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喜歡炒房買房,而美國人卻鍾愛租房?

似乎在幾年間,全世界都在說“中國人愛買房”,甚至越來越多的人會將“愛買房”的習慣歸因到中國人的基因當中。


但是我們覺得,將一種現象歸因於“天性”是很粗暴的,俗話說:意識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像,意識可以通過實踐改造事實。


愛買房與否,是意識和現實交織的結果。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炒房買房,而美國人卻鍾愛租房?


01


和美國千禧一代打過交道的人都知道,哪怕是年輕一代,中美兩國的人對於買房這件事的態度確實是有明顯區別的,這種態度區別從何而來?


所以現在的年輕人把“買房”當作夢想,這在國內並不顯得多麼奇怪了。


試想你身邊有一個朋友,工作剛滿5年,也還沒有成立家庭,平日裡TA儘量減少娛樂活動,不和同時吃喝玩樂。


節假日不去旅遊,最多去免費景區爬爬山;


吃飯怎麼便宜怎麼來,偶爾吃一頓好的,就算是“犒勞犒勞”自己;


手機屏幕碎了,不換屏幕的情形下使半年。


TA告訴你這些都不重要,因為TA正在攢錢,而TA的夢想就是“買套房子”一切似乎都好解釋了。


至少你不會發出“我的天哪看在上帝的份上這是為什麼啊為什麼啊?”的驚歎吧?


02


如果在美國,還是這樣一個剛工作沒5年、還沒有成立家庭的年輕人,儘量縮減開支想攢錢買房,可能就有點“耀眼”了。


以消費為價值導向VS以財富積累為價值導向我們先拋開其他一切的問題,從根本上明確租房的天生短板租房是財富的不斷投入,交出去的租金就這麼頭也不回的離你而去了。


買房是財富的積累,交出去的貸款都是在慢慢積累房產。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炒房買房,而美國人卻鍾愛租房?


我們引用曾經給出的概念“臨界點”:在紐約人們對於買房還是租房還有一個衡量標準就是臨界點(Tipping Point),它是擁有房屋成本等同於在同一地區租用可比房屋的成本的年數。


在紐約市,如果一個人打算居住超過4.9年的時間,可能買房要好於租房。


當然,紐約市的每個社區是不一樣的,曼哈頓和布魯克林區更昂貴的地區會有更長的臨界點。


然而,紐約市的大部分地區臨界點都少於五年。


換句話說,如果你計劃在一個地方住比臨界點更長的地方,那麼購買房屋是更經濟的選擇。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炒房買房,而美國人卻鍾愛租房?


03


對於購房者而言,房產的主要收益除了租金,更重要的是房產的升值。


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房產的增值降低了一個地區的臨界點,因為房屋的成本更快地被其價值的增長所彌補。


房產增值潛力越大,其臨近點越會降低,也意味著對買房者更有利。


當過了這個“臨界點”,買房就意味著財富積累。


而相對於國內的人來說,對於財富積累都是很重視的,對不確定的未來抱有很強的恐懼和焦慮。


這也促使我們更習慣於攢錢,習慣於積累財富。


因此,國內只要是有幾年工作經驗的人,大都有一筆足夠支配的固定存款的,這對我們來說理所應當習以為常。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炒房買房,而美國人卻鍾愛租房?


但是美國的年輕人還真沒有這個習慣,大多人優先保證的是生活品質不降低。


其次才是攢錢首付,比如每年兩次的旅行雷打不動,每天下班歡樂時光也不能放棄。


所以以20萬美元的美國房產均價來說,中國年輕人和美國年輕人在首付之間相差了1萬杯星巴克和100頓米其林啊!


04


一工作就奔著買房去?


除了“不想”,大多數美國人也真是“不能”買房。除了價值導向的差別,其實美國人看起來不喜歡買房的一個最重要的現實原因是:窮


不要誤會,在下並不是要說中國人比外國人有錢,而是美國人的負債率是比較高的。


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首先就往往面臨5-10年的學生貸款,同時面對科教文衛的支出,再加上一些買買買,信用卡卡債也不會少。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炒房買房,而美國人卻鍾愛租房?


就算首付趕上超低門檻東拼西湊可以夠得到,然而個人負債率也很容易超過60%,想要銀行給批房貸?銀行表示呵呵~~~


還有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是,

在美國買房這件事,父母雙方也掏錢這個現象還是比較少的,至少那種父母為了孩子把老底交出來的情形很少。


所以美國人想要買房,基本上不會是年紀輕輕就提上日程的事,不買房也看似理所應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