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吹響美麗鄉村建設“集結號”

高原吹響美麗鄉村建設“集結號”

2019年河南縣舉辦的那達慕大會吸引許多遊客前往,活動結束後草原上滯留了大量垃圾,當地牧民群眾自發留下來清理垃圾。河南縣宣傳部供圖

高原吹响美丽乡村建设“集结号”

3月26日,河南縣一家超市裡,售貨員將群眾買的東西裝進紅色的布袋子。本報記者 王臻 攝

高原吹响美丽乡村建设“集结号”

3月26日早晨,環保工人正在河南縣城的馬路上清掃垃圾。本報記者 王臻 攝

高原吹响美丽乡村建设“集结号”

湟源縣波航鄉麻尼臺村前乾淨的公路。本報記者 王臻 攝

高原吹响美丽乡村建设“集结号”

3月25日,湟源縣波航鄉麻尼臺村寇永秀正在打掃自家的農家小院。

我省是全國最大的產水區和水源涵養區,被譽為“三江之源”“中華水塔”,是全國重要的生態屏障。作為國土面積大省、生態大省,我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3月10日,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印發了《關於通報表揚2019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深入開展2020年村莊清潔行動的通知》,對全國106個措施有力、成效突出、群眾滿意的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予以通報表揚。我省湟源縣、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榜上有名。

榮譽的背後是全省高位推動、全面部署的政策支撐,以村莊清潔行動作為突破口,全面動員、全面開展、全域覆蓋。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3515個行政村和遊牧民定居點垃圾收集、轉運設施配置;農村生活垃圾得到處理的村莊佔全省行政村和遊牧民定居點總數的78%。

一個是湟水河上游的交通咽喉古城,一個是位於九曲黃河第一彎南端的全國面積最大的有機畜牧業生產基地,從種田農戶到放牧牧民,兩個清潔行動縣,以有力的措施、突出的成效,吹響了我省美麗鄉村建設的“集結號”。

從縣引導、鄉鎮實施、村管護,看湟源環境蛻變之路

2013年,在湟源縣政府的協調下,湟源縣波航鄉麻尼臺村實施了整村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大部分村民被安置到距離縣城1.5公里處的納隆村和納隆口村接合部,緊挨公路邊。

3月25日早上9時,記者來到麻尼臺村,站在村活動廣場向公路對面望去,統一的磚紅色大門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門前的水泥硬化路幾乎看不到垃圾和塵土,路兩邊有專門的排水道,環保員白生英正在清理垃圾。廣場一側一個大型垃圾桶不同於之前見到的,既沒有難聞的氣味也沒有堆放成山的垃圾,周圍是乾淨的泥土,桶裡也只有少量垃圾。

湟源縣波航鄉黨委書記李怡青介紹說:“像這種大的垃圾集中收納點,50戶一個,儘量放在農戶集中的地方,垃圾滿了,環保員會與垃圾場聯繫,及時進行清理。”

除了每週五村裡的環境保護日,每天村民在打掃好自家門前衛生的同時會自發打掃巷道公共衛生,這種自發性源於環境變好帶來的益處。

今年52歲的寇永秀和丈夫劉誌慶在自家院裡開了7年農家樂,小有名氣,而生意的紅火不僅是兩口子手藝好。“以前在山上住,沒有垃圾車也沒有排水道,集中堆放的垃圾經常無人問津,生活汙水也隨地潑灑,那時候一颳風,黃土夾帶著塑料袋吹得到處都是。再看看現在,街道里看不見塑料袋,垃圾桶聞不到異味,我們有水廁,有排水道,還有專門的環保員,在乾淨的環境裡生活,自己心情愉悅不說,客人也願意來,這可比住樓房舒服多了。”勤勞的寇永秀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打掃巷道衛生,然後把農家小院收拾得乾淨整潔,等待客人的到來。

環境治理的長效機制就是發動好群眾,培養良好的環境意識。“自開展全國村莊清潔行動以來,波航鄉圍繞改善居住條件、完善公共設施、整潔村莊環境、提升村容村貌開展工作。目前,全鄉河道治理2000餘米,栽植苗木花卉5000餘株,清理河道違法建築14處,臨河拆除公共廁所五處,有保潔隊伍14支。同時,通過週五環境保潔日,動員在家的黨員和群眾積極參與到衛生整治活動中來,群眾積極性提高了,基本上改善了農村髒亂差的現象。”李怡青說。

