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死後,唐玄宗爲何不放過幫過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

藍顏刺骨


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共有四子兩女,分別是長子李弘,次子李賢,三子唐中宗李顯,四子唐睿宗李旦,李旦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父親,長女安定公主,不過早夭,次女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約生於公元665年,是武則天和唐高宗最小的女兒,自然很受到父兄和武則天的寵愛。太平公主後來嫁給了武則天的侄子武攸暨。太平公主很喜歡權勢,武則天認為太平公主的性格和長相很像自己,就經常跟她討論政事。

可以這樣認為,太平公主就像另外一個武則天,來俊臣就是被太平公主剷除的,另外據說薛懷義也是被太平公主剷除的。武則天后期,武則天讓太平公主、上官婉兒、張昌宗、張易之來掌管朝政。

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發動神龍之變,殺死了張昌宗、張易之兄弟,武則天不得已退位給唐中宗李顯,而太平公主也因為參與有功,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李顯十分器重太平公主。

公元710年,唐中宗李顯被韋后和安樂公主毒死,七月,太平公主與李隆基一起誅殺了韋后,擁立唐睿宗李旦,太平公主也因此晉封萬戶,李隆基被立為太子,這是唐朝公主的巔峰了。李旦也同樣十分器重太平公主,很多事情都要跟太平公主商量。

太平公主也知道李隆基十分的厲害,為了保持自己的權勢,就想改立一個比較沒有能力的人做為太子,她還散步流言說,太子不是皇帝的嫡長子,不應該被立為太子,太平公主還在李隆基的身邊安排了很多耳目。

太平公主還曾經勸宰相們改立太子,宋璟質問太平公主說:太子為大唐江山立太了汗馬蘇勞,公主怎麼會有這樣的建議呢?公元712年,李旦決定退位給太子李隆基,太平公主極力勸阻無果,八月,李隆基繼位,李旦成為太上皇。

公元713年,魏知古告發太平公主謀反,太平公主最後被命自盡於家中。太平公主與李隆基之前是合作者,而之後就成為競爭者,李隆基登基之後自然不會放過太平公主的。


歷史簡單說


史載,武則天死後,唐中宗李顯昏庸懦弱,大權操於他老婆韋后、女兒安樂公主之手。張柬之等擁立李唐復位的有功之臣均遭貶逐,太子李崇俊被殺,武三思等武氏殘渣餘孽迅速泛起並復活,韋后縱容其堂兄韋溫等掌握大權,還公開支持女兒安樂公主大肆賣官鬻爵,又大興土木,修築寺院道觀,奴役壓榨人民。她獨持權柄,牝雞司晨,禍亂朝綱,施政能力與水平卻遠不如武則天。

景龍四年(710年),韋后驚恐於唐中宗對她和安樂公主擅權跋扈的義憤,遂狠心用藥餅鴆殺了中宗。藥死中宗後,韋后準備效法她的家婆武則天做史上第二個女皇。

此時,武則天的第四子李旦還有相當勢力,他的第三子李隆基也在暗中悄悄積蓄力量,其身邊已經聚集了一批很有能力的文武官員 。 李隆基羽翼漸豐,成了韋后專權的障礙,戾狠的韋后準備除掉這個“絆腳石”。

李隆基絕非等閒之輩,還沒等韋后準備完畢,他先發制人,與姑姑太平公主合謀發動兵變,親率羽林軍萬騎衝進皇宮,將猝不及防的韋后極其黨羽一網打盡。之後,由太平公主出面主持,恢復了睿宗李旦的帝位。足智多謀、善於決斷的李隆基也因功被立為太子。

唐睿宗李旦也是個昏庸的皇帝,他似乎甘心被個性強勢的太平公主擺佈,太平公主仗恃扶睿宗上位有功,在朝中大樹黨羽,集聚私人勢力,並逐漸開始左右朝政。史載,當時有7位宰相,居然有四人是太平的親信,滿朝文武,大半都爭相趨附她,唯其馬首是瞻。太平公主勢焰熏天,視睿宗李旦如傀儡。

