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減負,你只看到了表面現象,這一點卻忽視了

2019年2月15日,教育部召開了第二場教育新春系列發佈會。

會議內容是介紹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頒佈一年來,全國各地貫徹落實情況及下一步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思路。

會議中又提到了教師減負的問題,表示今年將清理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無關活動,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將出臺製度性文件,規範各類檢查、考核、評比、填表及各類社會性事務。

這是繼2019年1月18日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陳寶生部長提出要減輕教師負擔的要求後,一個月內教育部第二次提到減輕教師負擔的問題。可見教師負擔過重的問題已經引起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視,並且減負工作也提上了日程。

陳部長主要提到了教師的各種填表、考評、比賽、評估等負擔。教師為什麼會有這些負擔?我們只有弄清教師負擔的根源哪裡,才能對症下藥,採取措施,從根本上解決教師負擔過重的問題,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質量。

人們在談到教師負擔過重的問題時,總是談到教師工作量大,乾的雜活兒多。當然這是最直接的感受,是表面現象。但是,人們往往忽視了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什麼?

教師減負,你只看到了表面現象,這一點卻忽視了

那就是教師的編制過少,一線教師人數少。

教師的工作任務繁重,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師人數太少。較少的人幹較多的工作,肯定負擔就重了。

教師缺編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你能想象到一個縣十年不分配新教師,缺編四五百人是什麼狀況嗎?十年有多少教師會退休?再加上調到其他單位的,調到局機關的,這得缺少多少教師啊?真正在一線上的老師越來越少,工作量就越來越大。現在的現象就是越是一線越缺少,越是機關越臃腫。

一個縣每年招聘100人左右,分到全縣各個學校中也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很多地方配備教師時按的是師生比,這就是一個很不科學的配備方法,就這也不能按要求配夠。

現在很多基層的學校由於教師缺編,一個教師要幹兩個人的活是很平常的現象。有一些農村小學,低年級一個班只有一個教師。這個老師語文,數學,品德,美術等都是她自己教,一天下來六七節課,備課,批改作業都沒有時間,都是在家裡乾的。

教師減負,你只看到了表面現象,這一點卻忽視了

教師人員不足,教師不能專任化,也必然增加教師的負擔。

素質教育倡導的是全面發展。在教師缺編的情況下,只有考試科目被重視。每年招聘的教師是各科都有的。但是這些教師分到學校以後,很少教自己的專業學科。美術專業教師教語文了,音樂專業教師教數學了,類似情況還有很多,兼職的情況也有很多。教師兼職也必然增加負擔。

像上面提到的低年級的老師教所有科目,第一是增加了自己的負擔,第二是保證不了學科教學質量。一個教師教語文、數學、品德、美術、音樂、體育等科目,你不能保證她有足夠的精力,更不能保證她具備教好每個學科的素質。

教師減負,你只看到了表面現象,這一點卻忽視了

教師編制過小帶來的是教師負擔過重。教師負擔過重必然影響教育質量。反之,要想提高教育質量,就從減輕教師負擔入手,首要的是增加教師編制。

一是對現有教師編制重新核定,按需配備教師。

二是減少一線教師流失,保證一線教師人數。

三是嚴格落實教師專任制,嚴禁教師兼職兼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