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談父親白崇禧:我想他知道我的性向的,不過他對我蠻尊重的

白先勇談父親白崇禧:我想他知道我的性向的,不過他對我蠻尊重的

白先勇是一位很有個人特色的作家。他鐘情於崑曲,又善於寫作,一生著作許多,且對中國傳統文化充滿了認同感,並且,他還有著不同於一般人的性向。關於他的性向,他曾經公開表示過,自己的父親白崇禧大約是知道的,但是他滿尊重白先勇的選擇。

少年白先勇

白先勇的父親白崇禧是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他的一生,有太多的事情值得被講述和被記憶,成年後的白先勇就曾經提筆將關於自己父親的點滴記錄在自己的作品之中,那是特殊的歷史時期的記憶,亦是白先勇對其父的紀念。

白崇禧被譽為"小諸葛",是民國時期軍閥新桂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套用白先勇的話,大約就是"兩不相沾",雖然他跟隨蔣先生奔赴臺灣,但在白崇禧心中,這並不代表他的政治立場,他之所以去往臺灣,只是為了忠誠於自己的信仰。

白先勇談父親白崇禧:我想他知道我的性向的,不過他對我蠻尊重的

白先勇是家中老八,出生於1937年7月11日的廣西桂林,他的幼年時代,是四處遊走的一段歲月,那段歲月,亦對白先勇今後的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最早之時,白先勇生活在桂林,他見證過"桂林山水甲天下",於是有了"桂林情結",在他心中,在桂林的七年時光便是記憶中最美好的童年畫卷。

白先勇幾乎自一出生便生活在桂林這片土地上,直到1944年湘桂大撤退,白先勇才隨父母離開桂林,之後去往了重慶、上海、南京等地。而在重慶的少年歲月,是白先勇一生無法磨滅的記憶。如果"桂林情結"代表了白先勇的童年,那"巴蜀情結"便代表了白先勇的少年時代。

白先勇七歲之時患上了肺結核,無法和家中其他兄弟姊妹一樣上學,只能獨自在家中學習。他在重慶待過三年,每當走在路上便會看到許多防空洞,這些都是戰爭帶來的傷痛痕跡,亦堅定了白先勇心中對於祖國大好山河的熱愛。

而這份情懷,在白先勇今後的作品中大大小小多有所折射,他將自己的感情寫進了書中,盡情的敘述著自己對於民族和祖國的熱愛,以及那濃得化不開的鄉愁。

白先勇談父親白崇禧:我想他知道我的性向的,不過他對我蠻尊重的

1948年,白先勇舉家遷往香港,後於1952年去往了臺灣。基於對祖國景秀山河的熱愛,白先勇高考的第一志願便是水利工程,但次年便發現興趣不符,於是轉往臺大外國文學系就讀。

此後的白先勇便專心於自己的創作之路,先後發表了多篇小說,直到1962年,其母過世之後,他守孝結束準備赴美留學,但誰也未曾預料,其父白崇禧的送行,竟成了父子二人最後一次相見。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過世,父子二人天人永隔。

而多年後,白先勇談起自己的父親時,他說起了那些陳年往事,提及自己的性取向問題。他說到,自己的父親向來是知道自己的性向的,但是他並沒有激烈的反對,相反倒是表示尊重。

性向與父子

1983年,白先勇出版了長篇小說《孽子》,本書聚焦於一個特殊的群體——同性戀群體,書中的主人翁李青因自己的性向被家庭和學校放逐,流浪於公園之中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反映了臺灣當時這一群體在社會和家庭中的生存狀況。而作為作者的白先勇,亦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員。

白先勇談父親白崇禧:我想他知道我的性向的,不過他對我蠻尊重的

在後期的採訪中,白先勇面對主持人的提問,很溫和地表達了自己的心理世界。主持人問他,如若其父白崇禧看到了《孽子》會是如何反應。白先勇溫文爾雅的回應著主持人。他說,想來父親會大吃一驚,但是他是知道他的性向的。

《孽子》嚴格意義上並不是白先勇第一個關於這個群體的作品,在此之前,他就一些書寫過關於同性戀方面的內容。或許是出於父母對子女的直覺,或許是先前作品的鋪墊。白先勇表示自己的父母大約都是知曉自己性向一事的,但父母雙方都選擇了不戳破,彼此保持著良好的互動,不會提起,就當不知曉一般,互相體諒著對方。

對於父親白崇禧,白先勇是報以感激的。這份感激,是其父對於自身的尊重。白崇禧對待他的態度讓他在今後的生活中擁有了自信,而非成為一個瑟縮自卑的男人。

白先勇當年憑藉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大學保送的機會,可最終還是因為個人喜好的原因選擇了翻牌重來,其父亦未曾過多的責備。或許,這便是父親對於兒子的尊重和無條件信任,即使在外人看來是如何荒誕不羈的行為。

白先勇談父親白崇禧:我想他知道我的性向的,不過他對我蠻尊重的

當白先勇在文壇上有所小成之後,父親白崇禧看過他的一些作品,但是他從來是隻看不評價的個性,因為他尊重知識和文化,並十分贊同和支持自己兒子從事文化創作的工作。除此之餘,白崇禧還建了幾個學校,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的孩子有書可念。

白先勇說起自己父親對於文化的尊重時,是覺得偉大的。

白崇禧默默付出,不圖回報,而對於文化如此在意,亦是因為其童年的不幸經歷。

白先勇說,其父的童年並不幸福,貧瘠的家境不足以支撐全家孩子讀書,所以全家一起供養他一人上學。而當時的人愚昧,鄉風愚昧,無法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某次白崇禧的一個親戚說唸書步入做學徒來的有用,也便是這句話,令一貫好強的他記了一生。所以,當白崇禧有了能力以後,便想回饋故鄉,幫助更多的孩子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

白先勇談父親白崇禧:我想他知道我的性向的,不過他對我蠻尊重的

而白先勇和白崇禧的父子關係如此融洽,並且白崇禧能夠尊重白先勇的性向,很大程度可能於他的童年有很大的關係。年少的白崇禧看盡萬千,在不斷的歷練之中擁有了廣闊的胸懷,或許對他而言,白先勇的性向並不會影響他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亦不會影響彼此之間深厚的父子情。

白先勇並未辜負白崇禧的期待,白崇禧的滿腔對於文化的支持和敬意,都在自己兒子白先勇身上得以實現。而白先勇,他的不同性向或許會帶來一些爭議,但這並不能影響他的優秀,其骨中自然帶著文人的書卷之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