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萬年前,南極洲還是一個溫帶雨林

對地球深處一層沉積物的分析表明,泥土最初是在陸地上形成的,而不是海洋。

數百萬年前,南極洲還是一個溫帶雨林

南極洲溫帶雨林想象圖


9000萬年前,南極洲遍佈溫帶雨林,即使在冬季漫長的極夜中也是如此。

根據《自然》雜誌發表的一篇論文,“白堊紀中期是過去1.4億年中最熱的時期之一,其原因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以體積計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約為百萬分之一千)。” 相比之下,2018年全球平均水平為407.4 ppm。

如今冰雪覆蓋的南極洲似乎不可能不是這樣,為了更多地瞭解這塊冰凍大陸,研究人員分析了他們從地下近100英尺處獲得的沉積物樣本。

這個團隊使用了一個來自德國不來梅大學的海底鑽探器,當時他們正在北極星號研究船上進行一次海底鑽探,他們驚奇地發現他們的樣本中含有來自西南極大陸架的泥岩中保存下來的化石根、花粉和孢子。 對沉積物樣本的 x 光和 CT 掃描顯示,它們保存得非常完好,研究人員能夠看到單個細胞及其結構。

論文作者之一約翰 · 克拉吉斯(Johann Klages)在新聞發佈會上說,引起研究小組注意的一件事是,他們挖掘出的沉積物呈現出“不尋常的顏色”。

“它明顯不同於它上面的層次。 此外,最初的分析表明,在海床以下27至30米的深處,我們發現了一個最初形成於陸地而非海洋的地層,”克拉吉斯補充說。

論文作者分享說,由於“大量的植物殘骸…… …… 南極洲西海岸曾是一片沼澤地帶,溫帶雨林生長在那裡ーー與新西蘭南島仍然可以找到的森林類似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那些不見陽光的月份(因為當時的南極洲仍處在南極位置) ,雨林生命是如何維持下去的。

論文作者、地球科學家託斯滕比克特(Torsten Bickert)表示: “我們現在知道,白堊紀時期,南極洲可能連續四個月沒有陽光; 因為二氧化碳濃度非常高,所以南極周圍的氣候十分溫暖,雨林生物也漸漸適應了每年幾個月處於黑暗的環境。對於當時的生物來說,當時的南極洲是一個天堂,與今日截然相反。”

但是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片曾經是溫帶大陸的冰封仍然是一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