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這本古代史書,裡面有哪些最能讓你感到細思極恐、拍案叫絕的“預言”?

體育即時資訊


《左傳》中存在著數百個預言,有應驗的,也有不應驗的。預言應驗與不應驗,其實無關緊要,核心的是為什麼要作出這樣的預言。

由於當時的史官還兼職占卜,為提升自己的聲望,在《左傳》就夾雜了大量當時史官根據天象、占卜所作出的預言。這類預言從《左傳》記載的來看,準確度極高,但是其真實可信度並不高。對這類預言,鄭國賢人子產就曾經批判道:“天道遠,人道彌。上天非人所能抵達,誰能知道上天之時?預言的次數多了,總有那麼一兩次蒙中罷了!”以天象或占卜作出的預言,數不勝數;但《左傳》中只記下了那些應驗的預言,卻沒記下那些沒有應驗的預言,在後人看來,其準確率當然就顯得極高了。因此,這類預言往往就是迷信。

此外,也有很多當時的士人根據義理所作出的推斷,這些預言有應驗的,也有沒應驗的。比如說秦穆公去世後,恢復了殉葬制度,讓秦國“三良”陪葬。當時就有士人預言:“君子是以知秦之不復東征也。”殉葬制度是一項野蠻落後的制度,特別是讓賢臣陪葬,更是令廣大士人恐懼:以後還有誰敢到秦國出仕?人才都不願到秦國出仕,秦國又談何發展?秦穆公之時強大的秦國都無法突破晉國阻礙而向東擴展,秦穆公之後缺乏人才的秦國又怎麼可能突破崤山天險,向東擴展?因此,此後一直到晉國分裂之前,秦國都無法向東擴張。從這方面來說,這一預言是應驗了的。可在晉國分裂成韓、趙、魏三國後,秦國突然崛起,不但成功地向東擴張,後來還滅了六國、統一了天下——拉到更長遠的時間段來看,這一預言又是沒有應驗的。

且不管預言應驗與不應驗,《左傳》中能滿足題中“細思極恐”與“拍案叫絕”兩個條件的“預言”,確實不多。但下面這個預言,在個人看來,卻是能夠滿足這一條件。


公元前527年,周景王因為王后葬禮上沒收到晉國的重禮,與晉國使者荀躒和籍談產生了衝突,在宴席上將他們二人當眾數落了一頓,大罵他們是“數典忘祖”!

回到晉國後,籍談將此事告知了叔向。叔向聽了後,就對周景王作出了一個預言:“天子恐怕是不能善終了吧?我聽說,‘樂於何事,必以此事而亡’。現在天子以憂慮為樂,將來若是以憂慮而死,就不能說是善終!”

六年後,周景王想立王子朝為太子,卻遭到了王室大夫單穆公的強烈反對。於是,周景王想借到北山(今洛陽北邙山)田獵之際,殺死單穆公,正式立王子朝為太子。可惜,計劃還沒能實施,周景王卻心臟病突發,先行去世了!

公元前520年5月4日,在單穆公支持下,王子猛被確立為周王,是為周悼王。王子朝極為不服,隨後聯合王室公族及那些失去俸祿的舊官與工匠們發起暴亂,試圖殺死單穆公等人。幾經周折,單穆公等人帶著周悼王逃出了成周,向晉人求救。晉人派出籍談、荀躒帶軍前來救助王室,擊敗了王子朝,幫助周悼王回到了成周。可剛回到成周,周悼王就去世了。單穆公等人改立周悼王同母弟王子匄為王,是為周敬王。

不久後,在王室請求下,晉人退軍。

見晉人退軍,王子朝趁機發起反攻,於公元前519年7月再次攻入成周,把周敬王趕了出去,東周再次出現西王與東王二王並立的局面!

直到三年後,周敬王才在晉人的支持下徹底趕跑了王子朝,回到了成周。但事情仍然沒有結束:十二年後王子朝黨徒再次發動內亂,要不是有晉人支持,王室差點再次遭難!


史上稱這次王室之亂為“王子朝之亂”,後人多認為這是由於周景王先定王子猛為太子,後來卻又想改立王子朝為太子,才造成了這場內亂。這正是應驗了叔向的預言:“天子以憂慮為樂,將來以憂慮而死,就不能說是善終!”

然而,細思之下,這一事件中卻隱藏著著巨大的疑問。《左傳》中並未記載周景王太子死後,已經先立王子猛為太子,因此周景王該立哪位王子為太子都是合理的,為何立王子朝會遭到單穆公的反對?單穆公雖然祖孫數代人都是王室大夫,但並非王室卿士,卻為何勢力如此強大,連周景王想立誰為太子都得先將他殺掉?