剛開始,太平公主見李隆基年紀輕輕,有些不以為意,後來見他英明神武,又很善於接納英才,怕他日後尾大不掉,對自己專權不利,於是漸把矛頭對準了隆基。

太平公主大造輿論說,如今的太子不是皇長子,不應立之,自古廢長立幼都有後顧之憂與不測之禍。想陰謀廢掉隆基的皇儲之位。太平公主在朝中勢力很大,且很有些政治能量與手腕,所以隆基的太子之位並不穩固。

史載,先天元年(712年),唐睿宗李旦讓位給太子,李隆基幸運地即了帝位,是為唐玄宗。然而,睿宗退而不休,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以及重要的軍政大事仍由他裁定 。在此期間,玄宗李隆基和姑母太平公主間的矛盾日趨激烈,關係極為緊張,雙方劍拔弩張,各自磨刀霍霍,暗藏殺機,均想置對方於死地。

《舊唐書》載,先天二年(713年)7月3日,唐玄宗李隆基搶先下手,率廄牧(負責替太子東宮飼養馬匹、掌管車駕的官署)兵馬衝進內廷,誅殺太平公主及死黨數十人,將依附太平的官員盡數廢黜、驅逐。至此,動盪不寧、暗流洶湧的弔詭局勢才逐漸穩定下來,唐玄宗才得以掌握了全部大權。次年,他改元開元。自貞觀後,中國歷史再次邁入一個花團錦簇的繁榮時期。

【答題寫作不易 嚴禁搬運】【網絡配圖】






鐵馬冰河wu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最疼愛的小女兒,也是武家的兒媳。小時候受到了父母的寵愛,但是她卻不像安樂公主一樣只知道靠手中的權利胡作非為,是個政治白痴,恰恰相反,太平公主在政治方面的造詣也是很高的。她是神龍政變的參與者,對於誅殺張兄弟,讓武則天還政於李家也是功不可沒,使得唐中宗李顯順利登上皇位。

在公園710年,為了拯救李唐王朝,將李家從韋氏和安樂公主手中奪回來,太平公主和自己的侄子李隆基聯合發動了唐隆政變,使得相王李旦重新登上皇位。殺掉了韋氏一族,包括正在梳妝打扮的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

李旦登上皇位之後自然要對政變的功臣另眼相看了,其中主要是自己的三兒子李隆基和自己的親妹妹太平公主,許多事情都和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商量,漸漸太平公主在朝中勢力逐漸龐大,她和李隆基姑侄二人的矛盾也是漸漸能加深,開始了明爭暗鬥。當然李旦也是看在眼裡,但是雙方誰都不想得罪。

慢慢到了立太子的時候,按理說李隆基是庶子,並且還是排行老三,怎樣也不能把太子之位送到他手上,但是他在唐隆政變中有功,加上大哥謙讓,所以太子之位當他莫屬了。隨著李隆基當上了太子,太平公主漸漸覺得她這個侄子威脅更大,到處造謠想讓李旦除掉李隆基。但是唐睿宗也不是傻子,看著二人鬥爭不下,自己趁早退位讓賢算了,省的弄得心裡不清淨。

於是唐睿宗李旦傳位於李隆基,太平公主也慢慢籌劃政變(朝廷中太平公主的黨羽還是蠻多的),李隆基先下手為強,逐漸除掉了太平公主黨羽,太平公主出逃,最後被賜死。

最是無情帝王家,即使是最親密的盟友,只要觸及了雙方的利益,也會轉眼變為敵人,皇位鬥爭就是這樣殘酷。


消失的月光


李隆基又名李三郎,史稱唐明皇,是唐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時——開元盛世。

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重孫,武則天的孫子,唐睿宗李旦的兒子。他生性英明果斷,知曉音律,儀表英俊,是歷史上少有的三高----高顏值高智商高情商的正宗嫡系皇四代。

