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趙高,你會如何治理大秦帝國避免滅亡?

一提起秦朝的趙高,大家想到的是陰險詭詐篡改詔書,權傾朝野指鹿為馬,殘害忠良濫殺無辜,最後還與叛軍劉邦密謀,發動宮廷政變殺死秦二世,造成了秦朝的滅亡。漢朝桓寬評價其:“秦使趙高執其轡而覆其車。”從這一點來看,秦朝簡直是毀於趙高之手。

假如你是趙高,你會如何治理大秦帝國避免滅亡?

要知道,根據《史記》的描述,趙高密謀沙丘政變是為了權勢,政變成功特別是剷除了李斯蒙毅等朝廷重臣之後,趙高已經是秦朝的實際掌權者,胡亥對他言聽計從,基本上淪為傀儡。無論是權勢還是富貴,趙高都已得到。

此時,位高權重的趙高,為了讓既得利益最大化,應該是把大秦帝國治理的越來越好才對,可此後趙高卻走上了自取滅亡的道路,先是殘害忠良把朝政搞亂,後又胡作非為激起民變,最後弒殺胡亥另立新君,結果反被新君誅滅。

趙高這麼作,究竟圖什麼呢?

有人認為,趙高不滿足當幕後權臣,想殺掉秦二世取而代之,畢竟當權臣不如當皇帝過癮;

有人反對說,不對,趙高是個宦官,不能傳宗接代,他搞陰謀詭計完全是出於太監的變態心理,過把癮就死;

那麼,趙高到底是不是太監呢?

有關趙高身世的史料甚少,《史記》蒙恬列傳曰:

趙高者,諸趙疏屬也。趙高昆弟數人,皆生隱宮,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賤

假如你是趙高,你會如何治理大秦帝國避免滅亡?

這條材料,是我們現今發現的瞭解趙高身世的唯一史料。根據史料來看,趙高的母親受過刑罰,趙高兄弟數人,都出生於“隱宮”,世世代代,低下卑賤。

《史記正義》將“隱宮”解釋為“蠶室”,為處宮刑以及宮刑者療養康復之處。所以後世依據這個解釋,認為趙高是個太監。

但這就出現了一個在邏輯上講不通的問題,即便趙高的母親受刑,趙高兄弟數人為何會生於這種地方?

後來馬非百先生的考證,隱宮當為“隱官”之誤。隱官是介於庶人和奴隸之間的一種身份,相當於今天的刑滿釋放人員。因為母親的身份為刑餘隱官的原故,所以史稱趙高世世卑賤。

趙高不是太監,而且有兒有女,後來弒殺秦二世胡亥的正是趙高女婿——咸陽令閻樂。

既然趙高是個身心正常的人,又掌舵天下,為何會把大秦帝國帶上絕路呢?

後世有學者從趙高的“

”字來解讀,認為他是故意為之。清代史學家趙翼在《陔餘叢考》卷四十一《趙高志在復仇》條雲:

高本趙諸公子,痛其國為秦所滅,誓欲報仇……卒至殺秦子孫而亡其天下。則高以勾踐事吳之心,為張良報韓之舉,此又世論所及者也。

也就是說,趙高的祖上其實是趙國的王族,由趙入質於秦。長平之戰後,趙國為秦國所滅,趙高為復仇潛伏秦朝,終於族滅秦國王室。

這種說法影響頗大,連郭沫若主編《中國史稿》第二冊中“秦末社會矛盾的激化”章節中也引用了這個觀點,認為“趙高原是趙國遠支宗室外的後代,因其父犯罪被處宮刑,當了宦官……騙取了秦始皇的信任。”

假如你是趙高,你會如何治理大秦帝國避免滅亡?

如此說來,趙高簡直是忍辱負重的民族英雄,與仇敵同歸於盡的烈士,清初著名學者屈大均就曾作詩讚曰:

可憐百萬死秦孤,只有趙高能雪恥。

趙高生長趙王家,淚灑長平作血死。

報趙盡傾秦縣郡,報韓只得博浪沙。

問題是戰國時代“趙”字實際是指姓氏,而不能簡單的理解為趙國。趙國的國君姓趙氏,但是秦國的國君也同樣姓趙氏,《史記·秦本紀》太史公言:“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即秦國與趙國同祖同宗,同姓同氏。

按照當時的貴族禮制,男子用氏,女子用姓,所以名字叫趙高而不是嬴高,而正史中稱秦始皇為趙政而不是嬴政。

那趙高究竟是秦國人還是趙國人呢?

