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說話晚,這幾種情況要注意,輔食和電視都上榜

最近有一個朋友訴苦說:寶寶快兩歲了,至今沒有發出有意義的詞彙,包括“爸爸”“媽媽”,而寶寶的同齡人都能清晰的說出很多簡單的詞句。這位朋友急壞了,最後帶著寶寶去檢查身體,但沒有發現任何異常,寶寶卻遲遲不肯開口說話,也不知道怎麼回事。

其實,很多寶媽都經歷過這種困擾,因為每個寶寶的語言學習速度是不一樣的,並沒有一個準確的時間規定寶寶什麼時候必須學會說話,但是會有一個大概的時間規律。

寶寶說話晚,這幾種情況要注意,輔食和電視都上榜

蹣跚學步通電話

各月齡寶寶語言發育規律

  • 2~3個月:寶寶大多是用哭聲來表達需求,有時候會發出一些簡單的單音節,比如啊、哦……;
  • 4~7個月:寶寶的發音變多了,會出現一些重複、連續的音節,比如“MaMaMa”"DaDaDa"等
  • 8~9個月:寶寶進入了語言~動作的條件反射形成期,可以根據媽媽的一些指令做動作,比如媽媽說“再見”寶寶會擺手,媽媽說“歡迎”寶寶會拍手;
  • 1歲:寶寶可以聽得懂一些簡單的故事,但不太會表達,只會說一些單字詞,比如“拿”“好”“要”等;
  • 15~18個月:寶寶可以聽懂指令,並懂得搖頭是拒絕、點頭是同意;
  • 19~24個月:寶寶可以用簡單的語句清晰地表達自己的需求,或者回答大人的一些問題,還可以唱幾句兒歌;
  • 25~30個月:寶寶的詞彙量大增,大概掌握了300個,學會用你、我、他這類人稱代詞,知道常見日用品的名稱,還可以用簡單的複合句敘述一件事情,兒歌儲備量也增加至8~10首。
  • 31~36個月:寶寶大概掌握了500個詞彙量,可以說出字數不多的複雜句子,並使用禮貌用語“謝謝、請”等,還可以理解故事情節,開始問“為什麼”。
寶寶說話晚,這幾種情況要注意,輔食和電視都上榜

所以,如果你家寶寶還不會說話,媽媽們不要太著急了,可以先對照看看是不是屬於語言發育規律的合理範圍。如果是的話,慢慢引導就可以了;如果不是的話,媽媽要注意,很可能是以下這些原因造成的。

寶寶遲遲學不會說話,可能是這些原因造成的

1.輔食太軟可能會影響口腔發育

一般情況下,寶寶6個月左右開始添加輔食,很多寶媽擔心寶寶沒牙齒嚼不爛、不好消化,就會把輔食做得特別細軟,這樣的做法在輔食添加的前期對寶寶是有益的,有助於寶寶的腸胃消化。只是到了後期孩子長牙以後,需要及時轉換輔食的性質,因為經常吃太軟的食物不利於寶寶口腔內的肌肉發育,如果寶寶的口腔肌肉得不到充分的鍛鍊,有很大可能會影響寶寶的發音和說話。

所以在寶寶添加輔食的2~3個月後,可以嘗試添加一些手指食物,不僅可以用來磨牙,還可以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促進寶寶的口腔發育。同時,要注意及時轉換輔食的性質,慢慢地從流質到半流質到固體食物過渡

,10個月左右就可以給寶寶吃一些略硬的食物。

寶寶說話晚,這幾種情況要注意,輔食和電視都上榜

2.過早接觸電子產品

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現在越來越多的小寶寶,早早就開始接觸電子設備看動畫片。很多寶媽認為動畫片中生動形象的故事不僅可以讓寶寶乖乖的待著,還可以教會寶寶說話和一些生活道理,所以有不少寶媽贊成寶寶看動畫片,甚至有的寶媽直接將孩子丟給動畫片來教寶寶學說話。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父母才是教寶寶說話最好的老師,動畫片不僅不能教會寶寶說話,還可能導致寶寶說話晚。

