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古文中隱藏的天文知識?

賢目閒話


古文中隱藏的天文知識,從先秦時期就有了。先秦到今天快三千年,不知有多少文學作品中隱藏了天文知識。我個人感覺恐怕編本辭典,都要好厚好厚。

既如此,也不必求全,僅談幾個記憶中的例子。

先說個最基礎最廣為人知的,應該是《千字文》開頭的: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外太空是是黑色,土地是黃色。我們所處的宇宙從大爆炸之後的混沌矇昧狀態逐漸變得有序,於是我們看到了太陽的東昇西落,看到月亮的陰晴圓缺,那點點繁星,遍佈於無邊而浩瀚的太空中。

這幾乎是每個人對天文的最初認識,來自人類對宇宙的感性理解。

說到感性理解,就可以說說先秦時期我們的祖先了。可能是因為生產力水平太低,人們沒什麼更多的娛樂活動吧。看天,在先秦時期是一件人人都做的事兒——可以把自己從周圍世界中解放出來,可以讓自己的思緒飛起來,最關鍵的,這事兒不耗費體力,不花錢。

這麼講,可不是亂猜測,而是根據先秦古籍得出的結論。顧炎武在《日知錄》裡曾說:

三代以上, 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農夫之辭也;“三星在天”,婦人之語也;“月離於畢”,戍卒之作也;“龍尾伏晨”,兒童之謠也。

這裡面提到的引文,都來自《詩經》和《春秋》。

“七月流火” 出自《詩經·幽風·七月》。“火”是指“大火”,為二十八宿之心宿二,是我國商代先民觀測天象和確定時序的標準星,所以又叫“商星”。

講到這裡,我們不妨宕開一筆,就可以說說我的偶像杜甫先生了。久別重逢,老友相見,老杜寫下一句: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這裡的“商”,就是《詩經》裡面的“火”。

接著講《詩經》。“流”,是個動詞,也是古代天文學裡的術語,代表向西移動。“流火”就是說大火這顆星,本來屬於東方東方七宿,但到了七月,則會出現在中天偏西的位置上。斗轉星移,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了。

“三星在天”跟手機沒關係,也是出自《詩經》。古文中“三”多做虛指,代表很多。但“三星”的“三”,真的是三顆星星。《詩經·唐風·綢繆》有云:

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綢繆束楚,三星在戶。今夕何夕,見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全詩不解釋,咱們就聊一下里面的天文。

“三星在天”是指參宿三,也就是杜甫詩中的“參”;“三星在隅”指心宿三,“三星在戶”指河鼓三。那麼,顧炎武為什麼把“三星在天”單獨拿出來說事兒呢?原來,“參”跟“商”一樣——再次致敬我的偶像杜甫——是中國古先民觀測星象的標準星,在夏朝使用。

“月離於畢” 還是出自《詩經》,不過不是《國風》了。《詩經·小雅·漸漸之石》有云:

月離於畢,傅澇沱矣。

“畢”指畢宿,也是二十八宿之一,也叫“天口”,由金牛座的八顆星組成。

最後咱們說說“龍尾伏辰”。這四個字出自《左傳》:

童謠雲:丙之晨,龍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旗,鶉之賁賁,天策焞焞,火中成軍,虢公其奔。

仍然不解釋全句,單說天文。

“龍尾”即尾宿。因為尾宿是東方七宿中的第六宿,東方的代表神獸是青龍,所以稱作龍尾。“辰”也是古代天文術語,指日月交會。在夏曆中,每月的初一為朔日,日月交會。“伏”就是埋伏隱藏。“龍尾伏辰”就是說日月交會的時候,太陽在尾宿,因為太陽太亮,所以尾宿就看不到了。

咱們從先秦古籍中就找到這麼多有趣的天文知識,中國古典文學浩如煙海,能講的就更多了。仔細看看圖中的二十八星宿,但看名字,估計就能讓你想起很多句子,比如“星分翼軫”,“龍光射牛鬥之墟”;比如“騎箕尾,而比於列星”……



中國文化包羅萬有,詩歌也包羅萬有。一套二十八星宿,就把文章和詩歌串起來;幾個句子,就把千年的時間拉近了。

這就是文化的魅力!


望月舒心


你好,關於古代對天文現象的研究最著名的莫過於《淮南子》中的天文訓的記錄:

太微者主朱雀,紫宮執鬥而左旋,日行一度,以周於天。日冬至峻狼之山,日移一度,凡行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而夏至牛首之山。反覆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成一歲,天一元始,正月建寅,日月俱入營室五度。天一以始建七十六歲,日月復以正月入營室五度無餘分,名曰一紀。凡二十紀,一千五百二十歲大終,日月星辰復始甲寅元。日行一度,而歲有奇四分度之一,故四歲而積千四百六十一日而複合。


以上段落,精確的描繪了地球以及太陽運轉的週期。

繞太陽一週分為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每天運動一度的距離。這也就是一年要分365五天,多出來的四分之一度,形成了四年為一閏年,也就是閏年會多一天的現象。還有描繪觀察北斗七星,每天向左旋轉一度,轉一百八十二點五度的時候正好到夏至也就是半年。冬至時勺子柄指向的是最南方的山,夏至時指向的是最北邊的山。


淮南子中記載了很多天文現象,並且把這些天文現象和我們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五行等相關聯,記載了有很多依據天文現象確定東西南北方位的方法。也有很多確定距離,時間等方法。書中有很多天人相應的哲學思想。

這本書是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相信閱讀它一定會讓你瞭解很多古人對天文 地理等領域的研究 。

以上是我對問題的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三智論道


《千古文》是一篇真正的千古奇文,裡面涉及的知識非常豐富,今天我們說說《千古文》裡面“日月盈昃,辰宿列張”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太陽東昇西落,有正有斜,月亮晝隱夜現,太空無邊無際,星辰佈滿浩瀚太空,神秘無限。

王勃的《滕王閣序》:“物華天寶,龍光射鬥牛之墟”。“鬥牛”是二十八宿之中的兩宿。“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為觀測日、月、五星運行所到的位置。王勃這句詩是說物產華美有天然的珍寶,龍泉劍光直射鬥宿,牛宿的星區。

《詩經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東官蒼龍七宿中的心宿。七月相當於公曆的八月,流火是說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漸西落。

《唐睢不辱使命》:“夫專諸之刺王僚也,慧星襲月”。慧星俗稱掃帚,慧星襲月即慧星的光芒掃過月亮,按迷信的說法是重大災難徵兆。

古代文學中隱藏天文知識的太多了,這都是古代人民的聰明和智慧,是珍貴的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