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小毛病為什麼越說越嚴重?

您的孩子是否有一些諸如咬指甲、摳鼻孔、抖腿的小毛病,你已經數不清楚提醒過多少次,可就是改不了?



明明是不大的小問題,怎麼改起來會這麼費勁?


這個道理其實並不難理解,比如我們決定健康飲食,以後不吃炸雞漢堡,但你越是不讓自己想炸雞漢堡,腦子裡的炸雞漢堡反而會揮之不去。


孩子的小毛病為什麼越說越嚴重?


同樣的道理,我們越是提醒、嘮叨孩子的某些習慣,這些習慣就會變得越糟。


比如咬指甲、摳鼻孔、抖腿之類的壞習慣許多孩子都有。


但在一開始時通常都是完全無意識的舉動,但隨著我們不斷地提醒,這些習慣便不斷地得到強化,成了不好改的毛病。


所以,父母不要理睬孩子的這些壞習慣,讓孩子自己決定什麼時候停止或者是否要停止這些習慣。


如果你忍不住要提醒孩子,或者感到厭煩,可以選擇離開房間到其他的地方待一會兒。


也要告訴孩子,你理解他會不由自主地有了某個習慣,但當他做出這種行為的時候,你會十分不舒服。


孩子的小毛病為什麼越說越嚴重?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為自己的壞習慣擔心,卻又無法自行改正,需要父母的幫助。


這時候父母正確的做法是先給孩子安慰,告訴孩子無論有沒有這個習慣,你都是愛他的,這樣可以給孩子足夠的能量,用於改善壞習慣。


然後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建議。


比如,有些咬指甲的孩子,在修剪完指甲以後就不咬了;


總是摳鼻孔的孩子,可以教他試著用紙巾代替手指,這時父母給孩子準備一小包紙巾是必要的。


另外一些壞習慣可能與某些疾病有關。


比如咳嗓子和其他發出難聽聲音的習慣,這時就需要引起父母的重視了,父母可以帶孩子做一個全面的身體檢查,不要只關注孩子的嗓子。


孩子的小毛病為什麼越說越嚴重?


父母要告訴孩子,有些行為是私密的,別人看到可能會感到不舒服,所以最好選擇在沒有別人在場的時候進行。


父母也要反思自己是否對孩子提出了過高的、不合理的要求,如果這些要求已經對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就要及時停止。


還有一個孩子們比較喜歡的辦法,那就是通過遊戲,搞清楚他們的壞習慣的來源。


比如“過家家”之類的扮演遊戲,就會形成一種有趣的溝通方式,能與孩子一起探索壞習慣的真正原因。


孩子的小毛病為什麼越說越嚴重?


可以問一些聽起來很傻的問題,比如:“你咬指甲是因為想磨牙嗎?”“你是不是每次緊張都會抖腿?”


孩子會很怪異地看你,同時也會放下戒心,坦誠地告訴你真正原因。


孩子有時會有一些特別的習慣,當對他們施壓時會加重這種習慣。


但如果不管他們,他們會選擇不同的方式來改變這些習慣,無需太過擔心,父母要愛孩子本來的樣子,才能給孩子提供改變的力量。


科學地養育,需要父母不斷地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