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會的“品”呢?


雙十一後兩天,唯品會如期發佈了Q3財報,不出意外的交出了28個季度持續盈利的成績。


然而,一個不容忽略的事實是,唯品會上市7年來,市值從高峰期的178億美元跌至如今的76億美元,

硬生生被腰斬。

不過好在唯品會起點低,市值最低時不足3億美元,Q3財報發佈會上,唯品會高管們的發言,可以用傅園慧當年接受採訪時的那句名言代替:

“我很滿意我已經用了我的洪荒之力”。

自從電商界有了馬爸爸,這個行業裡要想撕開口子,註定不能走尋常路。


而電商界的“清流”唯品會,從成立就與眾不同。


唯品會在金融危機時,靠著引入“奢侈品特賣”,給大牌清尾貨,收穫了一票中產的消費者。


那時候大家都變窮了,有這麼一個“良心裝逼”的機會,很多人無法拒絕。“特價大牌”給了唯品會一個巨大的光環。

只是後來,光環成了緊箍咒。

2012年,唯品會流血上市。


2012年到2015年,唯品會一路高歌猛進,營收增速分別為204%、138%、123%,市值在2015年最高達到200多億美金。


不過人生都是起起落落落落落,在唯品會錯過了2015年互聯網行業的合併大潮以後,在商戰中連連失利。


成也蕭何敗蕭何,“特賣”就是唯品會的蕭何。


起初服裝行業的產量暴增,導致各個品牌有一堆滯銷的商品,唯品會乘機扶搖直上。可隨著服裝行業的互聯網滲透率趨於穩定,競爭對手的激增以及按需供給的推廣,清尾貨漸漸失去了競爭力。


畢竟有頭有臉的大牌是不願意隨便打折的,前些日子臘梅不是才打臉拼多多。

“特賣”的光環開始變成一個巨大的天花板。

雖然唯品會現在每天售賣的品牌數仍在增加,甚至達到了三位數之多,但大多都是二三線的品牌,這些只能吸引二三甚至四線城市的普通小青年,對於大量具有極強購買力的一線城市女性吸引力太弱。


目前來看,唯品會苟延殘喘的奢侈品特賣搶購,更像是為了維持自己的面子。


唯品會為此也是沒少下功夫的。


在2014年的情人節,唯品會與樂蜂網喜結連理,樂蜂網還說自己要為“他”生很多個孩子。只可惜有情未必白首,同去常不同歸。

今年9月樂蜂網正式關停。

在擴展品類上,唯品會還從一開始的“奢侈品特賣”的高端市場,轉變為中端市場,擴展了美妝,母嬰產品等品類。


與此同時唯品會也開始大力營銷,頻繁的在各種節目,影視劇裡露面,最後都只落了個“硬廣”的慘淡收場,每次大力營銷之後帶來的收益都很短暫。


可能是毒燕窩吃了上頭,唯品會的官博在2017年清空消息,給自己一個“。”。老闆宣稱

這是對過去的一個告別,是新的開始。

唯品會從當初單純的“特賣”變成了“全球精選,品牌特賣”,就像阿里的“雙十一”,從簡單半價到複雜得像數學考試一樣,糟老頭子壞得很。


更新了口號以後,網站上的產品在全球買手的努力下,變得亂七八糟,知名大牌不見多,一堆“精選”雜牌橫空出世。


你別不把雜牌當品牌。微信就有句名言:

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

所以某種意義上,唯品會加入騰訊系陣營不是偶然的。


承諾著折扣,實際上就是抬價以後再降價。真正的“大牌”還可能是假的,消費者還常常投訴無門,官方甚至出了專門的應對話術。


看來“我為自己代言”的前車之鑑,是不太夠啊。雖然賣著一看就是古奇的抄襲款,但也是正品啊。


畢竟唯品會對於正品的定義就是:

有自己獨立的品牌,產品質量沒問題。

抄襲的鞋子又不會讓你摔跤,越南的燕窩也不會吃死你,假茅臺也對人體無害,問題不大。


你狗哥的朋友貓司徒唯一一次在唯品會購物,是聽信了唯品會的廣告:

好貨不貴。

他買了一雙皮鞋,原價1680、打完折504。貓司徒很高興,直到三個月後皮鞋開膠,意外地發現app上價格還是令人驚喜的504。


你狗哥只好安慰他:“問題還是太便宜,要是再貴一塊錢怎麼會開膠?”


