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孤城閉》電視劇將原著中趙徽柔和樑懷吉的感情主線改編為副線?

水月長安


《孤城閉》這部 米蘭Lady評分最高的小說,講述的是北宋仁宗長女福康公主趙徽柔和內侍梁懷吉的繾綣愛情故事。但故事裡又不僅僅有公主和懷吉,還有仁宗時代內宮和朝野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比如仁宗和曹皇后之間的政治聯姻,作為帝王雖然有後宮三千,但他也並不能完全如願。就像公主雖是掌上明珠,但她亦不能隨心所欲。愛而不得,每個人都困在愛這座城中。米蘭Lady的文筆具有古意,緩緩道來,讓我們沉浸在書中人物的悲歡離合中。

這部劇由正午公司來拍,張開宙導演。正午公司拍劇從來都不侷限於愛情,張開宙導演拍攝的作品中,無論是《戰長沙》還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愛情是其中必不可缺少的元素,但時代的畫卷亦是徐徐展開。

仁宗時期是中國古代史上著名的經濟文化盛世,有著眾多我們所熟知的文人墨客、名臣才子,比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和“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婉約詞派代表人物晏殊。這與仁宗一直以來遵循的“寬柔以教,不報無道”,並且廣開言路息息相關。

因此,《孤城閉》改成《清平樂》,將公主與懷吉的愛情改為副線,而以公主的父親宋仁宗的一生為線索,既講述了北宋皇帝趙禎從少年登基逐漸把控朝政到殫精竭慮愛民治國的故事,也表現了在風起雲湧的朝堂背後,仁宗的情感抉擇和喜怒哀樂,更能以更為宏觀的格局來展示那個讓人嚮往的時代。



小林蓁


《孤城閉》已經正式更名為 《清平樂》,《清平樂》是由正午陽光影業、中匯影視、騰訊視頻聯合出品,侯鴻亮製片,張開宙執導,朱朱編劇,王凱、江疏影、任敏、楊玏、邊程、葉祖新、喻恩泰、王楚然、劉鈞等主演的古代傳奇劇.該劇以北宋為背景,在風起雲湧的朝堂之事與剪不斷理還亂的兒女情長之間,還原了一個複雜而真實的宋仁宗。

我覺得《清平樂》把原著中公主的感情線改成副線是合理的。原因如下:

第一,公主視角不足以窺探整個宋仁宗時期的政治經濟全貌。如果電視劇和原著一樣以公主的感情線為主線,那勢必會把大量戲份集中到公主和梁懷吉身上。趙徽柔是以歷史上宋仁宗的女兒為原型,下嫁給有才華憨厚的李瑋,公主和下人都看不起李瑋和婆家,公主和宦官梁懷吉關係好,公主因為一系列行為導致被官員向宋仁宗諫言,公主的下人被責罰,梁懷吉被髮配,之後因為宋仁宗可憐公主才把梁懷吉召回公主府。

宋仁宗十三歲即為,五十四歲駕崩,這期間出現了很多像晏殊、范仲淹、歐陽修、韓琦這樣的文學家,也出現了像文彥博、司馬光這樣的政治變革者,這些人很難和公主有什麼關係,那自然很難描寫到宋朝的經濟政治文化水平。

圍繞公主的可以說是基本都是小情小愛,而且公主和一個太監的愛情為視角很難展開,如果真的把他們倆的愛情寫的可歌可泣,那他們的愛情最終要走向哪裡?

第二,公主視角容易拍成瑪麗蘇,違背歷史。古代等級制度嚴苛,公主一個女性對宋朝的經濟文化政治發展幾乎沒有影響。公主不是武則天和呂后,也不是羋月慈禧,她沒有驚豔的才華和宏偉的政治抱負。如果強行讓公主和這些詞人書法家政治家有什麼關聯,那就是宋朝版《羋月傳》了。回想下《羋月傳》裡把羋月神話得多厲害,什麼變法的軍事家都和羋月有情感,並且讓羋月參與了變法家和軍事家的活動中,還讓歷史有名有姓的人都喜歡羋月,那不就是瑪麗蘇了嗎?如果公主像《大秦帝國》裡的羋八子那麼有實力和有野心和有地位,那這部劇倒可以用公主視角。