實際上,作為王子朝內亂中關鍵性人物,單穆公,其家族背景長久以來都被人們所忽略了。

公元前573年,晉悼公孫週迴到晉國,坐上了國君之位。但在回國前,孫周卻是在王室大夫單襄公家作家臣。單襄公斷言孫周必將回國為君,臨終前特意囑咐兒子單頃公善待孫周。從此,單氏一家就與晉國結下了不解之緣。

叔向作為晉國大夫,曾高度評價單穆公的曾祖父單靖公:“周王室大概是要興盛了,因為有單公這樣的人在!”王室復興明顯是不可能之事,可叔向卻如此吹捧單氏一家,明顯帶有強烈的政治目的。自從晉悼公回國後,晉人與單氏一家的來往頻繁。長此以往,單氏一家就成了晉國在周王室的利益代表。周王室能夠在東周安然無恙,極度依賴於晉國。單氏一家成了晉國的利益代表,即便單氏不是王室卿士,但他們一家人在王室的影響力也是舉足輕重。這是叔向要如此抬高單氏家族的最大原因。

正是因為有了晉人在背後的支持,所以當單穆公反對立王子朝為太子之時,周景王才會對他如此忌憚。


然而,單穆公為何要反對立王子朝為太子呢?

核心並不在於單穆公反對立誰為太子,而在於單穆公要為晉人服務。公元前527年,荀躒與籍談二人參加王后葬禮,卻被周景王當眾羞辱,這就是對晉國的大不敬!晉國對外的策略,向來就是睚眥必報。即便是強大如楚國,晉人都曾長期與其爭霸而不願示弱,更何況是早就成了“落草鳳凰”的周王室!

因此,雖然晉人不敢公開報復周王室,但叔向做出的預言,更像是一場政治鬥爭的宣戰。

為報復周景王,晉人便聯合單穆公來與之作對:周景王要立王子朝為太子,晉人要反對;周景王要是立王子猛為太子,晉人也要反對。單穆公之所以要反對王子朝作太子,不過是在執行晉人的報復計劃!

王室內亂爆發後,晉人第一次派軍支援單穆公的主將是籍談、荀躒,第二次的主將是荀躒、趙鞅(籍談可能已去世);兩次救援的主將都是被周景王羞辱過之人——這未免也太湊巧了吧?

需要特別注意的另一細節是:當年出訪周王室時,荀躒是正使,籍談是副使,這是因為荀躒是晉卿而籍談非晉卿;可當晉國第一次支援周王室時,籍談卻排在荀躒之前,說明籍談才是主將,可他這時卻仍不是晉卿!晉人之所以如此安排,就是因為當年被周景王罵“數典忘祖”和“無後”的人,不是別人,正是籍談!

因此,綜合以上種種,所謂的“王子朝之亂”更有可能是晉人在背後主導、精心策劃出來的“單穆公之亂”。

從以上分析可知,叔向所作出“周景王不能善終”預言時,就是這場內亂的起點。如此想來,這一預言豈不是“細思極恐”?可數千年以來,後人只聽說“王子朝之亂”,卻鮮少去深究這是不是“單穆公之亂”,這說明在策劃這場內亂的過程中,晉人手腳之乾淨,真是令人“拍案叫絕”啊!


欲雲談史論今



《左傳》是由孔子做經。左丘明、吳起做傳的儒家經典。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可信度最高的史書。

儒家不信鬼神,卻占卜,但不痴迷。所謂“卜以決疑,不疑何卜!”

在《左傳》中就有諸多佔卜的內容,且準確率甚高。本文就介紹幾則具有代表性的占卜。

一、陳厲公為敬仲占卜 。  

陳厲公生敬仲後,請周太史為其占卜。太史卜得《觀卦》變為《否卦》,曰:觀光之國,利用賓於王。此子代有陳國,但不在此,其在異國。非此其身,在其子孫。   

魯莊公二十二年,陳人殺太子禦寇,陳公子完(敬仲)奔齊。齊侯欲立敬仲為卿,敬仲辭之曰:羈旅之臣只求免罪,不敢受卿之職。於是,敬仲擔任工正之職,管理百工。齊國田氏便是陳敬仲的後代。   