與麻尼臺村一樣,湟源縣東峽鄉新民村易地搬遷的村民也在越來越方便、越來越優美的環境裡過好日子。告別了以前的髒亂差,現在家家都有水廁,村裡的汙水處理站更是解決了原來汙水亂倒、汙染湟水河的問題,村裡還為來往的遊客修建了公廁。

從工作機制入手,措施保障入題,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助力鄉村振興”為導向,以“縣引導、鄉鎮實施、村管護”為思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直是湟源縣重點工作之一。“我們制定了《湟源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實現了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全覆蓋、全保潔、全收集、全處理,生活垃圾清運率達到100%。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全面啟動以來,率先完成146個村的‘多規合一’村莊規劃,實現了村莊規劃全覆蓋,調動了村民在農村人居環境中的主體作用。”湟源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利青介紹道,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集中開展“全縣2019年春夏秋冬四季村莊清潔行動”,共清運垃圾3.58萬噸。

16年“禁塑”,河南打下環境改善堅實基礎

綠色是青海的生態底色,也是河南蒙古族自治縣發展的靚麗幸福色。

3月底,雖然春天已經來臨,但海拔3600米的河曲草原還未返青。公路兩邊綿延的黃色草場在湛藍的天空下顯得遼遠而美麗。

地處三江源自然保護區腹地,河南縣是全省境內草原保護最好的地區。

驅車駛進河南縣城,從寬闊的柏油馬路到擁擠的小巷窄街,“乾淨”是惟一的形容詞。記者發現所見之人手裡都提著一個紅袋子。“這是16年前政府頒佈‘禁塑令’後,塑料袋的替代品,可循環使用、易降解的布袋子。”河南縣農牧水利科技局局長張鵬飛告訴記者。

2004年以前,河南縣城到處垃圾滿地,草場網圍欄上掛滿了各種塑料袋,遇到大風天氣,塑料袋滿天飛。不易降解的塑料袋不僅嚴重汙染草原生態,還危及到了牛羊健康。

2004年,禁止銷售、提供、使用塑料袋被列入《河南蒙古族自治縣自治條例》;2016年,限制使用難以降解的一次性日用塑料品被納入《河南蒙古族自治縣生態環境保護條例》。

從小在河南縣長大的尕藏卓瑪深有體會:“不管是自己家還是商店、超市,不用塑料袋已經成了我們的生活習慣,家家都有紅布袋子,都會有意識地循環使用,看著這幾年草原越來越美,我們更意識到保護生態是責任也是義務。”

罰款、監管、出資定做纖維布袋,政府一系列硬措施,讓“禁塑”成為河南縣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部分,通過“禁塑”工作的不斷延伸,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生態有機畜牧業取得長足發展,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把生態保護自覺放在生產生活的第一位,也為河南縣村莊清潔行動打下深厚的群眾基礎。

在河南縣優幹寧鎮荷日恆村歐拉羊繁育基地,村民正在羊舍將羊糞裝進袋子,等待專人收肥。作為畜牧大縣,牲畜糞便清理是清潔行動的重要工作之一。

“現在一袋羊糞能賣兩元錢。”張鵬飛說,沒有通過人工干預的牲畜糞便降解時間很長,並且大量糞汙對於牧民來說是一種負擔,原來哪有坑填到哪,處理不好會汙染草原,現在標準化養殖,合作社集中收集牛羊糞便,賣給有機肥廠製作有機肥,經過加工的肥料不僅綠色環保,而且降解速度快,有利於草的生長。

清理牲畜養殖糞汙等廢棄物5000餘噸,清理河道沿線垃圾20餘噸,實施鄉村道路硬化300餘公里,結合廁所革命三年行動方案,2019年建設完成交通沿線等改廁任務1327座,全縣發放分類垃圾箱5000餘個,垃圾桶1000餘個,有效改善牧區人居環境……

始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面貫徹落實“一優兩高”“打造山水黃南、高質量推進‘三區建設’”戰略部署,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基本方略,河南縣以“禁塑令”治理“白色汙染”,以環境綜合整治,打造“全域無垃圾示範縣”、以縣級幹部責任田、“清河行動”、“環境日”等一系列創新舉措努力改善人居環境,推動河南縣生態文明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