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服從管教,與其採用這3種不當方式,不妨試試“說服教育”

我們在育兒的過程中,逐漸會遇到孩子不服從管教情況的發生:

(1)讓孩子寫完作業後,趕緊上床睡覺,孩子卻不睡,想要去玩一會兒手機。

(2)叫孩子吃完飯後,自己把碗一洗,孩子卻不願意。

很多家長都會產生疑惑,為什麼自己的孩子之前能很好的管教,而現在卻不服從管教了。

根據兒童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來看,隨著孩子身心的不斷髮展,他們往往會在三歲之後,開始逐漸的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方式,並且逐漸的表現出自己的行動意願,這種自我意識會伴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孩子會變得越來越獨立而具有自己的主見。

但是,這種主見會受到父母的制約,孩子為了擺脫家長的影響,就會出現“不服從管教”的現象。

面對孩子出現的這種“不服從管教”的情形,家長們可謂各種管教方式都用過。

孩子不服從管教,與其採用這3種不當方式,不妨試試“說服教育”

家長在管教孩子中通常採用的3種不當方式

1. 棍棒教育

許多家長在管教孩子時,非常堅信“黃金棍下出孝子”,認為現在的孩子就像溫室裡的花朵一樣,越是對他們比較客氣,他們就越來勁。就不如使用這種簡單粗暴的棍棒教育產生的效果相對明顯。

小區裡的寶媽陳女士就是這樣,她的八歲孩子濤濤平常特別調皮搗蛋,怎麼去制止他的行為效果都不是很好。那天,濤濤在跑動的時候,把家裡的瓷器撞到了地上碎了一地,讓她頓時怒不可遏,就從廚房裡面隨手抄起掃帚就朝著濤濤的屁股抽去。

結果,濤濤真的變乖了不少,陳女士還特別高興的跟我炫耀了一番。

不過,這種棍棒教育的方式,雖然見效比較快,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危害。這種效果只會存在一時,過不了多長時間,還會週而復始的出現。

另外,這樣的管教方式,是會對孩子心理上面造成特別嚴重的負面影響,讓孩子逐漸會變得自卑、敏感和焦慮,並且他們自身會更具暴力傾向。

美國心理學家Jennifer Lansford通過研究發現,經常處在棍棒教育下的孩子會出現:

(1)非常害怕父母,覺得父母不愛自己,從而變得自卑、敏感和焦慮;

(2)他們會模仿家長的暴力行為去解決問題,表現出非常高的攻擊性。

孩子不服從管教,與其採用這3種不當方式,不妨試試“說服教育”

2. 怒吼孩子

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聽話,常常對孩子進行大聲怒吼:

(1)“趕緊放下手中的碗筷,馬上給我滾去學習。”

(2)“快!把手機給我放下,馬上去給我睡覺。”

家長們通常會覺得使用溫和的語言,孩子往往不會按照自己的指令去做事,只有對孩子實行這樣的怒吼,才能讓孩子去聽從自己的管教。

但是,家長的這種怒吼行為,通常會傷及到孩子弱小的心靈和雛形的心靈。不少孩子在孩子的怒吼聲中,逐漸的心理就出現裂痕了。

美國心理學家Elaine Hatfield說過:“孩子常常會觀察到父母的面孔、姿勢和聲音,他們不但會模仿父母的言行,還會模仿出父母的心態。

這種裂痕不僅會對孩子無利,而且也會讓孩子在進行模仿的過程中,對其他的孩子造成相應的傷害。

孩子不服從管教,與其採用這3種不當方式,不妨試試“說服教育”

3. 命令式的要求

家長通常會認為,自己在孩子面前更加具有權威性,提出的命令,孩子應當全盤式的接受,並且加以執行。

(1)“我讓你寫作業,你就趕緊去給我寫,哪有這麼多的拖延理由。”

(2)“趕緊吃完早飯去上學,別磨磨唧唧的。”