至魯昭公八年,楚國初次滅陳時,陳敬仲的五世孫陳桓子在齊國開始強大。魯哀公十六年,楚國再次滅陳之時,敬仲八世孫田常已代齊國之政。   

至此,再回顧敬仲年幼時,太史之占卜:此子代有陳國。但不在此,其在異國;非此其身,在其子孫。果不其然。      

二、戰前占卜。   

春秋時期,諸侯在發動戰爭之前,大多要占卜。   

1、秦穆公時期,秦晉為姻親,這就是所謂秦晉之好。晉國饑荒,秦贈之以粟;秦國饑荒時,晉國卻拒絕援助。並且,晉侯許諾割讓與秦的河外五城,但不久就反悔。秦穆公欲伐晉,但國力不及之。便占卜決疑,卜官徒父卜之,得《蠱卦》,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蠱》之狐,必其君。吉也,三敗晉師,必獲其君。   

在韓原之戰中,晉師三戰三敗,晉惠公被俘。

2、在晉楚鄢陵之戰時,晉厲公為此占卜,史官得《復卦》,曰:南國窘,射其元王中其一目。   

在此戰中,楚師大敗,楚恭王被射中一目。

3、魯文公十一年,長狄伐齊,隨即伐魯。魯文公為此占卜。史官曰吉。於是,魯師在鹹地大敗狄人,俘獲長狄首領喬如,並以戈殺之。

4、魯哀公九年,宋師伐鄭。晉國大夫疑惑是否救鄭。陽虎為之占卜,得到《泰卦》變為《需卦》,曰:“帝乙歸妹,以祉元吉。”微子啟,宋之始祖。宋方吉,不可與也。晉國大夫趙鞅便停止出兵。      

三、魯文公占卜齊懿公之死。   

魯文公十八年春,在齊國欲伐魯之時,齊懿公生病。醫生為齊侯診斷病情之後,稱齊侯大限將至,活不過秋天。魯文公聞之,希望齊懿公在伐魯之前就死去。便使卜官楚丘卜之,楚丘曰:“齊侯不及伐魯之期,非疾也。君亦不聞。”   

數月後,齊國大夫閻職在齊侯病重之際,弒齊侯以報奪妻之恨。正如楚丘所言:病重的齊侯尚未伐魯便死。並且,不是死於疾病,而是被弒殺。魯文公更是在齊侯被殺前去世。故不聞齊侯之死!   

楚丘精準的占卜令人折服。      


四、魯成公十年,晉景公夢見厲鬼。告之曰:汝殺餘孫,不義。餘得天帝准許,前來複仇。晉侯向桑田的巫人卜問吉凶。巫人曰:君不食新收之麥矣。   

周曆六月丙午,甸人獻上新麥,晉侯便召桑田之巫,示之新麥而殺之。烹熟將食之時,肚子發脹。如廁後,跌進廁坑而死。晉景公最終還是沒有吃到新收的麥子。      

五、邾文公為遷都占卜 。  

邾文公在位五十一年,是春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在其晚年,邾國欲遷都於繹,文公為此占卜,曰:“利於民,而不利於君。”邾文公曰:“苟利於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樹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孤必利焉。”左右稱,不遷於繹,“君命可長也。”文公曰:“命在養民。死之短長,時也。民苟利,遷也。莫如吉也。”遂遷都於繹。遷都後不久,邾文公卒。孔子謂之“知天命。”   

邾文公無疑是春秋時期,最賢明的君主之一。其“天生民而樹之君,以利之也”,以及“命在養民。死之短長,時也”的思想,完全符合儒家“欲為君,盡君道”的標準。

《左傳》中還有諸多佔卜的內容,不在一一敘述。      

鄙人對占卜的觀點是:我相信其不是迷信,而是科學。但卻從來不占卜。下面就舉一個例子,來闡明其原因:多年前,中國隊與新西蘭隊有場足球比賽。比賽於下午進行,但央視並未直播。直到晚上才播出比賽的實況錄像。在上半場結束後,插播了體育新聞。新聞中稱,在今天下午進行的比賽中,中國隊2:0戰勝了新西蘭隊。之後我立即關掉電視。因為已經知道了比賽結果,再看下去已無懸念和樂趣。人生亦是如此。   

我們該以何種態度看待占卜?鄙人還是那句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愚者見愚。

附錄:先秦時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鬼谷各個學派皆信占卜。只有一個學派不信占卜。誰想知道。可以關注我。並在評論中提問。


楊朱學派


《左傳》預言多為占卜所得。

公元前628年晉文公重耳仙逝,出殯時,棺材竟發牛吼之音,卜人說,“這是國君發佈命令,西邊將有部隊經過我國邊境,出兵攻打,必定大捷。”原來掌管鄭國都北門的幾位秦國將領與秦穆公約好,準備一口吞了鄭國。秦在西,鄭於東,晉居其中,秦欲襲鄭必得途經晉國。同樣,對於秦國出兵敗局,其老臣蹇叔也是未卜先知,他絕望至極,“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對其隨師出征的兒子,他彷彿看到了最悲慘的結果,“餘收爾骨焉(我在那裡(殽山)為你收屍)”。結果不出卜人、蹇叔預料:秦師大敗!

