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筛查这样做

子宫内膜癌筛查这样做

子宫内膜癌(EC)是起源于子宫内膜上皮的恶性肿瘤。

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一30%,主要见于60岁左右的绝经后女性。

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EC主要发生于绝经后妇女,但也见于年轻患者,仍有15%~25%患者发生于绝经前的女性。

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

研究显示,初潮早、绝经期的延迟、未孕未育、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他莫昔芬等激素类药物的使用、遗传因素等与EC发病有关。

筛查对象

推荐所有年龄≥50岁的女性需进行子宫内膜癌的筛查;年龄<50岁,但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可在医师判断下选择性接受筛查。(1)异常子宫出血,尤其是绝经后阴道流血。(2)35岁以上具有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高危因素或有恶性肿瘤病史或家族史(尤其是乳腺癌、结直肠癌、女性生殖肿瘤)的女性。(3)曾进行或正在进行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或因其他疾病使用或正在使用米非司酮、他莫昔芬的女性。(4)>30岁且肥胖(BMI≥28)、糖尿病、高血压。(5)排卵障碍(PCOS、不孕等)或初潮<12岁。

筛查周期

一般推荐筛查周期为1年;有异常情况下,可根据情况更改筛查周期或进行下一步检查。

诊断和预防

经阴道超声检查是一种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筛查方法。筛查仅建议用于高风险人群,如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Lynch)2 型患者,在完成生育任务后进行预防性子宫切除术。

活检和经阴道超声检查建议从35岁开始每年进行。Lynch 2型突变基因携带者应在40岁时考虑行预防性子宫切除术加双侧附件切除术,以预防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并最好使用微创方式。

子宫内膜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完成后,需要评估肿瘤大小、转移病灶和围术期风险。

血清 CA125 可能有助于诊断晚期内膜癌,并可用于随访。 胸部和盆腔、腹腔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可能有助于高危患者确定手术方法。

筛查策略

根据目前比较成熟的EC高危人群选择、筛查方式等,总结出筛查策略如下图:

子宫内膜癌筛查这样做

参考文献:

1. 金碧霞, 孔为民. 《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8癌症报告: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解读[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10).

2. 王秀琪, 孙智晶, 郎景和. 子宫内膜癌的筛查[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9(11).

子宫内膜癌筛查这样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