

“吃你口炸雞怎麼了?”熊孩子目無尊長,媽媽的護犢行為遭白眼

劉梅大聲呵斥女子,問她為什麼要搶孩子的玩具?那名女子說,是這個孩子,先搶了她手裡的炸雞

吃你口炸雞怎麼了?他不過是個孩子,你跟個孩子計較什麼?”劉梅頭一次遇到這樣的“狠角色”,大聲辯解道。

“吃你口炸雞怎麼了?”熊孩子目無尊長,媽媽的護犢行為遭白眼

這聽了這話,那個姑娘不樂意了,當場懟道:“首先,不論他多大,搶別人東西肯定是不對的;其次,他搶我東西,我當然也可以搶他的東西,這叫‘禮尚往來’最後,他是你孩子又不是我孩子,犯了錯我憑什麼要讓著他?”

“吃你口炸雞怎麼了?”熊孩子目無尊長,媽媽的護犢行為遭白眼

姑娘的話有理有據說的劉梅面紅耳赤,一句話也接不上來,周圍人群也對著劉梅和瑞瑞直翻白眼,知道自己理虧了,劉梅默默地帶孩子離開了

沒有孩子天生就“熊”,父母千萬別做“熊家長”

沒有孩子天生就是熊孩子,熊孩子的背後一定有一個熊家長。熊孩子的形成,和家長的教育密不可分

熊家長掛在嘴邊的永遠是那幾句:“孩子還小,不懂事”“你跟孩子計較什麼”“等你有了孩子你就能理解了”

……

這些話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成了教育失敗最好的藉口,對於這些熊家長的孩子,我們只有同情,以後長大了,社會自然教他們做人

“吃你口炸雞怎麼了?”熊孩子目無尊長,媽媽的護犢行為遭白眼

合格父母不好當,教好孩子要費心

作為合格和明事理的父母,一定要在教育上把好關,避免讓孩子成為人人避之不及的“熊孩子”。

1)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很多言行舉止,都是從父母身上模仿的,父母對人溫和有禮,孩子也會待人友好;如果父母喜歡佔小便宜,孩子也會是個唯利是圖的人。所以,父母自身高潔的品格,是教出好孩子的根本

“吃你口炸雞怎麼了?”熊孩子目無尊長,媽媽的護犢行為遭白眼

2)尊重孩子,但有底線

父母尊重孩子的想法是對的,但要有底線,如果孩子犯了原則性的錯誤,一定要堅決制止

比如不能搶別人的東西、不能在公共場合高聲喧譁等等,這些都是必須遵守的規則。孩子不懂事,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這些行為不對,但作為父母不及時制止,就是父母的失責

“吃你口炸雞怎麼了?”熊孩子目無尊長,媽媽的護犢行為遭白眼

3)明知故犯,後果自負

孩子做錯事後,如果父母老跟在身後幫他們善後,就會讓他們變得有恃無恐,應讓孩子知道,犯錯需要承擔後果,不應該用“他還是個孩子”之類的藉口為他推脫責任,否則孩子也會形成逃避責任的性格。

當父母的要首先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如果父母自己“不捨得”教育,當孩子真成為“熊孩子”時,別人可不會對他客氣

“吃你口炸雞怎麼了?”熊孩子目無尊長,媽媽的護犢行為遭白眼

今日話題:你有遇到過熊孩子嗎?你是怎麼應對的?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