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寧變法為何會失敗

摘要:

面對著北宋中期積貧積弱的局面,在宋神宗的極力倡導協助下,以王安石為首的改革派,自熙寧二年至元豐八年,進行了旨在以富國強兵為核心的改革,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北宋自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後”,使得武將的地位大大下降,並且,最為嚴重的還是以文官作為潛堤監軍,到了中後期,各個部門更是冗官冗員,並且,在對少數民族政權的戰爭中屢屢失敗(到了神宗改革前,主要是對西夏),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改革,成為了那個時期的當務之急。


熙寧變法為何會失敗

宋神宗朝服像

當然,要想做成什麼事,還是需要得力的幫手的,宋神宗於治平四年即位以後,任用王安石為江寧知府,於是,王安石於熙寧元年四月初步提出了改革的想法,並認為北宋國家貧苦的癥結,不在於開支過多,而在於開支過少,同時,他指出“治國之道,首先要效法先代,革新,現有法度”,因此,王安石認為,最好的理財富國之路,是依靠天下所有的勞動力,去開發自然資源,是積極開源,而不是消極節流,王安石隨後上《本朝百年無事扎子》,闡釋了宋朝初年百餘年間太平無事的原因,指出當時危機四伏的社會問題,期望神宗在政治上有所建樹,神宗也希望王安石盡心輔佐自己,成為一段千古佳話。

熙寧變法為何會失敗

王安石變法圖

熙寧變法為何會失敗

艱難地熙寧變法

失敗原因

1、不受約束的權利

首先是權利不受約束,不受約束的權利是極其危險的,在擁有絕對權利的情況下,王安石變法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通過“三不足觀點”,取消了對皇權的一切制約,在王安石與宋神宗“上與安石如一人”的情況下,在變法的初期,王安石几乎取得了不受約束的權利,雖然,在王安石這裡還談不上絕對的權利帶來絕對的腐敗,但是,即便是抱著一顆變法強國的赤誠之心,單頁逃不出絕對權力的誘惑。


  1. 用人失誤

也許是因為本身性格的原因,王安石在變法過程中推行了“順新法者升,逆新法者黜”的錯誤用人政策,凡是一直支持新發的,便大加升賞,凡是對新法提出哪怕些許意見的,既遭到了嚴厲的罷黜,這種做法的後果,將超重一些正直的大臣,推向了新法的對立面,另一方面,王安石任用的所謂支持新法的人,便混進了很多有能無德之人,(蔡京就是很典型的例子),矇蔽了王安石的耳目,讓其只能聽到阿諛奉承的一面之詞,而無法根據客觀情況對新法的時事政策進行有效的調整,其次就是造成奸黨太多的形象,逐漸的對新法也產生了懷疑,最終導致變法失敗。

熙寧變法為何會失敗

不成功的熙寧變法

  1. 理論沒有和實際相結合

由於變法的超前性和北宋中期當時的社會現實差距過大,沒有變法的土壤,並且王安石進行變法的目的在於應對危機的政治衝動,而不是經濟發展的內在需要,然而,宋朝的封建政體是其難以逾越的困境,結論不言而喻,變法的走樣和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1. 新法斂財的本質導致社會基礎的喪失

變法真正的目的是富國強兵,而不是富民,王安石的理財,相對而言只是在統治階級內部進行利益分配,造成了利上損下,奪商人、農民、地主之利,這樣的斂財政策,嚴重損害了中下層階級的直接利益,頗有點“失道寡助”的味道,這使得嚴重違背了變法的初衷。

  1. 變法急功近利、急於求成

俗語說“治大國如烹小鮮”,事緩則圓,然而,王安石作為改革的先行者,雖然知道這些道理,卻在變法中操之過急,只認定一個目標,卻對這一目標在實施的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視而不見,就像隋煬帝濫用民力那樣,只不過王安石是不在其位而已,最後也造成了欲速則不達的困境。

熙寧變法為何會失敗

熙寧變法的惡劣影響


  1. 政策執行不力

由於當時反對便的保守派對於現狀完全或者基本滿意,認為變法也是徒勞,並無端指責王安石變法是故意生事,無事生非,便強力組織變法進行下去,害怕改革變法後觸及到自身的根本利益,(也有一小部分保守派認為只需要小改小革),並且在這一點上,宋神宗和王安石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們的重大失誤在於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皇帝接班人和整個宰相執政團隊的選任以及權利運行與監督題問題,最後,隨著宋神宗的駕崩,反對派很快將新法廢除。

熙寧變法為何會失敗

熙寧變法執行不力


  1. 變法派內部分裂

首先是變法派的兩大核心人物宋神宗和王安石,在變法過程中不能協調一致,南轅北轍,尤其是在王安石二次上臺後,宋神宗對其已經“頗有厭色”,對變法的主張也變得有些意興闌珊,王安石在看到變法停滯不前後,被迫再次辭職,其次,變法派內部出現了反對的聲音,他們從自身的利益考慮,阻止甚至詆譭變法,使得王安石舉步維艱,也使參與變法的人員之間四分五裂。

熙寧變法為何會失敗

熙寧變法的小人蔡京

  1. 保守派強力反對

以王安石未收的改革派和以司馬光未收的保守派在本質上並不是權力之爭,而只是政策性的爭議,並且,在保守派這一方,也可為人才濟濟,像司馬光、文彥博、富弼、韓琦、歐陽修等,不只是文壇領袖,更是當時北宋時期有作為的政治家,他們也能夠看到在王安石變法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清楚這些問題會給大宋王朝造成什麼局面,所以才會反對新法,最後,也在宋神宗逝世後,司馬光上臺執政,全面將新法廢除。也使得這次改革功虧一簣。

熙寧變法為何會失敗

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極力反對改革


變法失敗的經驗教訓

如果說,張居正改革的失敗,是因為萬曆皇帝對權力的極度渴望,最後將張居正清算,那麼,王安石改革的失敗,還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當然,面對北宋“積貧積弱,強幹弱枝”的局面,王安石作為大宋王朝中的一名有理想的官僚,想要富國強兵的根本願望和出發點都是好的,但是,因為自己的操之過急,導致事與願違,再者,畢竟王安石只是從統治階級內部的根本利益出發,雖然“富國強兵”,但是卻變得“國富民窮”,嚴重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也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封建社會的矛盾;按照王安石的制度設計,這次改革是完全兼顧了國家的利益和群眾的利益,但是,這樣一來,地主階級就成為了變法改革的受害者,他們吃虧了,所以就會強烈反對,所以,王安石在推行改革的過程中,確實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改革失敗也是在所難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