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 017 孔融讓梨

孔融讓梨

孔融四歲,與諸兄同食梨,融獨擇小者,

父問故,融曰,兒年幼,當取小者。

小古文 017 孔融讓梨

這篇小短文很短,意思也淺顯易懂。

大家都覺得這個故事主要表述小孩子應該謙讓,

為了避免獨生子女成為"小霸王",

經常拿這個故事來教育孩子。

也有人覺得現在新時代了,

按照"孔融讓梨"教育出來的孩子,

莫不是一個受氣包?

所以孔融讓梨這種古代文化糟粕,還是要早早丟掉。

那麼孔融讓梨真的是糟粕嗎?

讓我們抽絲剝繭,尋找食物的真相吧。

小古文 017 孔融讓梨

【孔融是誰】

人常說中國沒有千年的世家。

如果不那麼嚴格的看,孔家勉強算是中國唯一的千年世家。

小古文 017 孔融讓梨

而孔融,就是孔子的二十世孫。

孔融生活在東漢末年,正是黃巾軍肆虐時期;

他擔任北海相,供伐黃巾軍,被虐;

後來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也有他一號;

小古文 017 孔融讓梨

再後來和曹操不對付,老是罵曹操;

最後被曹操殺害。

可以說,孔融秉持儒家學說用於亂世,

和他的先祖孔子在春秋戰國之交推廣儒家學說一樣,

很難被統治階級採納。

不合時宜,加上志大才疏,人生自然沒有好的結果。

【如何理解孔融讓梨】

首先,孔融讓梨表現的不僅僅是"讓",而是"悌"。

所謂的"悌",就是尊重兄長。

所以孔融的"讓",不是被動、被迫的,

而是主動地、發自內心的尊重。

那麼從儒家思想來看,難道哥哥就應該理所當然的享受弟弟的尊重了嗎? 朱子家訓中寫道: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

也就是說,當兄長所珍貴的是"友",愛護弟弟。當弟弟所珍貴的是"恭",尊重兄長。 如果兄不友,則弟不恭,這就是道德教化,父母應該培養孩子養成的習慣。

現代人如果事事都從自己是否吃虧著眼,那麼自然會覺得孔融太傻,自然無法理解孔融的言行。

中華文明的擴張異於西方,是以血脈、宗族為基礎進行擴張的。因此儒家學說也就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順和朋友有信為人倫。

雖然說過分強調拔高某一種品德會帶來行為的扭曲,但是本質的這些不是糟粕。

最後用《菜根譚》的一段話來結束吧 :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縱做到極處,俱是該當如是,當不得一毫感激的念頭。

如施者任德,受者懷恩,便是路人,便成市道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