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歷史文化名人───任昉

任昉(fǎng)(460年—508年),字彥升,小字阿堆,樂安博昌(今山東壽光,一說山東廣饒)人。南朝梁文學家。生於宋孝武帝大明四年,卒於梁武帝天監七年,年四十九歲。

濰坊歷史文化名人───任昉

任昉對父母及其孝順,每次伺候得病的父母,睡覺從不脫衣服(時刻準備起來),說話時眼淚一起流下來,湯藥、飲食一定要先親自品嚐(試探熱冷)。被推薦為兗州秀才,任命為太學博士,因為文才被世人瞭解。永明(南北朝齊武帝年號)初期,衛將軍王儉擔任丹陽尹,聘請任昉為主簿(官職名)。王儉每次見到任昉的文章,必定多次誇獎,認為當時沒有比得上的。後來任昉因為父親去世辭官,痛哭以至於眼中流血,如此三年,拄著柺杖才能起來,任昉一向身體強壯,腰帶很長,守孝完畢後讓人都認不出來了。任昉奉養叔父、叔母和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侍奉哥哥嫂嫂非常恭敬小心。親戚貧困,他一直供養接濟他們。所得的薪水,四處饋贈,都分散給了親屬、親戚,當天就用光了。生性通達灑脫,不講究著裝打扮,喜怒從不在臉上表現出來,車馬服飾也不鮮明出眾。 後來,任昉調出京度擔任宜興太守。當地的人生孩子卻不撫養,任昉嚴厲申明法律,生子不養和殺人同罪。對待懷孕的人,提供錢財用度,受到接濟的人家有好幾千。在任上所得的公田、俸祿共八百多石,任昉分成五份分給下級,剩下的全部資助別人,兒女、妻妾只吃麥子而已。 後又調任為新安太守,在任上不修邊幅,普通人一樣拄著柺杖,在鄉間、城裡徒步行走。見到有人糾紛、打官司的,就地裁決處理。他做官清廉節儉,下級官吏在他面前都很隨便。在任上去世,遺產只有桃花米二十石,家人沒有能力辦喪事。他遺言說不許家人拿新安郡的一件東西回京城。任昉家裡不置產業,以至於沒有宅屋府第。當時有人嘲笑他經常借貸,借貸來的錢也都分散給親戚朋友。東海人王僧孺曾經評論他,認為“任昉以別人快樂為樂,以別人憂愁而憂,不帶家產上任,贏得百姓敬仰回來,不顧貧窮,拋去吝嗇的性格,他的行為可以激勵當地風俗,他的氣節可以教化人倫關係,能讓貪婪的人不貪圖錢財,讓怯懦的人有自立的勇氣”。任昉被推崇,達到了這種地步。

濰坊歷史文化名人───任昉

讀任彥升碑

[唐] 李商隱

任昉當年有美名,

可憐才調最縱橫。

梁臺初建應惆悵,

不得蕭公作騎兵。

濰坊歷史文化名人───任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