他出生在唐朝宮闈多事之秋,成長於父親李旦的皇位跌跌撞撞之際。

年幼的他飽受時而高高在上時而寓人籬下的生話,先以皇子身份被封為楚王,接著又被武則天命令過繼給李弘為子,繼其香火。後來其母親竇妃被戶婢團兒誣諂為“厭蠱咒詛”,與劉妃一起被秘密地殺死於宮中,不知埋在何處。

在殘酷的你死我活鬥爭中成長起來的李隆基,七歲那年就做出了令武則天高看一眼的舉動。

有一次朝堂舉行祭祀儀式,他看到武懿宗厲聲訓斥侍從護衛,李隆基馬上怒目而視,聲色俱厲地訓斤:“這裡是我李家的朝堂,幹你何事?竟敢如此訓斥我家騎士護衛!”弄得一向驕縱跋扈的武懿宗目瞪口呆。

憑這一舉動,武則天對這個年幼志高的孫子備加喜歡。第二年,李隆基就被封為臨淄郡王。

有一件事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李隆基的為人處世,“唐隆政變”之前,有人建議把發動政變的事先向李旦報告,李隆基振有詞地說:“我是為了拯救社稷,為君主、父親救急,成功了福祉歸於宗廟與社稷,失敗了我因忠孝而死,不連累相王。

怎可以報告,讓相王擔心呢!現在報告,相王若贊成,就是害他參與了危險的起事;若他不贊成,我計謀就失敗了。”從中可以看出李隆基的老謀深算和全局觀念。

“唐隆政變”成功後,李隆基才把唐隆之變的經過報告其父李旦。李隆基很快被改封為平王,兼殿中監,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押左右萬騎。

萬騎為他以後剷除太平公主立下了汗馬功勞,這是後話。

接著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迫使李重茂禪讓,由其父李旦重新即位。李旦做皇帝后,馬上議立太子,按嫡長子繼承製度,長子宋王李成器應為太子,但李成器堅決辭讓說:“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平王有功於國,自己決不居平王之上。”

參與消滅韋黨的功臣也多主張立李隆基為太子。睿宗順水推舟,遂立李隆基為太子。

可見當時李隆基已是大權在握,威望也極高。但太平公主沒有及時看清形勢,收斂其囂張跋扈的本性,竟然還恃功倨傲,經常干預政事。

有時候她甚至感到太子李隆基精明能幹,妨礙自己參政,總想另易太子。在這種功高震主的情況下,李隆基當然不願任人擺佈,所以他也開始尋找機會對付太平公主。當然他也知道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的能耐,所以沒有輕易動手。

當太平公主明目張膽地勸宰相更易太子時,睿宗李旦感到他們之間的矛盾已經達到白熱火狀態,他聽術士說:“五日內有急兵入宮”,更加害怕惶恐,他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他更相信自己兒子的能力,於是不顧太平公主的反對,毅然把帝位讓給了李隆基。

讓位加劇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雙方都在積蓄力量,準備除掉對方。

‘先天政變’最終還是發生了,李隆基依靠萬騎的力量輕而易舉地取得了勝利。太平公主見自己的黨羽被誅殺殆盡,不得不逃入佛寺。

太上皇李旦出面請李隆基恕其死罪,但李隆基深知姑姑太平公主的本性,他也知道“臥塌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的道理,於是斷然拒絕,將太平公主最終賜死家中。

自古帝王之家無親情,唐太宗李世民就是發動“玄武門之變”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退位後,李世民即位殺兄弒弟穩固了自己的地位,開創了貞觀之治。

看來唐玄宗不犯過姑姑太平公主,既是當時皇權爭奪的需要,也是繼承和發揚了先輩的傳統。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太平公主(約665年-713年8月1日),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唐睿宗和安定思公主的妹妹,一生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曾多次為再婚而處死丈夫。第二次婚姻期間,大肆包養男寵,與朝臣通姦,並曾將自己中意的男寵進獻給母親武則天(即蓮花六郎張昌宗)。因有母后武則天稱帝的先例,太平公主也野心勃勃,對皇位虎視眈眈。


