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蕭蕭》:從蕭蕭的童養媳人生,聊聊三千年"童養媳文化"

沈從文《蕭蕭》:從蕭蕭的童養媳人生,聊聊三千年

導讀

重溫沈從文《蕭蕭》,如沐春風、一氣呵成。其風格迥異獨特,與同時代作品截然不同,沒有上世紀20年代舊中國的苦難煙火,也不似魯迅筆調的沉痛悲憫。沈從文用他生動自然的生花妙筆,勾勒出了一幅湘西清新淳樸的田園牧歌畫卷。也有人說,沈從文的這種謳歌是源於他對家鄉湘西的極度依戀。

《蕭蕭》是沈從文著名的短篇經典,創作於1929年。它描寫的是沒有被汙濁浸淫的湘西農村與童養媳蕭蕭的命運軌跡互相交織的故事。主人公蕭蕭從小失去父母,被伯父寄養在田莊長大,在她12歲時,沒有穿紅著綠的體面,便不明不白、糊里糊塗的做了媳婦,而所嫁的丈夫是剛斷奶的不到3歲的小娃娃。

在蕭蕭情竇初開時,發育良好的她遭人誘騙。因生了個兒子才倖免於死,沒有被沉潭或發賣。兒子12歲時娶了18歲的媳婦,27歲的蕭蕭做了婆婆,新的童養媳宗制在循環的輪迴著。這天,蕭蕭抱著新生兒子毛毛屋前看熱鬧,

如同10年前抱著她的小丈夫,讓人深思。

蕭蕭》通篇充滿"童養媳舊俗"文化情感基調,讓人饒有興致。沈從文以蕭蕭的童養媳命運背景作為作品題材,在清新的田園牧歌裡,週而復始的循環演繹著舊時童養媳的宗制文化,我們來細品。

沈從文《蕭蕭》:從蕭蕭的童養媳人生,聊聊三千年

一、中華三千年以來的童養媳傳統文化,浸透著舊時封建宗制的脈搏,體現了社會進步與文明下的婚姻進化

童養媳,我們並不陌生。在上世紀很多名人家庭中,我們能看到童養媳例子,如蔣介石髮妻毛福梅,徐志摩髮妻張幼儀,齊白石髮妻陳春君,民國才女白薇等。於我們而言,童養媳風俗匪夷所思,但在舊時卻是正常的婚姻文化。

童養媳,是指由婆家撫養的女嬰或幼女,在其養到成年以後,再與男方正式圓房結婚,因此,也叫"待年媳"或"養媳"。記得幼時,我常聽祖輩們在夏日星空下講述童養媳的故事,雖那時懵懵好奇,卻也甚覺有趣,以致現在有人提到"受氣的小媳婦",我會立馬聯想到抽著旱菸袋的爺爺講述的童養媳。

若論童養媳的起源,應追溯到我國西周時期。周代是我國婚姻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媵婚制就是這個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媵婚制是我國最早的婚姻制度,它發展於西周,興盛於春秋,衰落於戰國。

沈從文《蕭蕭》:從蕭蕭的童養媳人生,聊聊三千年

周制漢服婚禮

媵婚制,是指一個女子出嫁,須由奴僕和同姓妹妹或侄女陪嫁,即侄女隨姑嫁,妹妹隨姊嫁,侄女和娣姊共事一夫。周代媵婚制盛行於諸侯國貴族之間,被列入周禮範圍,是貴族們嫁娶的儀文規範,也是貴族階層政治婚姻的重要表現形式。

由此來看,我國最早的"童養媳"前身就是"媵"。

小小普及下:媵的地位不等於妾,在本質上有區別,不能混為一談。但媵的地位也不象我們想象的那麼低,因為女方家族嫁出的是由夫人率領包括媵在內的新娘群體,雖有主次妻之分,卻別於後世妻妾制,畢竟夫人與媵女們同為貴族同姓至親,關係密切,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沈從文《蕭蕭》:從蕭蕭的童養媳人生,聊聊三千年

《羋月傳》正夫人羋姝-劇照

在秦漢以後,帝王們也常用這種舊俗,甄選皇親貴戚的幼女進宮,幼女長成年後即為帝王的妃嬪,或者帝王也可將之賜予子弟為妻妾。

曾經的大火劇《羋月傳》裡就有政治聯姻的媵婚制,雖然電視劇情節並不代表真正的歷史,卻也文化的一種案例體現。

先秦時,楚國庶出公主羋月隨嫡公主羋姝遠嫁秦國,陪嫁的還有其他堂姐堂妹、庶姐庶妹等。秦楚兩國聯姻,目的是讓另一個國家國君有本國的王室血統,如果嫡公主半路病死或生不出孩子,聯姻目的就達不到,因而出嫁的時候孃家會提供許多的陪嫁媵妾,以作備胎。

