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水分”正在被擠出,2020年這些地方或宣告“漲價大結局”

樓市就像一張海綿,一個個居住需求構成了海綿的主體結構。但海綿孔卻給炒房人留了可趁之機,大量的水分填充在海綿中,樓市變得沉重不堪。

而一旦水分與海綿融為一體,想要擠出水分就是件非常困難的事。

樓市“水分”正在被擠出,2020年這些地方或宣告“漲價大結局”

先來看一組數據,都是公開透明的,足以顯示樓市的難以撼動。

1、 空置率。目前我國空置率已經達到22%左右;

2、 空置房。17年,我國城鎮住房空置率超6000萬套。到2019年,這個數據超過1億套;

3、 人均住房面積。國家統計局公佈我國人居住房面積已經達到40.9平米,按總14億人口計算,那全國住房面積有572億平米,也就是5.7億套住房,按三口平均家庭規模算,已滿足17億人居住需求;

4、 存量。2月底,全國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總量為47213萬平方米;

5、 居民槓桿率。2019年我國居民家庭金融槓桿率已經超過60%,即總家庭資產中有60%為負債;

6、 居民固定資產比例。

我國國民總財富為400萬億,其中有70%在樓市;

7、 房價收入比。一二線城市不談,單64個三四線城市房價,均價超過11000元/平米,房價收入比遠超國際慣例的3-6倍;

8、 上市公司房屋數量。133萬套房子掌握在上市公司手中,總價值約1.5萬億;

9、 開發成本。房企開發成本中,土地約佔40-50%,建安等企業成本佔30%,稅收佔10%,真正歸屬房企利潤只有10%-20%左右;

10、買房人置業動機。2018年調研數據顯示買房人群體中,剛需佔比15%,改善購房佔比26%,投資客佔將近60%。

以上十點,僅僅是羅列的部分公開數據而已。一方面是空置率、空置房、人均住房面積偏高,看似買房需求已經越來越少。另一方面居民負債、槓桿率不斷提升,同時市場存量還巨大。在如此多前提下,過去三年房價卻依然穩步上漲。可想而知,樓市這座“火焰山”是多麼的難以被“冷卻”。

樓市“水分”正在被擠出,2020年這些地方或宣告“漲價大結局”

但是,2020年的局勢與之前的任何一次樓市探底都大不相同。

2008年房價大跌,原因是美國引起的全球範圍內的金融危機。但國家通過4萬億政策為樓市注入“強心針”,08年底房價即開始上漲;

14年房價大跌,原因是普遍庫存過高,樓市遇到史上最大危機。但國家通過去庫存+貨幣化棚改,15年房價即開始回升。

這次有何不同呢?

有人說,今年多次降準、降息、釋放充足的流動性之後,貨幣一定會尋找安全的資產以求避險,比如優質城市的房子。這句話沒有錯,貨幣一定是趨利、避險的。但忽視了很重要的兩點因素,也是今年樓市複雜程度遠超之前任何一次的核心所在。

樓市“水分”正在被擠出,2020年這些地方或宣告“漲價大結局”

購買力大幅縮水,非重點城市水分被擠出

上一輪去庫存,哪些城市樓市最火爆?三四線城市!全國樓市早在2017年起即呈現明顯的冷熱不均現象。上海、北京、南京等一二線城市早在17年即受到嚴格的拿地限價、超限價現房銷售、新房限價等制約,過去2年樓市一直比較平穩。反觀三四線城市,大部分在18年底、19年初才出現局部冷淡現象,甚至部分城市在19年依然延續了火熱勢頭。

對於三四線城市的非自住客群而言,投資渠道單一、其他投資收益率偏低等因素一直存在,因而買房成為少數不多甚至唯一的選擇。而之所以能夠獲利,原因也在於三四線城市庫存快速清空後,市場供應跟不上需求,給了炒房人足夠的市場空間高買高拋、低買高拋。而這有一個大前提是:城市化率快速上升產生了大量需求、貨幣安置的大量需求+供應量短期不足+自住客群掏空6個錢包湊足了首付。前三個因素是供不應求,後一個因素是購買力。

樓市“水分”正在被擠出,2020年這些地方或宣告“漲價大結局”

但三四線城市外來人口較少的現象一直存在,本地需求快速達到階段飽和後,庫存量就會快速上升,造成供大於求的現象。其次受今年特殊事件影響,多個行業大幅受損,收入普遍縮水,購買力下降。兩者疊加下,一方面是市場供應出現過剩,而需求大幅降低;一方面是購買力普遍下降,炒房人屯的房便徹底失去了市場競爭力。

為什麼是徹底失去?三四線與一二線最大的不同還在於:一二線的購房需求一直旺盛,哪怕階段下降也會強勢反彈;而三四線卻呈明顯的階段性,一波“收割”完後,需要一定的時間再次累加需求,且需求是每況愈下的。因為沒有人口流入下,需求是有天花板的,往後只會越來越少。因此,對於三四線的炒房人而言,持有成本始終處在高位,需求卻短期難以形成,拋售一定程度上成為共識。而越拋售,市場庫存越多,價格越可能走低。但假設硬抗不拋售,大部分炒房人的實力又耗不起,忍痛割肉,便成為了必然。

所以,今年大部分城市的水分必然會被擠出。

樓市“水分”正在被擠出,2020年這些地方或宣告“漲價大結局”

內外形勢艱鉅,放水“路徑”有限

08年,之所以4萬億能夠快速奏效,很大程度是源於4萬億帶動了更大的市場規模,並且相當一部分湧進了樓市,且是普遍的流入,大中小城市雨露均霑。而今年的情況完全不同。

1、一方面是海外多個主體經濟受損嚴重,自顧不暇。有人說今年最慘的行業是外貿業,沒錯。而外貿實際就是貨幣的進出口。受限航、限入等影響,雙邊貿易任何一邊均無法完成。即使再來一個4萬億,能夠湧入的“目的地”也有限,能夠創造的市場規模也有限。所以,為什麼是新基建,原因很清楚了。

2、另一方面,國內購買力普遍下降,有人說還有外資。但在更加成熟的外資眼中,能夠避險且不限購的,只有優質城市的優質商辦產品而已,能夠起到的提振房價作用有限。

3、再有一方面,今年2-3月,人民日報、央行等多次表明“嚴格控制資金流入房地產”,這與08年直接針對房地產、大中小城市雨露均霑全然不同。

所以,受今年內外形勢影響+對口放水雙重“打擊”,大部分非優質城市的樓市還能走多久?

樓市“水分”正在被擠出,2020年這些地方或宣告“漲價大結局”

由此可見,對於大部分非優質城市、板塊而言,水分是一定會慢慢擠出的,畢竟大部分城市天花板就那麼高。而今年這場突如其來的內外憂患,則必然將水分擠得更快、擠得更幹。如果不是剛需買房或自住改善,購買的價值是極低的,風險也是較高的。而另一部分的優質城市、板塊,相信是更好的選擇。

希望得到您的關注,如果願意的話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