武則天活著的時候考慮過讓女兒繼承帝位,但武則天也是受封建思想影響的女人,未來的繼承人不是姓武,就是姓李,她不能把江山傳給外人,如果傳給女兒,將來太平公主想保住權利,大臣們又想恢復中宗李顯登基,這朝廷上下又要起風波。

最終,武則天在晚年立李顯為太子,大臣張柬之發動政變,之後韋氏專權,聯合安樂公主,毒殺李顯,立幼子李重茂為帝,打算走武則天的路線。



太平公主和侄子李隆基結盟,一同除去韋氏,太平公主尊自己的哥哥李旦為帝。 後來,太平公主在唐睿宗時期,地位級高,野心滋生,權勢熏天,朝廷七個宰相,五個出自太平公主的門下。太平公主的勢力日漸強大,在誅殺韋后與安樂公主後,宮中能和李隆基抗衡的,只有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



不過,太平公主參政只有幾年,權傾朝野,但根基不穩。之前,太平公主在幾次政變中取得勝利,謀略與膽識不輸男人。只是這一次,對手太強,為了帝位,太平公主和侄子李隆基發生矛盾,最終,太平公主不是李隆基的對手,被李隆基賜以自盡。



唐代的三次宮廷政變:一、張策之誅武則天面首二張,復位中宗;二、太平公主聯合李隆基殺韋后和安樂公主;三、李隆基滅太平公主勢力。

太平公主的死結束了唐朝女人從政的時代。


莫小邪


唐朝自武則天掌權後,李家宗室子弟被武則天嚴厲打壓,唯獨太平公主很受武則天喜愛,被武則天處處保護。太平公主的身上有著太多武則天的影子,從太平公主的出家、出嫁再到改嫁,一切都是武則天的安排。而太平公主也很聰明,從不參與朝堂之事,還刻意在生活上鋪張浪費,轉移官員們對她的注意焦點。

太平公主雖然前期很低調,事實上她卻是和武則天最像的一個人,性格剛強,明謀善斷,而且熱衷權勢。隨著武則天漸漸老去,朝野上下對於武則天還政於李家的呼聲越來越高。為了緩和武、李兩家的矛盾,武則天立李顯為太子,並讓太平公主參與朝政,希望通過太平公主平衡兩家矛盾。太平公主政治立場上堅定擁護李家,又深受武則天厚恩,而且是武家兒媳,是兩家都能夠接受的人。

公元702年,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顯、皇子李旦等人聯名上奏,請武則天進封張昌宗、張易之兩人為王,以此緩和李家與二張之間的矛盾並且降低他們的警惕性。張昌宗和張易之兩人是武則天的堅定擁護者,也是武則天手裡的兩把刀,打壓李家的事多數都是通過這兩人完成。

但是太平公主和李顯等人釋放的善意沒有讓二張收斂,公元703年,張昌宗誣告魏元忠與太平公主的情人司禮丞高戩,致使兩人被處死,二張和李家的關係徹底破裂。

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誅殺二張,逼武則天遜位給太子李顯。太平公主由於參與誅殺二張兄弟有功,受封“鎮國太平公主”,開始形成自己的政治影響力。

李顯登基後,開始疏遠張柬之、太平公主等擁立功臣,立韋氏為皇后,還讓韋皇后參與政事。也許是武則天帶了個不好的頭,韋皇后參政後,聯合武家的武三思把持朝政,四年後韋皇后毒死唐中宗李顯,立幼子李重茂為帝,自己臨朝稱制,想重演武則天的故事。