沈從文《蕭蕭》:從蕭蕭的童養媳人生,聊聊三千年

《羋月傳》羋月隨羋姝去秦國做媵-劇照

實際上,後來羋月等眾姐妹也大多成了秦王的妃子,羋月更從"媵"成為了秦國太后,可見媵婚制在先秦各諸侯國之間的盛行。

童養媳現象的最早記載,是在三國時期。《三國志》曾提到:"至十歲,婿家即迎之長養為媳"。

漢高祖劉邦駕崩後,呂雉為控制兒子漢惠帝劉盈朝權,挖空心思、罔顧人倫的將9歲的外孫女嫁給自己的兒子,12歲剛發育便被呂后強行要求圓房。還有,漢昭帝的皇后上官氏,6歲就被送進宮成為12歲皇帝的妻子,這些都是童養媳性質,可見這種婚姻文化在當時的認可。

"童養媳"的名稱起源及俗約是在宋代。宋朝起歷代均有不少文獻記載童養媳,如《宋史.后妃傳》記載仁宗的所寵幸。在元朝和明朝時,"童養媳"從帝王家普及於社會,在清朝時最為盛行。

小地主或平民往往花少許錢財買來,以節省聘禮。女家貧寒或養媳年幼的,多有遭受虐待。

沈從文《蕭蕭》:從蕭蕭的童養媳人生,聊聊三千年

盛行於清朝的童養媳

民國初年,童養媳仍普遍存在,我們在很多作品能看到童養媳的影子。解放後,由於我國頒佈了婚姻法,以及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和女權意識的高漲,

童養媳現象在有些地區徹底解決。

臺灣的童養媳於1970年開始消失。到了21世紀,我國一些偏遠地區,如福建有的小山村還有近千名童養媳,但相信隨著文明的進步,必然會消逝。

當然,童養媳之所以盛行,究其原因還是舊社會生產力低下,老百姓貧窮落後,生活難以保障。眾多底層人民因家境貧寒而娶不到兒媳婦,就從外地或災區抱養女孩來做童養媳,待其成年就讓她同兒子"圓房"。

但不管怎樣,童養媳現象的存在、發展和消逝,是舊時封建宗制文化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也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沈從文《蕭蕭》:從蕭蕭的童養媳人生,聊聊三千年

盛行於清朝的童養媳

二、 中華傳統"童養媳文化"的縮影折射下,主人公蕭蕭童養媳身份的人生命運軌跡

蕭蕭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20年代,作品開端便點明蕭蕭的童養媳身份,也塑造了她沒心沒肺、純真率性的人物形象。我們來看看湘西童養媳的命運軌跡。

文中開篇提到:12歲的小女子原本是穿紅著綠,被兩伕子架上花轎,離開孃家,要準備做他人母親,要同一個陌生男子同睡一張床,做承宗接祖事。因而有這樣的事,小女子想想就害怕,按例要哭哭就哭了。

這是舊時的哭嫁習俗,童養媳出嫁照樣適用。

然而,蕭蕭做媳婦就不哭,她是另類。因為她從小沒了母親,是寄養在伯父田莊上長大的,終日提著小竹簍在路旁田坎撿狗屎。這讓我想起爺爺講的"撿狗屎"故事,先生的作品很接地氣啊。如此率性單純的蕭蕭,什麼事都不知道,出嫁那日還只道是笑,不羞不怕。

沈從文《蕭蕭》:從蕭蕭的童養媳人生,聊聊三千年

單純的蕭蕭

在她的意識裡,出嫁就是從這家轉到那家。如此,她便成了12歲的無憂無慮的"童養媳",而丈夫是剛斷奶的不到3歲的小娃娃。

從此蕭蕭開啟了她"童養媳"人生。她和小丈夫也是十分有趣,她大丈夫9歲,丈夫叫她"姐姐",偶爾恍惚讓人感覺象是母親帶著兒子。

她成天帶著小丈夫玩,喂他吃東西、親他哄他等,還要勤勞做家務。

在丈夫吃了婆婆的奶而哭到婆婆無形時,她抱他看燈看星光,能讓丈夫破涕為笑。丈夫對於她的情感是依賴依戀、又怕又愛。"童養媳蕭蕭"在這裡扮演的是"丈夫姐姐或母親"的角色。

沈從文《蕭蕭》:從蕭蕭的童養媳人生,聊聊三千年

蕭蕭成天帶著丈夫-劇照

蕭蕭並不同於其他的童養媳,不同於歷史上受盡虐待的小媳婦。她的生活單純而滋潤。湘西的山水和婆家的好活滋養了她,從她1年來身體發育就可明白。

"她象一株長在角落裡不為人注意的蓖麻,大葉大枝,日增茂盛。這小女人簡真象是全不為丈夫設想那麼似的,一天比一天長大起來。"

因此,並非所有的"童養媳"都能遭受到婆家的虐待,蕭蕭自此有了傻人傻福的前奏了。

然而,生活總會不經意驟起波瀾,讓蕭蕭毫不設防。婆家的幫工花狗見蕭蕭日漸亭亭玉立而心生邪意,他刻意接近蕭蕭和小丈夫,教小丈夫唱不正經的山歌給蕭蕭聽,還教蕭蕭唱"十歲娘子一歲夫",小丈夫不懂,但蕭蕭多少懂一點,花狗就這樣慢慢的誘惑著蕭蕭。

沈從文《蕭蕭》:從蕭蕭的童養媳人生,聊聊三千年

1拖著烏黑大辮的,15歲的蕭蕭

連平常不開口的啞巴也說他:"花狗,你少壞點。人家是十三歲的黃花女,還要等12年後才圓房!"