第三,帝王家不像普通人家,不可能皇家都圍著公主轉。公主是以歷史上的長公主為原型,宋仁宗在三十多歲生了她,雖然受寵愛,但也會受政治利益影響。皇家不是《知否》裡的盛家,公主也不是明蘭,明蘭雖說也是生長在封建家族,但是也比公主更有選擇自己過怎樣的人生的權力,而公主在怎麼反抗也不能離開皇家的束縛,並且要受到群臣抨擊。所以公主的感情線根本就沒有多少展開的餘地,何況歷史上的長公主最後最多也就是讓梁懷吉回到自己府裡,公主不可能和一個太監有太多發展。

第四,宋仁宗的故事有廣闊的群眾基礎。公主的影響力太小,公主不像《大明宮詞》裡的太平公主擁有最有權力最寵愛自己的母親,也不像《大明風華》裡的孫若微歷經六朝皇帝,更不像武則天能企圖改朝換代的野心和實力。而宋仁宗是宋朝最家喻戶曉的皇帝,即使不知道他的政治影響力,上過學得都知道範仲淹。司馬光,沒上過學的也知道包青天、八賢王等人,也聽過《狸貓換太子》《楊門女將》等故事。以宋仁宗為主的電視劇更容易在觀眾中引起討論。

中國很難寫好以女性角色為主的電視劇,尤其還是在一個大的政治背景下很容易寫成瑪麗蘇。以公主為視角容易寫成《甄嬛傳》之類的宮鬥劇或者《羋月傳》之類的違背歷史的瑪麗蘇劇。作為個人來講不太喜歡這類格局小的劇,如果要看言情劇根本不需要看國產古裝言情劇,國外比我們做的好的言情劇多得是。


菡萏123


首先樓主好,王凱主演的這個電視劇已經正式更名為 《清平樂》,由正午陽光出品(有沒有聽過陽光出品必屬精品?)

最近好多人熱議,清平樂(原名孤城閉)將原來前朝政治的主線改為了王凱感情做為主線。


對於這種說法,公主內侍的愛情才是精髓和改主線才能體現大格局,我都不太同意。而比較感興趣的是,編劇和資方能考慮的東西,比我們吃瓜群眾只多不少,我們不如推斷一下,為何會這麼改?

先列前提。正午陽光是出了名的尊重原著,即使被罵不尊重原著的那些劇,個人認為都算可以了,很少有面目全非的。但據說這本來不是正午接的,而是中匯委託的,到正午手上已經是仁宗視角了。即使這個說法存疑,之後劇本也是確實按仁宗視角寫下去的,那麼,為什麼?



首先,先說一下為什麼我反對認為公主內侍是小情小愛,前朝才是大格局,因為我們有現成的經典以小見大的正面例子《大明宮詞》,而且也有過用愛情將歷史大事串聯起來的經典言情作品《步步驚心》。但是,這兩者能成功串起歷史,是有條件的,它們可以,不見得清平樂《孤城閉》就可以。

《步步驚心》比較簡單,女主中心,和女主直接發生聯繫的是九龍奪嫡的所有參與者,所以女主視角和愛情可以沒有任何阻隔直接和大事件融合。

而《大明宮詞》則要複雜一些,同樣女主中心,女主視角,而且女主是從小到大,前期的旁觀者後期的參與者。後期一切人物都與太平公主聯繫到一起,她成了核心人物,自然好說。但是前期作為旁觀者,與漩渦中心聯繫並不緊密,就引入了旁白和“後視視角”,用了公主後期比較蒼老的聲音去說小太平當時的感受。這實際上是一個超脫出前期故事的視角,而蒼老的公主通過在權力漩渦中摸爬滾打,使這個超脫的視角具備權威性。(超脫視角能最直觀地告訴觀眾作者的態度,因此這個視角的選取是考驗功夫的,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當超脫視角的。)


那《孤城閉》如果以公主內侍愛情為核心,以小見大串起前朝的話,因為二人和前朝關係都不緊密,那就必然陷入了《大明宮詞》前期的超脫視角。變成了1.以公主的天真純善看前朝,或者2.以內侍的通達看前朝。這兩個視角是不是都有點奇怪?第一,權威性不夠,小女孩兒和內侍真的能從旁觀者角度看清前朝?第二,客觀性不夠,超脫的視角之所以超脫,就要不介入,同樣難以達成。因此,把這個視角撤了,直接寫仁宗,反而成了最好操作的方法。但還有一種觀點,就是完全淡化朝堂,只寫愛情。它前面同樣有LZ心中永恆的驕陽《大唐情史》這種成功的例子,同樣是公主從小到大,同樣也以各個時期的歷史為背景。

綜上所述,以上就是我認為清平樂更改主線為愛情故事的原因,正午陽光出品,王凱出演,這部電視劇妥妥的大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