但韋皇后沒有武則天的威望和手腕,而且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等人雖然被疏遠,但勢力還在。公元710年,太平公主聯合李旦的三子李隆基和禁軍將領陳玄禮等人發動政變,誅殺韋皇后和韋氏、武氏家族,擁立相王李旦為帝。太平公主是相王李旦的親姐姐,又對李旦有擁立之功,李旦登基後非常信任太平公主,無論遇到什麼事都會事先徵求太平公主的意見,朝政基本上由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掌控。

李隆基明斷果決,善於用人,又有擁立李旦之功,朝野上下威望非常高。李旦在立太子方面一直猶豫不決,不知該立三子李隆基還是嫡長子李成器。太平公主見李隆基是個英明之主,擔心他登基後自己保不住權勢,就到處給李隆基下黑手,勸說李旦立李成器為太子。

至此,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從曾經合作無間的親密夥伴轉變為生死相向的政敵。太平公主非但在李旦面前給李隆基造謠,說他結交朝臣,有不臣之心。還直接在宮門外攔住宰相宋璟,請他一起上書立李成器為太子,被言辭拒絕。而李隆基一系的大臣則在李旦面前說太平公主勾結皇長子夠陷李隆基,導致政局不穩,請李旦下旨將太平公主遷往東都洛陽。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間已經勢成水火,成為不死不休的局面。

李旦雖然寵信太平公主,畢竟還沒有失去理智,為了保證皇權平穩過渡,李旦還是決定將已經在朝中擁有極大勢力的李隆基立為太子,並在不久之後禪位給李隆基。李隆基雖然登基稱帝,但李旦還在世,以太上皇的名義掌控著二品以上大官的任命。局面還有扳回的機會,太平公主決定鋌而走險,直接毒死唐玄宗李隆基。

但太平公主的計劃還沒實施就被唐玄宗李隆基得到消息,形勢已經非常緊迫,李隆基決定先下手為強。公元713年,李隆基通過王毛仲調用閒廄中的馬匹以及禁兵三百餘人,從武德殿進入虔化門,召見太平公主的黨羽常元楷和李慈二人先將他們斬首,在內客省逮捕了賈膺福和李猷,又在朝堂上逮捕了蕭至忠和岑羲,下令將上述四人一起斬首。隨後李隆基連夜頒佈詔令宣佈太平公主謀反,將太平公主一系的眾多官員指為亂黨,逃到山中寺廟的太平公主也在三天後被賜死。至此,李隆基正式掌權,開創了開元盛世。

從合作無間的親密夥伴到不死不休的生死大敵,都是形勢使然。在赤裸裸的政治鬥爭中沒有親情也沒有朋友,主題永遠是政治利益。李隆基登基後,太平公主的資歷、威望和手中掌握的實力都是李隆基最大的威脅。而且太平公主也不是省油的燈,心機、能力和野心都不亞於武則天。李隆基如果不果斷採取行動,先行除掉太平公主,等太平公主做足準備後,被推翻的就是李隆基了。

第一次寫那麼長的回答,真心花時間!


古今之言


不是李隆基不放過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是在和唐玄宗李隆基激烈的政治鬥爭中失敗,最終被侄子李隆基賜死。

太平公主在武則天時代已經很受武則天寵愛,有機會參與政事。公元705年(神龍元年),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誅殺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逼武則天退位。曾經和張家兄弟有過沖突的太平公主暗地裡也參與了政變,唐中宗李顯繼位後,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食實封五千戶,有權力開府。唐中宗李顯時代,太平公主也成為一股重要的政治勢力。

(太平公主)

公元710年(景龍四年),唐中宗李顯去世(歷史記載李顯被韋后和安樂公主毒死,但這種說法大概率是勝利者給失敗者安的罪名,兩人無害死李顯的動機)。臨淄王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政變,誅殺韋后、安樂公主等人,立李隆基的父親相王李旦繼位。太平公主不但派遣兒子薛崇簡等勢力參與了政變,還親手將韋后所立的皇帝溫王李重茂拉下皇位。