貓司徒聽了深以為然。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好貨沒便宜,便宜沒好貨”。

不是每一個電商都叫拼多多。

據說唯品會只退爛貨,不退假貨。儘管如此,唯品會的退貨率還盤桓在30%左右。

從近兩年來的總運營支出來看,唯品會最大花費一直是履約費用,佔總支出的一半左右。

2016年,周杰倫夫婦先後為唯品會代言。怎麼看都是周童鞋做了一筆虧本生意。

周氏夫婦雖然不是閏土夫婦,但眾所周知,周杰倫陪老婆看巴黎時裝秀都能在現場睡著,賢惠的天王嫂替小公舉辯解:

他只是眼睛小。

小眼睛的杰倫能替粉絲分辨得出正品麼?


從2017年開始,大家都叫唯品會是“天選之子”,騰訊和京東兩位大佬入股,帶來了8.6億美元的支持。


別眼熱,當你沒用的時候,認識誰都沒用,唯品會的“贊助”也是靠實力吃飯。


騰訊和阿里本就是對頭,京東的主要客戶又是一堆科技直男,全身都是粉色的唯品會將他們深深吸引。三方不過是互利互惠,各取所需罷了。


都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唯品會這股“清流”偏不。


去年下半年,前期吃力不討好的唯品會,開始吃回頭草了。


迴歸特賣以後的唯品會,連續27個季度盈利,這在電商領域裡不多見。可唯品會的實力不復當年,他早已不再是第三大電商了,拼多多早就在唯品會掙扎的時候趕超,現在唯品會的市值只有拼多多的15%左右。


唯品會可是員工公認的養老公司啊,怎麼會著急呢?


消費者在哪,市場就在哪。迪奧都找趙麗穎拍英文廣告,拓寬國內市場了,阿里,京東和拼多多也在下沉市場的盛宴裡狂歡。


阿里今年實物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2%,這大大得益於“聚划算”重新迴歸,低線城市和農村等下沉市場的貢獻。


今年二季度京東收入為1502.8億元,同比增長22.9%,其中三線及以下城市貢獻新增用戶佔比超70%。


拼多多就更不用說了,“消費降級”的代名詞,大家都沒少“砍一砍”,Quest Mobile發佈的報告顯示,截至6月底,拼多多下沉市場用戶同比淨增7220萬。


今年618期間,拼多多聯合品牌商推出“百億補貼”之後,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300%。


反觀唯品會,這個本來就衰弱的垂直電商,花了兩年的淨收入,29億收購杉杉商業,打算聯合自己的線下店和唯品倉,投身線下經營。


揣著“夢想還是要有,萬一實現了呢?”的座右銘,唯品會線下店在去年10月於北京開了首店後,又陸續打卡了廣州、長沙、武漢、杭州等城市,

定下了今年底要在全國開1000家的 “小目標”。

可惜現在已經沒了下文。就像2017年唯品會嘗試進入新零售領域,10月份在廣州開出第一家品駿生活生鮮社區店,然後開到第八家店就戛然而止。


說是線下店,看起來就是個清庫存的地方。看著窮酸,逛起來更酸爽。要知道,唯品會廣州總部辦公室據說是1200平方米,裝修時尚。創始人沈亞曾說過:“我們要和知名品牌打交道,太寒酸了沒人願意和你做生意。”由此可見,

尾貨也講究體面。

雖然目前市場上實體店的成本回收週期越來越長,各路專家也不看好,但是唯品會老闆還是很自信的。


市值4750美元的阿里也在做特賣,轉到線下也是正常。不過,按照目前的搞法,線下真能救得了掙扎在增長困境中的唯品會嗎?


說起唯品會,有人驚歎“唯品會還活著!”


它不止活著,還活的孤高,還帶著聚美一起活著。


不知道是不是唯品會對電商的理解過於獨特。沒有“品”的唯品會,究竟還可以走多遠?


原創不易,求轉發,求點“在看”,覺得好請關注~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