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啃指甲”,是“行為退化”的表現,兩大危害媽媽早干預

口腔敏感期的孩子愛吃手是自然的生理現象,但很多孩子即便是到了學齡階段,仍舊還改不掉“啃指甲”的壞毛病。

看似不講衛生的壞習慣,要引起廣大家長高度警惕,因為這屬於行為退化表現,長期“啃指甲”不改,對孩子將來有兩種危害。

​案例:

肖強雖然品學兼優,但一直以來都改不了“啃指甲”的壞毛病。

肖媽媽批評過他很多次,每次都是擺出了衛生大道理:啃指甲會導致細菌進入腹腔,引起腹瀉。長期啃指甲還會造成牙齒畸形、牙齦損傷等。

孩子喜歡“啃指甲”,是“行為退化”的表現,兩大危害媽媽早干預

面對肖媽媽苦口婆心的勸說,肖強總是充耳不聞。

是人都有缺點,也許孩子成人了就好了。抱著這樣僥倖的心態,肖媽媽也不再阻止肖強的行為。

但誰也想不到,在小學畢業考試那年,肖強發揮失常,肖媽媽忍不住多嘮叨了幾句,肖強的情緒轟然倒塌,做出了用頭撞牆的激烈行為,鬧得不可開交。

事後,肖媽媽帶著孩子去見了心理醫生,誰也想不到心理醫生告訴肖媽媽,肖強的行為屬於輕度抑鬱表現。

孩子喜歡“啃指甲”,是“行為退化”的表現,兩大危害媽媽早干預

醫生還說,其實孩子的抑鬱並不是一剎那間的爆發,而是日積月累,平日裡肖強有愛啃指甲的習慣,就是存有負面心理隱患的表現。出現類似於啃指甲的行為徵兆,排除生理性習慣的因素外,家長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早干預、早治療。

醫生的一席話,讓肖媽媽悔不當初。

吮吸手指是孩子打從孃胎裡帶出的習慣,隨著孩子逐漸成長,渡過了口腔敏感期後,這個習慣隨之更改。

孩子喜歡“啃指甲”,是“行為退化”的表現,兩大危害媽媽早干預

如果年齡增長,孩子仍舊保留了啃指甲的壞習慣,那麼可能是孩子找不到其他方式來處理自己的焦慮與恐懼情緒,下意識啃指甲成為了他們獲得安全感、發洩情緒的渠道。

而長期啃指甲除了衛生情況讓人擔憂外,這也是行為退化的表現。

對孩子有兩大可以預見的危害:

危害一:

孩子依賴於啃指甲來發洩情緒,但真正的心理隱患沒有得到解決,長大成人後心理較弱,抗壓能力差,情緒易激動,還容易誘發其他心理疾病,而且啃指甲的生理習慣也難以得到改變。

孩子喜歡“啃指甲”,是“行為退化”的表現,兩大危害媽媽早干預

危害二: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隨著孩子成長,內心承受力變得強大,能夠自我克服心焦慮、缺乏安全感等問題,但啃指甲的生理習慣性動作者難以改變,對健康埋下較大的隱患。

除了嬰兒時期吮吸手指是學習技能、探索世界的方式外,任何時候的孩子啃指甲都應該進行糾正。

家長該怎麼做好呢?

1、 分散注意力

多數時候,孩子啃手指是因為百無聊賴的情況下發生,所以當孩子閒時啃手指的時候,家長就可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給孩子安排其他豐富多彩的活動,多接觸外面世界的精彩,儘可能不要讓孩子處於“空窗期”,孩子就想不起來啃手指。

孩子喜歡“啃指甲”,是“行為退化”的表現,兩大危害媽媽早干預

2、提供其他的減壓形式

很多時候孩子啃手指是一種減壓方式,因此要改變這個“壞毛病”,聰明的父母不妨提供孩子其他的減壓方式。譬如:給孩子買一些塗色書,讓孩子通過塗鴉的形式來緩解內心的緊張。

3、 多給孩子陪伴

正所謂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現今的孩子物質生活富裕,但為了生活打拼的父母,卻很少抽出時間真正陪伴孩子成長,以至於孩子內心寂寞,渴望關愛。所以要建立孩子內心的安全感,真正更需要是來自於父母的親子陪伴。

孩子喜歡“啃指甲”,是“行為退化”的表現,兩大危害媽媽早干預

啃指甲雖說只是孩子生理行為的一種表現形式,但歸根結底是孩子的心理原因影響。聰明的家長決不能只是粗暴制止孩子的生理行為,而是要從中瞭解孩子內心的本質需求,才能做到一勞永逸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