我們知道,趙國在歷史上的身份是胡亥老師,而且深得秦始皇信任。根據黃留珠先生在《秦漢仕進制度》中對秦國選官制度的研究,秦國任用內廷官員採用

世官制薦舉制,出身卑賤的趙高做到如此重要的位置,除了他本人具備精通律法的才能,還應該與他的家世身份可靠有關。趙高的父系應該是秦國王室一族的遠親,但究竟是什麼樣的遠親,何時從趙氏公族之中分出,因為沒有其它更為確切的史料,已經無法準確地知道。至少在趙高這一代時已與普通庶民無異。

既然趙高是秦王族而非趙國人,復仇一說便成了無稽之談。

那麼,作為駕馭帝國戰車的司機趙高,是如何釀成車毀人亡的慘劇呢?

答案是:操作失誤。

我查遍古今史書,又把趙高與稍晚的王莽和亡國之君隋煬帝做了參考對比,梳理總結其執政失誤如下:

假如你是趙高,你會如何治理大秦帝國避免滅亡?

首先是官員大換血,政府管理層斷崖式斷檔

前面也提到,秦朝政府是個類似於座山雕那樣的組織形式,實行擔保人制度,朝堂以外的人必須靠內部人員舉薦才能進來,這樣大家性命相依,形成一個強悍的利益共同體

胡亥和趙高上位後,剷掉了扶蘇+蒙氏家族、李斯+馮氏家族,又通過指鹿為馬篩出異己,從而造成大量崗位空缺。為了維持國家機器運轉,不得不破格補位組建新的政府班底。

但是這些新上來的官員,和朝廷並沒有什麼利益捆綁和價值認同。後來天下一亂,中央派往各地的郡縣長官反而爭先投機叛秦,加速了帝國滅亡。

假如你是趙高,你會如何治理大秦帝國避免滅亡?

其次是調整法令,用法日益嚴苛

趙高是法學理論專家,當然先從自己熟悉的領域下手開始改革。對比王莽改制我們知道,學者執政簡直是災難。趙高上位以後,大秦法律開始“嚴苛化”,比如從睡虎地出土的法令竹簡顯示,關於換防誤期的處罰由之前的“罰金“”改成“斬首”,直接引發陳勝吳廣起義。

錯誤的貨幣政策,直接導致帝國滅亡

秦朝的歷史偉業之一就是統一貨幣。統一貨幣是好事,有利於商品交換,但這裡面的一個大問題是:如何用新幣代替舊幣。其實對老百姓來說很簡單,只要新錢和舊錢購買力相同,按比例兌換就可以了。

可是秦二世政府直接宣佈,廢除六國不同的貨幣,強行在全國推行“秦半兩”。六國貨幣全部廢除,意味著民間財富的一次集體大清零,老百姓怎麼辦?當然囤積貨物,物價飛漲,市場一片大亂。

後來政府發行“秦半兩”,大家爭相兌換,很快便出現“錢荒”,鑄造的錢不夠用了。為了確保貨幣發行跟得上節奏,秦政府就是發行一種叫“輕錢”的錢,分量只有“秦半兩”的一半,卻硬性規定,“輕錢”的購買力和“秦半兩”一樣。

假如你是趙高,你會如何治理大秦帝國避免滅亡?

[最大的是標準秦半兩,後面是秦政府後期發行的劣幣]

但經濟規律不是政府規定一樣就真的一樣的事,我們都知道“

劣幣驅逐良幣”的道理,一旦市場出現分量不足的劣幣,購買力還和良幣一樣,大家當然花掉劣幣而藏起良幣。最後的結果就是良幣越來越少,劣幣越來越多,老百姓手裡的劣幣商家不收,商家有貨賣不出去,社會出現大規模經濟危機,天下不亂才怪!

所以,趙高確實是導致大秦帝國滅亡的元兇之一。但他的失敗,既不是出於道德上的邪惡,也不是自殺式的故意為之,更多是執政經驗不足導致的諸多技術性失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