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傳染病防控知識


春季傳染病防控知識

一、傳染病的概念

傳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蟲感染人體後使機體患病或攜帶病原,而且可傳染他人的特殊感染病。

二、為什麼春季易發傳染病?

春季萬物復甦,各種病原微生物也迅速生長繁殖,而人體在春季皮膚腠理開放,抵抗力弱,尤其持續陰雨,氣溫偏低,室內通風不良,各種病原微生物更容易乘虛而入,使人得傳染病。

三、春季易發哪些傳染病?

  春季最易發生呼吸道傳染病,其次是腸道傳染病。呼吸道傳染病以流感、麻疹、流腦、流行性腮腺炎、水痘、肺結核、腥紅熱等多見,腸道傳染病則以急性甲、戊肝、感染性腹瀉、食物中毒等多見,這與飲食不潔有關,當然一些少見的傳染病也會不時來襲。 

四、常見傳染病的特徵及防治

1、流行性感冒。

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分別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常突然爆發,迅速蔓延,波及面廣,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南方多發生在春夏季和冬季。流感發病率高但死亡率低,感染率最高的為青少年及老年人,高危人群為年邁體弱或帶有慢性疾病患者。流感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傳染源,發病前後約7天都有傳染性。預防方面要及時接種流感疫苗,加強開窗通風,流行期間儘量不去人群密集地。治療方面要去傳染病醫院短期隔離,並予以抗病毒及預防細菌感染,小兒、老人等抵抗力低者要特別小心。

2、麻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發疹性傳染病,小兒多見,成人感染則症狀很重,以冬末春初為多。臨床上以發熱、上呼吸道炎(卡他徵)、及全身丘疹為特徵,傳染性極強,在人群密集的小學及幼兒園容易發生流行,出疹前後5天內有傳染。預防方面要接種疫苗,如果母親檢查沒有抗體,在生小孩之前也要接種疫苗,以達到母嬰保護;加強開窗通風,儘量不去人群密集地,儘量不接觸麻疹患兒非常重要;一旦懷疑馬上去傳染病醫院就診很必要,可以縮短療程,避免不幸事件的發生。

3、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

由腦膜炎奈瑟氏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性疾病。臨床表現主要有急性發熱、劇烈頭痛、噁心、嘔吐、頸強直、畏光、皮膚瘀斑等,嚴重者昏迷、抽搐、休克等,易造成死亡。預防方面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勤洗手、打噴嚏、咳嗽時使用手帕,不直接面對他人等,可以減少傳播、感染的機會;改善居住、工作環境,並經常通風換氣,特別是幼兒園、學校、工地等人群聚居地區;接種疫苗;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出現臨床表現後,即去醫院就診以減輕症狀、防止死亡;保護接觸者,出現病例後,對家庭成員、醫護人員及其他密切接觸者密切觀察,一旦出現發病跡象(發熱),即應進行治療,以免延誤,密切接觸者要在醫生指導下預防性服藥。治療:專業性很強,一定要到傳染病專科醫院就診,除予以抗菌素外,重點防治循環衰竭與呼吸衰竭等致命性危重症。

4、流行性腮腺炎(簡稱流腮)。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主要在兒童和青少年中發生,尤以5―15歲患者較為多見,常在託兒所、幼兒園、學校和新兵中爆發。臨床表現一側腮腺腫大或兩側腮腺同時腫大,局部疼痛、過敏,開口及咀嚼時疼痛明顯,進食後加劇,常可波及鄰近的頷下腺、舌下腺及淋巴結。預防方面早期發現患者,早期進行隔離;應用減毒活疫苗噴喉、噴鼻及氣霧免疫,保護力達100%,孕婦要特別保護。治療方面應注意口腔清潔,清淡飲食,忌酸性食物,多飲水;對高熱、頭痛、嘔吐者,應給予解熱止痛, 脫水劑等對症治療;可用清熱解毒;局部敷用消腫止痛藥;對重症患者或同時伴有腦膜炎或睪丸炎者,要住院治療。

5、急性甲肝。

多見於青少年,黃疸型較多,一般先有3-7天左右的低熱、痠痛、尿黃、納差或腹瀉,接著出現黃疸及肝功能損害。經過傳染病專科醫師治療大多2―6周恢復。預防方面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及生吃瓜果等;接種甲肝疫苗,在流行期間接觸甲肝患兒後,也可先注射丙球等。

6、感染性腹瀉。

由細菌或病毒通過汙染食物或飲水(料)經消化道進入人體而造成腸道炎症,出現發熱、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症狀。預防方面注意飲食衛生才是最好的辦法。治療補液,根據細菌或病毒感染分別予以抗菌素或抗病毒藥。

7、肺結核。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可侵及許多臟器,以肺部結核感染最為常見。臨床症狀起病可急可緩,多為低熱(午後為著)、盜汗、乏力、納差、消瘦、女性月經失調等;呼吸道症狀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悶或呼吸困難。痰塗片抗酸桿菌陽性的肺結核病人具有傳染性,他們通過咳嗽、打噴嚏、大聲說話等方式經鼻腔和口腔將結核菌噴出體外,含菌的微滴核被健康人吸入肺泡,就可能引起感染。傳染性肺結核傳染性最強的時間是在發現及治療之前,所以應當重視早期發現和正確、及時治療傳染源,這也是防治結核病的最主要措施。


結核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種:

①儘早發現病人,有結核病症狀的人儘快到邢臺市第二醫院及早進行確診;一旦確診為活動性肺結核就要按照醫生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治療成功的關鍵是完成全療程,不要中途停藥,中途停藥不僅會導致治療失敗還會產生耐藥,危害他人;

②接種卡介苗。在結核病發病較高的地區,接種卡介苗在預防結核病,特別是可能危及兒童生命的嚴重類型結核病,如結核性腦膜炎、粟粒性結核病等方面具有相當明顯的作用。卡介苗接種的主要對象是新生兒、嬰幼兒。卡介苗接種被稱為“出生第一針”,在產院產科出生的新生兒一出生就應接種。如果出生時沒有及時接種,在1歲以內一定要補種。

③治療對已經感染結核菌的人,用抗結核藥物預防結核病的發生是非常有效的。在我國高感染率的情況下,對特殊人群或重點對象進行藥物預防,可以減少結核病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