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人才:為復工復產裝上“智慧大腦”

數字化人才:為復工復產裝上“智慧大腦”

湖北小龍蝦成為網購“爆品”。 資料圖片


數字化人才:為復工復產裝上“智慧大腦”

浙江杭州亞運場館項目全面復工。新華社發


數字化人才:為復工復產裝上“智慧大腦”


數字化人才:為復工復產裝上“智慧大腦”

北京中關村,無人配送車在送貨。新華社發


數字化人才:為復工復產裝上“智慧大腦”

3月20日,浪潮集團員工對視頻面試系統進行測試。新華社發


春江水暖,萬物勃發。4月8日零時起,武漢經濟社會活動按下“重啟鍵”。放眼全國,各行各業復工復產早已如火如荼。

在社會經濟齒輪逐步恢復正常轉動的過程中,我國數字化人才全方位上陣:健康碼出行、遠程辦公、雲招聘、智慧物流、智能製造……為各行各業復工復產架起快速通道,為復工復產有序推進裝上“智慧大腦”,跑出了人才與產業融合發展的加速度。

“雲生產線”背後的人才支撐

過去的兩個月裡,女工尹妹每天都在朝八晚十地縫製防護服,生產車間就是家裡的客廳。

2月初,尹妹上班的工廠接到一個出口防護服的緊急訂單。工廠老闆張小斌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把生產線“拆整為零”,分別打包從福建泉州寄到安徽、江西、四川等十多個省,緊急組裝出了一條“雲生產線”,讓女工們在家復工。

其實,接到這個兩萬件防護服緊急訂單的是一家河南防護服企業,但其產能不足,因此在阿里巴巴內貿批發平臺1688把任務分發了出去。過去的兩個月裡,在1688雲供應鏈工廠平臺上,平均每天有上萬家工廠在線共享產能。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走出國門,深度參與到世界經濟運行軌道之中。此次疫情的暴發,使中小企業群體抗風險能力弱的現實暴露無遺,讓中國供應商意識到線上生意和全球佈局的重要性。

“數字化營銷和數字化轉型是應對疫情下產銷困局的關鍵。”1688公關負責人胡辰介紹,為解決這個痛點,春節期間,阿里巴巴的數字技術團隊就緊急集合,從數字運營、金融減負、商機匹配等方面重拳出擊,全力幫平臺上數以百萬計的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早前,面對疫情衝擊,工信部就出臺了20條措施,幫助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其中就包含了支持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提升智能製造水平。前不久,工信部再度出手,發佈《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持續賦能中小企業,助力中小企業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可持續發展。

在頂層政策的宏觀指引下,各地積極培育“數字土壤”,推行更加適合疫情防控的網上辦公、視頻會議、遠程協作和數字化管理等,同時瞄準“新基建”,加快5G、工業互聯網應用等佈局,以數字化助力復工復產,為經濟發展恢復“馬力”。而1688平臺打造的線上供應鏈成為數字“新基建”,為中小企業復工復產鋪就快車道,推動中國經濟復甦力量不斷凝聚。

根據工信部的統計,截至3月28日,全國規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達到98.6%,中小企業復工率達到76%。中國企業的復工復產,為全球經濟回暖注入澎湃中國動力。

健康碼成為復工復產定心丸

3月30日起,臺胞可通過“穗康”小程序進行實名認證,生成“穗康碼”,實現在廣東省內工作、生活、通行等各方面的便利。

如今,二十幾個省區市居民使用的健康碼都是騰訊公司政務雲團隊開發的,這個健康碼在廣州叫“穗康碼”,在深圳叫“深i您”,在北京叫“健康寶”,在重慶叫“渝康寶”……小小一個健康碼,打通了不同渠道的信息,為疫情防控、有序推進復工復產提供數字化支撐服務,正在成為數億中國人的復工復產“通行證”。

“武漢封城信息發佈之後,我們就意識到,人員流動需要有身份識別和軌跡追蹤。”騰訊政務雲副總裁王景田介紹,團隊的小夥伴雖然年輕,但表現出相當的擔當與責任,在春節假期就開始了夜以繼日的工作,僅用5天時間就順利推出“穗康”微信小程序。

1月31日起,廣州市民每天晚上8點可通過“穗康”小程序預約購買口罩。“我帶著技術團隊守了一夜,生怕點擊量太大會宕機。”王景田說,廣州常住人口1500多萬,當天晚上,“穗康”接受的點擊量達1.7億人次,“儘管我們依託的是微信入口,但承受這麼多點擊,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我們這支數字化人才隊伍非常堅強,經受住了超常規考驗。”王景田說,一般情況下,技術人員一個月才能推出一個小程序,但疫情期間客戶提出需求後恨不得次日就要上線使用,而且追加需求不斷提出,這就要求軟件要不斷迭代,最緊張時幾乎一天一個版本開發,工作量非常大,“小夥伴們累慘了,經常幾天都不能回家睡覺”。