占卜他人生死,又果應驗才叫人毛骨悚然。曾經楚國有一巫者對楚成王、子西和子玉說,“三君皆將強死(你們三人都沒有好死)”——強死,無病而死,或自殺、被殺。戲碼竟然有條不紊地按占卜者的預言展開了!公元前632年,晉、楚兩國在衛國的城濮大幹一仗——晉楚城濮之戰,結果楚國大敗,極力挑起戰爭的楚將子玉引咎自殺,《史記》則曰:“成王怒,誅子玉”。子西則“縊而懸絕”。而成王熊惲的死更令人唏噓不已——被自己兒子逼殺!成王不顧賢臣勸誡立商臣(子上謂其蜂目豺聲,不義者也)為太子,後欲更為庶子職。商臣知其變,遂率兵圍其父成王。“成王求食熊蹯(熊掌)而死"——熊掌難熟,企圖拖延時間以待救援,然而兒子夠狠,不允其熊掌之求,求生無望,“成王自絞殺(《史記》“楚世家”載)”。成王、子西、子玉果強死,遂驗巫人之言。


玄真子桑


《春秋左傳》中一共記載了當時人們的兩百多個預言,而且其中絕大多數均已應驗,這不得不令人感到驚奇。其實,《左傳》中的預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根據社會原則和客觀規律而做出的準確推斷,第二類則是憑空的猜測,第三類則是根據事物兆象和迷信法則。其中第一類有客觀依據,只能算是推論;第二類則是毫無根據,完全是猜想;只有第二類比較有意思,因為這帶有濃重的迷信色彩,保留了原始巫術的痕跡,下面試舉兩個極為典型的例子:

晉獻公不信占卜結果,結果發生“驪姬之亂”

占卜其實可以分為卜和筮兩類,卜便是用龜甲占卜,筮則是用草算卦。而《左傳》中的卜筮預言則往往是連在一起的,即先用龜甲占卜,再用蓍草算卦,如果結果相同,自然無礙,而一旦結果不同,則按照“筮短龜長”的原則,一般從卜不從筮。

此預言載於《左傳·僖公四年》。晉獻公攻打驪戎,驪戎不敵,只好將驪姬和其妹妹少姬獻給了晉獻公,晉獻公得到姐妹二人後,對他們十分寵愛。魯僖公四年(前656年),晉獻公想要立驪姬為夫人,於是舉行占卜,結果“卜不吉,筮之吉”,按照“從卜不從筮”的原則,不應該立驪姬為夫人,但晉獻公卻“違卜從筮”,強立驪姬為夫人。

當時,晉獻公已經有了三個孩子,分別是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公子夷吾。結果,驪姬想要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於是賄賂晉獻公的男寵梁五和東關嬖五,在兩人的幫助下,成功使晉獻公將申生、重耳、夷吾全部趕出了國都,到地方駐守,此後晉獻公與三個兒子的關係逐漸疏遠。

此後,驪姬又讓太子申生回曲沃祭祀生母齊姜,並讓其帶回祭祀用的胙肉獻給晉獻公,結果自己卻趁機在胙肉中下毒,陷害太子申生。太子申生得知消息後,知道無法解釋,連忙逃到了新城,晉獻公大怒之下殺死了太子的老師杜原款,而太子申生最終也在新城自殺而死。

太子申生死後,驪姬又無線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說他們都參與了太子的陰謀,於是公子重耳逃亡到蒲城,公子夷吾逃亡到屈城。而晉獻公去世後,驪姬和少姬的兒子雖然先後即位,卻全部被太子申生的堅決擁護者裡克殺死,晉獻公的託孤重臣荀息也自殺身亡。

△重耳踏上逃亡之路

晉獻公不信占卜結果,強立驪姬為夫人,結果卻發生了“驪姬之亂”,導致晉獻公之後晉國經歷了十餘年的動亂。

楚共王不遵守誓約,導致楚國奪位之亂持續長達十三年

此預言載於《左傳·昭公十三年》。楚共王一共有五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招(即楚康王)、次子公子圍、三子子比、四子子皙和五子棄疾,由於五個兒子全部是庶出,而楚共王又太過猶豫寡斷,無法決定改由誰繼承王位,於是便派祭師手擎玉璧,遍祭楚之名山大川,祈禱神靈能夠從五個兒子中挑選一位。

