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決定戰國走勢的一場大決戰

導語:長平之戰是戰國末期秦國與趙國之間發生的一場戰爭,其規模之大、戰況之慘烈都稱的上戰國末期的第一大戰役。戰爭規模越龐大,其勝敗對於一個國家的走勢就越重要,當時秦國崛起,彰顯出雄霸天下的氣勢,東方六國中的傳統強國,如齊、楚、魏都因為各自的原因衰落了,唯一能在軍事上抗衡的只有趙國。因此,長平之戰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說是決定中國歷史走勢的一場戰役。

長平之戰,決定戰國走勢的一場大決戰

長平之戰 地圖

燙手的上黨

長平之戰發生在上黨地區,上黨本是韓國的領土,可是在秦國猛烈的進攻下,韓國人抵抗不住,眼看著即將失守,於是決定把上黨獻給趙國。這一舉動可謂是禍水"北"引,一面是虎視眈眈的秦軍,一面是上黨十七座城池的利益,當時的趙孝成王決定接受這份棘手的大禮。秦國辛苦征戰多時,卻被趙國撿了便宜,自然不肯善罷甘休,於是兩國交戰,長平之戰也就拉開了序幕。

趙國最先派出的是老將廉頗,廉頗征戰多年,決定對勇猛的秦軍採取防禦策略,消磨秦軍的攻勢與耐心,等待時機在反攻。廉頗這一策略卓有成效,與秦軍進入了相持的局面,雙方打起來持久戰。

可惜趙王率先坐不住了,插手軍事,屢次要求廉頗主動出擊,廉頗知道冒然出擊與秦軍交戰凶多吉少,還是堅壁不戰。這一下趙國的朝廷就決定換將,換上年輕且熟諳兵法的趙括,趙王此時怎麼也想不到,這麼看似年輕有為的將領,卻會給趙國帶來滅頂之災。

長平之戰,決定戰國走勢的一場大決戰

老將廉頗 劇照

勸諫不成

趙國當時也有聰明人,一眼看出換上趙括會出大問題,那這人是誰呢?知子莫如"母",正是趙括的母親。趙括母親得知這個任命的消息後就不斷給趙王上疏,講述趙括當年與他的父親趙奢談論兵法時的確頭頭是道,但那都是紙上談兵,沒有實踐證明過的理論,趙奢曾經就斷言趙國哪一天讓趙括帶軍打仗,這仗必敗。趙括太看重他的理論了,而且談論兵法沒有一個人說的過他,讓他逐漸的目中無人。

趙奢當年也是趙國名將,趙括母親又接著將父子二人進行對比,當年趙奢打了勝仗獲得的金銀財寶,都分給自己手下的將士們,因為他知道士兵們跟隨他出生入死就是為了出人頭地,享受榮華富貴。當有功之人得到了賞賜,士兵們才願意浴血奮戰,整個軍隊才能擰成一股繩。

而趙括呢,他母親說道趙括一旦為將,自視甚高,把手下的士兵都視為奴僕,國家賞賜的財寶也會獨吞去購置田宅。

他母親陳述利弊,勸諫趙王收回成命,可趙王還是堅持要任命趙括為將。

長平之戰,決定戰國走勢的一場大決戰

小將趙括 劇照

走馬換將,動搖軍心

趙軍換將是因為將軍與朝廷之間溝通不夠,廉頗以守為主,主張打持久戰,趙國的朝廷卻急於求成,於是派了年輕氣盛的趙括換下老將廉頗。

廉頗的戰爭策略就是堅壁固守,精心佈置了一道障礙重重的防線,且背靠趙國,為自己如果失敗還留了一條退路。可趙括來到前線檢查,這條防線沒入趙括的法眼,一個將軍一個令,廢止了過去的佈置,而且更替了許多軍吏。趙括的改弦更張大大影響了軍隊的士氣,這批將領本是跟隨廉頗在上黨固守兩年多,雖沒獲得大勝但卻實打實的抵抗住了秦國的攻勢,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兵,結果空降來一個少年將軍,突然把自己的職務撤了,必然會導致軍心不穩。

趙括在前線重新佈置的時候,秦國在幹嘛呢?秦國一聽說老成持重的廉頗換成了新將軍趙括,秦國人就覺得有可乘之機,於是也決定換將。同樣是換將,但秦國是悄悄的進行,換來了名將白起。白起是征戰多年的老將,立下無數戰功,這樣一位有戰功、有威望的將軍來指揮,手下的將士們莫敢不服。

因此,其實在換將這件事上,雙方對峙的局面被打破,勝利的天平已經向秦國傾斜了。

長平之戰,決定戰國走勢的一場大決戰

長平之戰遺址

趙軍一敗塗地

雙方都已走馬換將,戰爭又重新展開。這一次,秦軍一交戰不久就敗逃,秦軍戰鬥力之強天下皆知,怎麼會這麼輕易的被打敗呢?要是老將在場肯定能看出這詭計,可偏偏是沒有作戰經驗還自視甚高的趙括,他一看秦軍撤了心想秦軍不過如此啊,下令全軍出擊追擊秦軍,這一下就正中敵人下懷。

白起一看趙軍離開陣地就暗自竊喜,他早有安排,派了兩支奇兵一支迂迴到趙軍後方,另一支則直插趙軍的後勤部隊,將趙軍主力與輜重糧草隔開。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把趙軍分割成兩部分並團團圍住,這一下趙括拿著手中的兵書也是束手無策。

與此同時趙國朝廷也感到大事不妙,於是派人去齊國求援,可之前秦國在外交上已經耍了一系列手段,把趙國孤立在各諸侯國之外,齊國對趙國的求援不予理睬。

孤立無援的趙軍就被秦軍包圍的動彈不得,但因為人數眾多,秦軍還不能一下子消滅他們,可是後勤已經被阻斷,士兵們沒有糧食吃了,竟然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

在斷糧四十六天後,趙括決定身先士卒帶領最後的總突擊,只可惜在秦人固若金湯的防禦下,不僅沒能成功突圍,趙括也被當場射死。本是山窮水盡的地步,主將又被射殺,剩下的四十萬趙軍一瀉千里,全軍投降。

白起收到這麼多俘虜害怕發生動亂,以免夜長夢多竟將趙軍四十萬降卒全部坑殺,趙國大震,為時長達三年多的長平之戰也落下帷幕。

長平之戰,決定戰國走勢的一場大決戰

戰國末期形勢

長平之戰之後,秦國已經控制著整個太行山一線,他可以登上山頂俯瞰遍體鱗傷的六國,秦國統一六國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了。但歷史證明,秦國在國力碾壓六國的情況下仍然用了近四十年時間才統一中國,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白起在長平坑殺四十萬降卒雖然消滅了大量的有生力量,但卻讓六國同仇敵愾,更加理解唇亡齒寒的道理。秦軍在此戰後也背上虎狼之師的稱號,再也沒有軍隊敢輕易向他們投降,更多的是選擇拼死一戰。

白起坑殺趙軍降卒四十萬缺少政治家的考量,導致了驚悚慘烈的一幕出現。後來,秦末項羽鉅鹿之戰大破秦軍,坑殺二十萬秦軍,這不是個冤冤相報嘛。

結束語

至於趙括,留下一個紙上談兵的名號匆匆的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為一個笑談。他的不幸,即是自己的誇誇其談造成的,也是命運的捉弄,他初出茅廬,第一次領兵打仗面對的就是戰國第一名將白起,他的失敗也是情理之中,只是他敗的太徹底,敗的太慘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