太平公主在李旦繼位後,勢力更加膨脹,增加實封到萬戶,三個兒子皆封王,宰相多出其門下。李隆基政變有功,李旦繼位後,只是李旦第三子的李隆基被封為太子,也開始建立自己的勢力。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這對姑侄,從政變時的合作關係開始走向對抗。太平公主企圖讓唐睿宗李旦廢掉李隆基的太子之位,但李隆基也已經有自己的勢力,太平公主未能成功。

(李隆基)

公元712年(延和元年),唐睿宗李旦退位為太上皇,太子李隆基繼位。太平公主此時依舊有極大勢力,朝中7位宰相,出自太平公主門下的就有5位,李隆基這個皇帝並未完全掌握大權。

公元713年(先天二年),皇帝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了太平公主黨羽,太平公主本人逃入南山中的寺廟,三天後被迫出來,被李隆基賜死在家。

這次政變後,李隆基徹底掌握了大權,太平公主被殺,太上皇唐睿宗李旦也徹底失去權力,李隆基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皇帝。


仁勇校尉


太平公主(約665年-713年8月1日),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唐睿宗和安定思公主的妹妹,一生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曾多次為再婚而處死丈夫。

第二次婚姻期間,大肆包養男寵,與朝臣通姦,並曾將自己中意的男寵進獻給母親武則天(即蓮花六郎張昌宗)。
因有母后武則天稱帝的先例,太平公主也野心勃勃,對皇位虎視眈眈。


公元705年(神龍元年),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誅殺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逼武則天退位。太平公主暗地參與了政變,唐中宗李顯繼位後,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食實封五千戶,有權力開府。此時太平公主已成為一股重要的政治勢力。

史載武則天死後,唐中宗李顯昏庸懦弱,大權操於他老婆韋后、女兒安樂公主之手。韋氏把安樂公主嫁於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又和武三思私通並與朝中武氏集團結成黨羽,先後除掉了反對她的朝中五臣(敬暉、張諫之、桓彥範、袁恕己、陳玄,貶而殺)和太子李重俊。


公元710年(景龍四年),韋后驚恐於唐中宗對她和安樂公主擅權跋扈的義憤,遂狠心用藥餅鴆殺了中宗,立溫王李重茂為帝,韋后攝政,改製為唐隆,又欲學武則天稱皇稱制,朝野譁然!

臨淄王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政變,誅殺韋后、安樂公主等人,立李隆基的父親相王李旦繼位。太平公主不但派遣兒子薛崇簡等勢力參與了政變,還親手將韋后所立的皇帝溫王李重茂拉下皇位。

此時太平公主權勢地位更加顯赫,增加實封到萬戶,三個兒子皆封王,宰相多出其門下。凡是她

想幹的事,李旦沒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或升遷或降免,全在她的一句話,經過她的舉薦而平步青雲擔任要職的士人更是不可勝數。就連唐睿宗在朝政大計方針都的和太平公主商量同意,然後是李隆基同意才能實行。


剛開始太平公主見李隆基年紀輕輕不以為意,後來見他英明神武,怕他日後尾大不掉,對自己專權不利,逐漸把矛頭對準了隆基。一來散佈流言,說李隆基不是長子,沒資格當太子;二來派人監視李隆基,經常向李旦打小報告;三是有目的地聚攏朝中反對李隆基的力量,形成一個意圖不軌的小集團。


史載先天元年(712年),唐睿宗李旦讓位給太子,李隆基幸運地即了帝位,是為唐玄宗。在此期間玄宗李隆基和姑母太平公主間的矛盾日趨激烈,關係極為緊張,雙方劍拔弩張,各自磨刀霍霍,暗藏殺機,均想置對方於死地。


公元713年(先天二年),皇帝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了太平公主黨羽,太平公主本人逃入南山中的寺廟,三天後被迫出來,被李隆基賜死在家。至此動盪不寧、暗流洶湧的弔詭局勢才逐漸穩定下來,唐玄宗才得以掌握了全部大權。