為支持復工復產,騰訊公司的數字化人才團隊馬力全開,使出了十八般武藝。他們推出的騰訊會議,在疫情期間向全國用戶免費開放300人不限時的會議功能;騰訊文檔在疫情期間免費開放會員功能,並提供多套辦公模版,大大提升工作效率;騰訊樂享、TAPD騰訊敏捷協作平臺、騰訊工蜂、騰訊雲盤等產品都在疫情期間推出相應的免費服務,支持各行各業遠程辦公。此外,騰訊雲推出針對中小企業戰疫幫扶計劃,免費為超過10萬家中小企業提供雲資源和協同辦公產品;騰訊SaaS“千帆計劃”宣佈推出企業戰疫工具包,整合內外部合作伙伴產品,幫助企業應對疫情期間的挑戰,加速數字化轉型。

禍兮,福之所倚。“疫情是一次特殊大考,更是一個史無前例的機遇。”王景田表示,“疫情倒逼各地各行業加速接受了數字化轉型,並開始學著用數字化視角去思考。未來,能否進一步促成互聯網與實業相結合,是一個歷史使命,或將決定中國未來在國際格局中的站位。”

“新基建”幫助農民化危為機

3月2日,疫情形勢依然嚴峻之時,湖北省秭歸縣將首批8萬多斤滯銷臍橙,通過阿里巴巴緊急打造的數字供應鏈發往全國。

疫情之下助農難,湖北尤其難。“針對疫情嚴重地區物流難,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鳥供應鏈聯合物流夥伴,為秭歸專門打造了一條出省綠色通道。”阿里巴巴數字農業部高級公關專家王剛說。

“善於把握機遇,才能化危為機,打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新窗口。”王剛表示。2月6日,阿里巴巴發佈“愛心助農計劃”,由“柑橘院士”鄧秀新和“花生院士”張新友領銜,攜手30位中國農業領域的一流專家,共同幫助因疫情受困的農民渡過難關。

隨著全國復工復產穩步推進,數字化技術的重要性不斷凸顯。從釘釘雲復工復課、淘寶直播帶農貨、全球數字供應鏈……阿里巴巴數字化人才團隊不斷為復工復產提供新的助力渠道,讓“新基建”成了新產能。

如何讓“新基建”服務於農業產業,是焦點也是難點。近年來,阿里巴巴率先發力,通過實施“畝產一千美金計劃”,構建全產業鏈數字化的新型農業基礎設施。阿里雲農業大腦、螞蟻金服普惠金融、菜鳥鄉村物流和淘寶直播帶貨等各種“即插即用”的數字操作方案,不僅有效破解當下疫情困局,更助推各地農業數字化轉型。

4月1日,湖北小龍蝦在淘寶天貓的成交額同比增長339%,阿里巴巴旗下盒馬和數字農業事業部又追加10億元採購。淘寶定下目標:2020年銷售湖北省50個特色原產地的120萬噸農產品,並打造一批縣域特色農產品品牌。

“小龍蝦賣出去,利潤和數字化能力留給農民;既要搶回時間,更要贏得未來。”王剛強調,“我們最終目的不是做農產品電商,而是要實現農業數字化。”

為現代化治理貢獻青春力量

“企業只有抓住數字化、信息化轉型帶來的發展機遇,方能提升自身抗擊風險和參與市場競爭的實力和水平。”浪潮集團副總裁龐松濤說。

“計算力變成服務,才能為社會作出切實貢獻。”龐松濤介紹,浪潮集團在推進自身復產復工的同時,還推出多項舉措助力各行各業抗擊疫情,快速高效復工。1月30日,浪潮宣佈免費開放遠程視頻通信服務、HCM Cloud、“雲+”等遠程協同辦公服務,隨後又快速推出“雲+”戰疫版,助力企業安全快速復工。

數字化手段全方位發力,人才是第一保障。“浪潮3萬多名員工中,50%以上是技術研發人員,而且都非常年輕。”龐松濤說,“‘雲+’團隊中,75%以上都是90後。這些年輕人有朝氣、能奮鬥,以‘硬核’實力創造了復工復產加速度。”

在疫情衝擊下,大量中小企業復工復產面臨融資難問題。針對這一需求,浪潮技術團隊推出數字金融產品“一貸通”,以“101”模式(即1分鐘申請、0人工干預、1秒鐘到賬)為中小企業提供便捷的融資服務。

此外,浪潮雲會計團隊還面向10萬家小微企業,免費提供“票財稅銀”軟件服務,加速業務上雲,助力企業贏得復工復產全面勝利。

疫情防控期間,大量政務事宜辦理從線下轉向線上,疫情過後,如何進一步鞏固智能辦公平臺的價值,正成為全社會的共同期待。“浪潮有為政府服務的基礎,今後將進一步聚焦在智慧政務方面發揮作用,讓全社會都能充分享受到技術進步的紅利。”龐松濤說,“搶抓數字技術高速發展的機遇,對中國經濟加速轉型升級、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或將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雲相牽,網相連,一個流動的中國已是春意盎然、生機勃勃。

來自環球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