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肺結節篩查 將肺癌扼殺在萌芽

9月20-21日,2019中原肺結節診治論壇在鄭州召開,會上河南省健康科技學會肺結節多學科診治專業委員會成立,鄭州人民醫院為主委單位,旨在通過該平臺推動我省肺癌早診早治工作的全面發展,力爭降低肺癌死亡率,為健康中原建設做出貢獻。據悉,此次是鄭州人民醫院連續第三年舉辦“中原肺結節診治論壇”,邀請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影像科張國楨教授等省內外多名專家共同探討肺結節的影像診斷、手術、放療及介入治療等問題,為對抗肺癌建言獻策。

重視肺結節篩查 將肺癌扼殺在萌芽


肺癌在我國發病率很高,每年新發肺癌約78.7萬人,因肺癌死亡約63.1萬人,發病和死亡人數居惡腫瘤之首,已經成為嚴重危害居民健康的“殺手”。然而,肺癌也是可以預防的。“一個肺結節從1毫米大發展為一個1釐米的腫瘤,大概需要10年的時間,通過早期發現肺結節,也就是肺癌的早期病灶,早診斷早治療,能夠將其扼殺於萌芽狀態,有效預防肺癌的發生。”張國楨在報告中說。

重視肺結節篩查 將肺癌扼殺在萌芽


通過低密度螺旋CT及時進行肺結節篩查,尤其是高危人群,是早期介入的最有效手段。“高危人群主要指45歲以上,長期吸菸或者接觸二手菸、三手煙的人群,有家族史的人,長期接觸汽車尾氣、甲醛、油煙等有害氣體的人,需要定期進行檢查。”張國楨建議。

是不是一旦發現肺部長了結節,就是肺癌呢?“發現結節也不必慌張,有的發展緩慢,只需要定期隨訪,不會有什麼影響;即使確診是早期肺癌,通過手術等手段及時治療,也能夠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張國楨說,在這個過程中多學科診療就非常有必要,通過影像學、外科、病理學的通力合作,能夠為患者帶來更加精準的診療服務。

論壇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病研究所所長白春學教授,張國楨教授等大咖進行了學術講座、手術示演、影響分析等精彩報告,為現場500多人帶來一場學術盛

(通訊員 潘黎黎 畢佳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