童養媳的弊端已初見端倪。

蕭蕭長到15歲,情竇初開的年紀,高如成人,心卻還是糊塗。家裡能做的事更多了,除了照料丈夫,做著家務,還勤勞能幹、手腳麻利的做其他事,凡事一學就會。但是她生理的成熟,並不代表心智和心理的成熟。

蕭蕭和小丈夫上山打豬草,而花狗卻總有辦法找到他們。因為花狗一唱山歌,小丈夫就會小口一開地和上去,花狗便翻山越嶺的跑來找他們。終於有一天,蕭蕭就這樣給花狗把心竅子唱開,變成個婦人了。

沈從文形容花狗:那花狗,面如其心,生長得不很生氣。

童養媳蕭蕭被花狗誘騙,懷上了花狗的孩子。

她找來花狗商討,她想象爺爺講的城裡女學生一樣自由,逃去城裡幫工。可是花狗是個缺乏擔當的、膽小的懦夫,兩人的討論辦法以花狗的倉皇逃跑而結束。

沈從文《蕭蕭》:從蕭蕭的童養媳人生,聊聊三千年

《蕭蕭》劇照-蕭蕭與小丈夫

蕭蕭肚子愈見大起來,她用吃香灰、喝涼水等方法來除去肚子裡那塊肉,但都以失敗告終。她的大肚子只有丈夫知道,但丈夫對於蕭蕭的情感是怕與愛,比父母還深切。

她想步花狗後塵,一逃了之,去追尋女學生一樣的自由。但還沒逃走,便被家裡人發現,把她捆了起來,丟在灶屋餓了1天。對於家裡人來說,這是一件大事,家裡的寧靜被打破。

按照過去慣例,出了這種丟臉事情,要麼沉潭,要麼發賣。本族人通知蕭蕭伯父前來,事實擺在面前,這位忠厚老實的家長被弄得手足無措。最後決定把蕭蕭改嫁,改嫁費用以賠償婆家。

沈從文《蕭蕭》:從蕭蕭的童養媳人生,聊聊三千年

愁苦的蕭蕭-劇照

但沒有人家要蕭蕭,即使有主顧要來,年底了還不見影兒,她就在丈夫家住著了。如此大家反而釋然,丈夫又同蕭蕭愉快的玩耍。次年二月蕭蕭生了個兒子,團頭大眼,聲響宏壯。大家照農村規矩照料母子兩人,該吃吃該喝喝,歡喜得很。

生下的即是兒子,蕭蕭不嫁別處了。

10年後,她與丈夫拜堂圓房,那時兒子10歲。2年後,12歲的兒子娶了18歲的媳婦,生活在新的輪迴中,循環著童養媳的舊俗,蕭蕭這時27歲已成了婆婆。那年她也有了新生兒子毛毛,她抱著兒子看熱鬧如同抱著當年的丈夫。

童養媳的命運並不總是悲慘的。即便是犯了錯,規矩和舊俗終歸是人定的、是靈活的,只要人們能看得開,這又未嘗不可行。

蕭蕭傻人傻福的天性在純樸民風中得以彰顯。鄉里人性的力量終是戰勝了禮法宗制。

蘇格拉底說過,幸運是機會的影子。身為童養媳的單純的蕭蕭,被花狗誘騙,她是不幸的;但童養媳的她,遇到如此的婆家,又生下了胖兒子,她又是幸運的。

沈從文《蕭蕭》:從蕭蕭的童養媳人生,聊聊三千年

湘西淳樸的民風,澄透的山、水,以及閣樓

三、 童養媳舊制文化的消逝,彰顯社會文明的進步和女權意識的崛起

作品還有一股力量是女學生,旨在揭示文明是啟蒙智慧、剷除愚昧的金鑰匙,只有文明才能突破3000年來傳統道德的制約影響。然而,這種女學生的文明與沈從文筆下的湘西純樸世界格格不入。

存在即為合理,這應是湘西鄉野的人性光芒。

"童養媳文化"從西周至今,歷經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封建根深蒂固之深,令人咋舌。實際上,任何社會文化的產生、發展和消失,都有特定的社會背景,且隨著社會發展而變化。而大多的文化變化應歸因於進步的社會文明。

而今中國由舊社會到了新社會,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婦女地位上升,女權意識高漲,愚昧逐漸剷除,文明不斷彰顯,婚姻更多自主權,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匹配著優秀的社會文明。

因此,童養媳文化的消逝,是另一種先進文化的開始,這本身就是社會的進步。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