這樣的要求,家長往往會反覆強調,讓孩子去強制執行。

不過,實際上家長的這種行為,只會讓孩子逐漸的喪失掉獨立思考的能力,做任何事情都如木偶一樣,受著家長強制的命令指使。

孩子不服從管教,與其採用這3種不當方式,不妨試試“說服教育”

家長該如何利用好“說服教育”來管教孩子

哲學家曾經說過:“人是語言的動物,更是修辭的動物。”說服是人們表達思想和抒發情感基本的方式之一。

“說服教育”是指使用合理的事實和科學的方法進行相應的論證,來確立和改變某種思想認識的德育方法。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孟子都提倡以德服人。

孩子不服從管教,與其採用這3種不當方式,不妨試試“說服教育”

1. 耐心的進行說教

我們家長在使用“說服教育”時,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心態,進行耐心說教。雖然孩子犯的錯誤讓我們感到非常生氣,但是,我們依然要保持心態的平衡,去和孩子進行心靈上的溝通,把劍拔弩張的氣氛所改變。

我們可以這樣說:

(1)“寶貝,你知不知道你不聽媽媽話的行為會讓媽媽心裡面非常的不舒服。”

(2)“寶貝,我們能靜下心來談談你做的這件事嗎?”

通過耐心的說教,來讓孩子放下恐懼和敵視的想法,更有利於去說服孩子。只要孩子願意聽了,這個方法就會立馬取得顯著地效果。

孩子不服從管教,與其採用這3種不當方式,不妨試試“說服教育”

2. 與孩子制定規則

孩子犯錯誤是在所難免的,我們要學會理解孩子,可以選擇這次原諒他們。不過,為了防止孩子下次再去出現類似的錯誤,還是要與孩子制定相應的規則才行。

(1)我們可以在規則上面寫明,要求孩子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2)在上面寫清楚,做了這些事情之後,該承擔什麼樣的後果。

我們利用“說服教育”和孩子親自制定這些計劃,那麼孩子就會更樂意於去接受,下次也不會去犯類似的錯誤了。

孩子不服從管教,與其採用這3種不當方式,不妨試試“說服教育”

家長需注意“說服教育”過程中存在的2個問題

1. 一定要確保自己有理

家長在對孩子進行“說服教育”時,一定要保證自己能夠佔理,並且能夠以身示理,為孩子做出榜樣,不能夠用自己的威嚴來強壓孩子,能夠按照自己所信奉的道理辦事。這三種理分別是情理、事理和法理。

我們可以假設這樣一件事:孩子因為在家裡亂跑而撞翻了家裡的魚缸。

(1)我們通過“舉事理”來讓孩子明白他錯在哪裡,如:孩子這次亂跑碰翻了家裡的魚缸。

(2)我們通過“講法理”來公正的分析孩子的錯誤,如:孩子是因為在家裡亂跑才導致的魚缸被撞翻。

(3)我們可以同孩子“講情理”來原諒孩子這次,如:這次念在是初犯,就原諒孩子一次。

只有在“說服教育”當中,同時具備這三個條件,我們才能在說理時,確保自己有理。

孩子不服從管教,與其採用這3種不當方式,不妨試試“說服教育”

2. 一定要放緩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犯了錯誤,並且不服我們的管教時,我們一定要放緩自己的情緒,不能夠一氣之下,就改變了“說服教育”的策略。

這樣的話,就會導致“說服教育”變成上文中所提及的那三種錯誤的教育方式,那樣的話,孩子依然不會聽從我們的話,那麼之前的努力就白費了。

在我們家長快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時,可以跟孩子說:“孩子你做出了這樣的行為,真的令我非常的生氣,但我會先去找個地方釋放出我內心中的不良情緒,我們再來談這件事情。”

這樣的話,家長的情緒控制住了,跟孩子進行“說服教育”時,才能更具效果。

當孩子不服從管教時,我們家長不妨試試“說服教育”,或許會更具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