日本小兒科學會公佈的調查結果表明:兩歲以下的嬰幼兒看電視的時間越長,語言能力就越弱。

因此,作為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視,要多和寶寶進行語言交流和互動,少讓寶寶看電視。可以從寶寶咿咿呀呀發聲開始,就多和寶寶說話,多帶寶寶參加一些親子類的集體活動,這樣會有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通過親子游戲來引導寶寶學說話,這遠比動畫片管用得多。

寶寶說話晚,這幾種情況要注意,輔食和電視都上榜

一歲嬰兒在家裡看電視

3.寶寶不用說你就懂了

在寶寶剛學說話的時候,有的語言寶寶是沒法說出來的,所以寶寶會配合肢體語言向你表達他的需求,而這些家長一般都能看懂。但是並不是家長能看懂寶寶就可以不用說了,在寶寶學說話的階段,家長可以適當地“為難”一下寶寶,刺激他說出來,如果碰到寶寶說不出來的詞彙時,家長應該耐心的示範和引導寶寶,多說幾遍,慢慢地寶寶自然就學會了。此外,家長還應該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說話,積極回應寶寶說的話,鼓勵寶寶多說話,說得越多寶寶掌握說話技能的時間也越快。

寶寶說話晚,這幾種情況要注意,輔食和電視都上榜

4.家長說話的語速太快

有些家長說話的語速很快,這對剛學說話的寶寶來說,是很難聽懂你在說什麼的。所以家長平時和寶寶說話的時候,儘量保持面對面的交流,儘可能地放慢語速,而且發音儘量標準,可以重複多說幾遍,方便孩子學習和模仿。此外,家長可以給寶寶準備一個早教機,通過裡面豐富多樣的素材來教寶寶學說話。

寶寶說話晚,這幾種情況要注意,輔食和電視都上榜

5.不停的糾正寶寶發音

寶寶剛開始學說話的時候,會有發音不準確的情況,這時候有的家長會不停的糾正寶寶的發音,其實這樣不僅不能幫助寶寶學會正確的發音,相反地,還會降低寶寶說話的積極性。我們都知道,寶寶能開口說話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管寶寶的發音是不是準確,作為家長都應該鼓勵和支持寶寶,而不是一味地糾正寶寶的發音。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發音系統的不斷完善,口音問題會自然而然地得到糾正,所以媽媽們大可放心。

寶寶說話晚,這幾種情況要注意,輔食和電視都上榜

6.語言環境不佳

很多隔代帶娃的家庭都有這樣的問題,一般長輩喜歡教孩子說方言,而媽媽教孩子說普通話,那麼一個家庭至少會使用兩種語言,這樣多語言的環境其實是不利於寶寶學說話的,因為寶寶在學說話的時候會產生困惑,容易混淆,嚴重的可能會出現語言障礙,遲遲學不會說話。

所以為了讓寶寶更好的學說話,家長應該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統一家庭語言,最好是使用普通話來引導孩子學說話,而且對寶寶說話要儘量標準、清晰,讓寶寶有正確的學習範本。

寶寶說話晚,這幾種情況要注意,輔食和電視都上榜

總之,以上這些原因都可能造成寶寶說話晚、遲遲學不會說話。作為家長,除了要避開上面這些誤區外,還要遵循寶寶的語言發育規律,並用足夠的耐心去引導寶寶,多和寶寶用語言交流和互動,不要操之過急。你會發現,要讓寶寶開口說話也不是一件難事。


各位寶爸寶媽們,還記得你家寶寶最先叫爸爸還是媽媽?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說說你家寶寶多大開始說話,你是怎麼引導的。

我是『 』,每天分享科學實用的育兒知識,一起交流成長,做更好的父母,歡迎點贊、關注和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