從結盟到翻臉,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鬥爭本來就是殘酷的皇位之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太平公主作為鬥爭失敗的一方,肯定是必死無疑。


美麗青春您真痘


不是唐玄宗不放過太平公主,而是太平公主不放過唐玄宗。

唐宮恩怨,是中國古代王朝的一場政治大戲。這場大戲,不只是精彩,更是充滿血腥。

這場大戲的罪魁禍首,是李世民。本來,李淵稱帝以後,是立了李建成為太子的,而且李建成幹得也不錯。不過,李世民利用武力,親手把他哥哥李建成幹掉,自己當了太子,接著又逼李淵退位,他當了皇帝。

(太平公主,影視配圖)

如果李世民幹掉李建成後,昏庸無能,歷史肯定就把他當謀朝篡位者對待。偏偏他幹得不錯,政績卓著,以至於不管是朝中,還是民間,還是後世,對他的評價都很高。好像都覺得他篡位這件事幹對了。

這場大戲的推波助瀾者,是武則天。武則天不只是“篡奪”了他兒子們的位,更是“篡奪”了李唐的位,把李唐江山改為武周江山。更要命的是,武則天也幹得不錯。雖然對她不滿的人很多,但是肯定她的人也不在少數。

李世民和武則天唱的這兩場大戲,讓李唐皇室產生了這樣幾個感覺:一是獲得江山是可以不按規則出牌的,只要你武力(或者說陰謀,陰謀也是一種武力)足夠強大,就能得到。二是通過武力獲得的江山,只要自己幹得好,就可以獲得積極的評價,從而讓武力政變的成本變得很低。三是女人也是可以當皇帝的,而且還是可以乾得很好的(比如武則天)。

尤其是最後一點,讓武則天之後的“後武則天時代”,唐宗室出現了好幾個染指政治的女人。一是李顯的皇后韋后,二是李顯的女兒安樂公主,三是李顯的妹妹太平公主。此外,甚至還包括上官婉兒。

韋后想效仿武則天對待唐高宗李治的辦法,把唐中宗李顯架空,後來,甚至發展到她和女兒安樂公主聯合起來,毒死了李顯。

(韋后,影視配圖)

李顯被毒死後,太平公主想做大權力,聯合韋后及上官婉兒想立李顯的兒子李重茂為皇帝,以便掌握權力。這時候,朝臣們卻把相王李旦扶起來,讓他當皇帝,也就是唐睿宗。因此,太平公主轉變態度,與李隆基聯合起來,誅殺了韋皇后及安樂公主。

李旦當了皇帝以後,對太平公主非常忍讓,把朝中的很多權力都交給了太平公主。這樣,太平公主又產生了控制李旦,做大權力,等待時機成熟後,幹掉李旦自己當皇帝的想法。

起初,她並沒有把太子李隆基放在眼裡。但是後來,她發現了李隆基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如果李隆基力量強大了,休說當第二個武則天,就是再擁有權力也不可能了。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她開始向李隆基發動了進攻。

她進攻李隆基的主要方式,就是通過在李隆基身邊安插耳目,瞭解李隆基的動向,然後添油加醋地在李旦面前說,李隆基想效仿李世民,逼宮李淵當太上皇。或者是在民間散佈謠言,通過謠言的方式讓李旦懷疑李隆基。太平公主的目的,就是希望李旦能夠改選太子,選一個太平公主能夠操控的人。

李隆基當然也沒有閒著,他也在李旦面前說太平公主的不是。

李旦是一個聰明人,他自然明白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各自想要幹什麼。畢竟都是他的至親,他採用的辦法是不偏不倚。不評判誰對誰錯,喜怒不形於色。

但是,由於兩人之間的糾葛越鬧越多,動靜越來越大,李旦不偏不倚的辦法,已經行不通了。也就是說,他必須做一個選擇。在這種情況下,他選擇以退位的方式,把李隆基扶起來。

(李隆基畫像)

