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减负,你只看到了表面现象,这一点却忽视了

2019年2月15日,教育部召开了第二场教育新春系列发布会。

会议内容是介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颁布一年来,全国各地贯彻落实情况及下一步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思路。

会议中又提到了教师减负的问题,表示今年将清理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无关活动,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将出台制度性文件,规范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填表及各类社会性事务。

这是继2019年1月18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提出要减轻教师负担的要求后,一个月内教育部第二次提到减轻教师负担的问题。可见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并且减负工作也提上了日程。

陈部长主要提到了教师的各种填表、考评、比赛、评估等负担。教师为什么会有这些负担?我们只有弄清教师负担的根源哪里,才能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

人们在谈到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时,总是谈到教师工作量大,干的杂活儿多。当然这是最直接的感受,是表面现象。但是,人们往往忽视了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减负,你只看到了表面现象,这一点却忽视了

那就是教师的编制过少,一线教师人数少。

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人数太少。较少的人干较多的工作,肯定负担就重了。

教师缺编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你能想象到一个县十年不分配新教师,缺编四五百人是什么状况吗?十年有多少教师会退休?再加上调到其他单位的,调到局机关的,这得缺少多少教师啊?真正在一线上的老师越来越少,工作量就越来越大。现在的现象就是越是一线越缺少,越是机关越臃肿。

一个县每年招聘100人左右,分到全县各个学校中也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很多地方配备教师时按的是师生比,这就是一个很不科学的配备方法,就这也不能按要求配够。

现在很多基层的学校由于教师缺编,一个教师要干两个人的活是很平常的现象。有一些农村小学,低年级一个班只有一个教师。这个老师语文,数学,品德,美术等都是她自己教,一天下来六七节课,备课,批改作业都没有时间,都是在家里干的。

教师减负,你只看到了表面现象,这一点却忽视了

教师人员不足,教师不能专任化,也必然增加教师的负担。

素质教育倡导的是全面发展。在教师缺编的情况下,只有考试科目被重视。每年招聘的教师是各科都有的。但是这些教师分到学校以后,很少教自己的专业学科。美术专业教师教语文了,音乐专业教师教数学了,类似情况还有很多,兼职的情况也有很多。教师兼职也必然增加负担。

像上面提到的低年级的老师教所有科目,第一是增加了自己的负担,第二是保证不了学科教学质量。一个教师教语文、数学、品德、美术、音乐、体育等科目,你不能保证她有足够的精力,更不能保证她具备教好每个学科的素质。

教师减负,你只看到了表面现象,这一点却忽视了

教师编制过小带来的是教师负担过重。教师负担过重必然影响教育质量。反之,要想提高教育质量,就从减轻教师负担入手,首要的是增加教师编制。

一是对现有教师编制重新核定,按需配备教师。

二是减少一线教师流失,保证一线教师人数。

三是严格落实教师专任制,严禁教师兼职兼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