△楚共王

楚共王將玉璧藏於祖廟,在某個節日,召五王子按長幼之序進入祭祖,立誓以“當璧而拜者為王”,結果長子招跨在玉璧的兩側,公子圍的肘部碰到了玉璧,子比和子皙則根本沒有碰到,反倒是被人抱入祖廟的幼子棄疾,兩次跪拜都壓在了玉璧之上。

按照誓言,楚共王應該立幼子棄疾為儲君,結果他反倒立了長子招為太子,於是便有了預言,“棄禮違命,楚其危哉!”結果,楚國的奪位之亂持續了長達十三年之久。

△楚靈王幹掉了哥哥的兒子

前560年,楚共王駕崩,太子招繼位,是為楚康王。楚康王在位十五年後去世,其子熊員繼位。後來,公子圍用束冠的長纓將熊員勒死,並殺死了年幼的王子熊慕、熊平夏,然後自立為王,是為楚靈王。再後來,楚靈王在東征之際,大雪紛飛中,士兵因衣衫單薄而極為不滿,後方的老三子比、老四子皙則在老五棄疾的操縱下發動了宮廷叛亂,消息傳來後,楚靈王的軍隊一鬨而散,楚靈王最終羞憤自盡。

宮廷政變後,按照長幼排序,老三比為王,老四子皙為令尹,老五棄疾為司馬。然而,老五棄疾對這個結果仍然不滿,當時楚靈王去世的消息還沒有傳回來,於是老五棄疾便趁機制造混亂,說楚靈王已經率領大軍殺回來了,結果子比的王位還沒做熱乎,便被嚇的不知所措,棄疾則趁機恐嚇兩位兄長,導致兩人竟然雙雙自殺而亡。

結果,經過長達十餘年的爭奪,楚共王的幼子棄疾還是登上了王位,是為楚平王。然而,就是這個楚平王,厚顏無恥的將兒媳據為己有,將伍子胥逼出昭關,伍子胥後來則在吳國與著名軍事家孫武聯手,使得吳國逐漸強大,最終在楚平王死後率兵攻回楚國,將楚平王掘墳鞭屍,如果不是秦國幫忙,楚國便已經滅了。


香茗史館


在這本書中記錄了大量的預言故事,而最為神奇的是大部分故事還都實現了。<>中的預言故事有好幾種,而其中的神意類預言故事最為神秘。而神意預言從何而來呢?大家都知道,古人對神鬼妖魔十分重視,一般持著寧可信其有,也不可信其無的態度,這一點從中國古代的<>,<>這些志怪小說中就可以看出。而在上古時代,即春秋戰國之前,巫祝,祭祀,占卜等十分盛行,在那時,古人征戰之前,還要行一套祭祀禮儀,來向上天求得一個好的出征時機,我們所知道的甲骨文就是上天向下傳達所謂神意的一個載體。

在<>一書中有著這麼一些十分神秘的神意故事。

荀偃之夢

荀偃,是晉國的中軍元帥,曾經和晉國的大臣欒書合作,殺掉晉厲公,改立了新的君主晉悼公。就在荀偃帶軍伐齊之前,他做了一個夢。夢中他和晉厲公發生了衝突,並且自己被晉厲公割下頭顱。割下來的首級墜落在荀偃腳下,他很著急,趕緊彎腰撿起腦袋安在脖子上,用手扶著往前跑,生怕厲公追上他。跑著跑著,又碰見了一個叫皋的巫師。醒過來之後,他一直記得夢中的情景。過了幾天,他竟然真的碰見了夢中的巫皋。把自己的噩夢給巫師一說,巧合的是,巫皋也在那一天做了相同的夢。荀偃問巫師是否這個夢在暗示著什麼,巫師說:“從夢境來看,今年,你必死無疑。如果東邊有戰事,就在戰事前後了。”而討伐齊國後,荀偃的身體每況愈下,最終由於頭部長瘡而病死。

韓厥之夢

有一次,韓厥夢見死去的父親子輿給自己託夢,叫他早上作戰不要站在兵車的左和右。韓厥信奉先父保佑之言,自己當了駕車者居於戰車的中間,戰鬥中兩邊的人都被對方的神射手射死了,而韓厥得以保命。這個故事講的就是利用夢境中的預言,成功幫自己躲避了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