李隆基當了皇帝以後,太平公主自然就走上了末路。在朝臣的支持下,李隆基迅速採取行動,誅滅太平公主的團隊。最後,太平公主自殺。

隨著太平公主的自殺,從李世民開始的這一部唐朝宮廷權力爭鬥的大戲,也隨之落幕。


張生全精彩歷史


與其說太平公主幫助李隆基發動了消滅韋氏集團的勢力,不如說二人因為有著共同的利益而組成了軍事同盟。而這種同盟關係是臨時的,隨著政變的成功而迅速成為了矛盾的雙方。

△太平公主劇照

先來了解一下雙方的身份。


太平公主:生於公元669年。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是武則天和李治最小的孩子。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都十分寵愛這個女兒,權傾一時。並且繼承了母親的聰明伶俐和野心。與侄子一起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氏集團。結束了後宮外戚奪權干政的局面。

唐玄宗李隆基:生於685年,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之孫。其父親是兩次登基為帝的唐睿宗李旦。年輕時英明神武,做事果斷,儀表不凡。25歲時與姑姑太平公主一起結束了武周亂唐以來的後宮外戚勢力奪權控制朝政的動亂局面。並最終登上大寶。開創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也因晚年用人不當,怠政誤國而一手造成了安史之亂的發生。


△唐玄宗李隆基畫像

唐朝是歷史上發生宮闈政變最多的朝代之一。從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開始,唐朝前半期每一次的權力交接幾乎無不伴隨著政變的發生。

要說唐隆政變。就不得不從神龍政變開始講起。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二,也就是神龍元年,82歲的女皇武則天已經病的十分嚴重,很久不理朝政,不見朝臣。身邊只有張昌宗、張易之兄弟二人侍奉左右。當時的皇太子李顯聯合張柬之、桓彥範、崔玄暐、敬暉、袁恕己發動神龍政變,闖進皇宮,殺死了張昌宗,張易之兄弟二人,並且脅迫武則天令皇太子李顯監國,並於第二天讓位於皇太子李顯。第二次登基做了皇帝,是為唐中宗。繼位後的李顯十分寵愛韋皇后。並允許韋后參與政事,710年五月,也就是景龍四年,唐中宗李顯去世(相傳被韋后和其女兒安樂公主共同害死)。


△范冰冰版武媚娘

隨後唐中宗李顯的幼子李重茂繼位,實際上的朝政落到了垂簾聽政的韋太后手中。有野心的韋太后還要學習自己的婆婆武則天,做歷史上的第二位女皇帝。

此時作為武則天的孫子臨淄王李隆基與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均不願看到權力被韋氏集團把持。於是共同發動了以誅滅韋氏集團和安樂公主的唐隆政變,併成功的誅滅了所有韋氏集團勢力。並且廢掉了唐殤帝李重茂,迎立了李隆基的父親李旦第二次登基為帝,是為唐睿宗。大唐王朝再次避免了被外戚干政奪權的危機。


△太平公主劇照

而太平公主之所以與李隆基組成軍事聯盟共同發起了唐隆政變,並不是為了幫助李隆基,而是一直十分受武則天寵愛的太平公主對於權利也有著強烈的慾望,唐隆政變之後,太平公主處處排擠李隆基,在自己的皇兄唐睿宗李旦面前不斷詆譭李隆基,試圖將最有實力的侄子皇太子李隆基廢除。然而李旦還是在兩年後,禪讓皇位給了皇太子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然而此時的太平公主依舊不死心,幾番拉攏朝臣並有意想要換掉唐玄宗李隆基,並買通宮中的宮女試圖給李隆基在飯菜裡下毒,面對步步緊逼的姑姑太平公主,唐玄宗李隆基在萬般無奈之下選擇先下手為強,派出得力干將並團結兄弟李範、李業等誅殺太平公主一黨。最後也賜死了太平公主。不是李隆基絕情,而且不得不這麼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