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疲勞、視力下降?眼睛也會過勞死,警惕眼忙變眼“盲”


2020年魔幻的開局,打亂了所有的平靜,顛覆了所有的日常,誰也不曾想到戴口罩、在線辦公、上網課……會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主旋律”。


受疫情影響,大多數上班族無奈在線辦公,老師被迫營業在線“直播”授課、學生成為被網課支配的少年……不少人直呼“2020真的是太難了”。


眼疲勞、視力下降?眼睛也會過勞死,警惕眼忙變眼“盲”


然而,更難更受累的是我們日夜操勞的雙眼,長時間的對著電腦學習、工作,躺在沙發、床上百無聊賴地刷抖音、看新聞、打遊戲、熬夜刷劇追綜藝,無疑讓大家的眼睛在這段時光裡遭受不能承受之重。


眼疲勞、視力下降?眼睛也會過勞死,警惕眼忙變眼“盲”


由於學習、工作、生活方式的轉變,我們與手機、電腦的“親密接觸”越來越多,盯著屏幕的時間直線上升,不可避免地會透支眼部健康,時不時便出現眼乾、眼澀、眼疲勞等小症狀,其實都是眼睛發出的“求救”信號。


研究顯示,面對電子屏幕時眨眼頻率與正常情況相比會減少,使用電子產品2~4個小時就容易出現眼痛、眼乾、眼癢、視物模糊、重影、異物感等問題,若使用時間達6小時,還可能出現畏光、流淚、視力下降等問題。


眼疲勞、視力下降?眼睛也會過勞死,警惕眼忙變眼“盲”


電子屏幕對眼部健康的“殺傷力”不容小覷,主要是因為手機和電子產品發出的藍光對眼睛的傷害是不可逆轉的,它能直接穿透角膜、晶狀體,直達黃斑區,引起氧化反應,加快眼部的老化和損傷,導致近視、眼疲勞、黃斑病變等眼部問題。


眼疲勞、視力下降?眼睛也會過勞死,警惕眼忙變眼“盲”


雖然,我們的眼睛也有天然的防禦能力——主要由葉黃素和玉米黃質兩種類胡蘿蔔素組成的黃斑色素。但是,它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外界因素的刺激,逐漸出現不足或缺乏,從而引起眼部機能退化。


其中,葉黃素是人類視網膜中最重要的營養成分,是黃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重要的抗氧化劑,為類胡蘿蔔素家族中的一員,又名“植物黃體素”。


1、葉黃素是“視黃金”


它是主導視力的核心營養物質,也是視網膜黃斑區不可或缺的營養素。一旦缺乏,眼睛即會病變直至失明。


眼疲勞、視力下降?眼睛也會過勞死,警惕眼忙變眼“盲”


但人體無法合成葉黃素,對果蔬中葉黃素的利用率也非常低,所以普遍群體都缺乏葉黃素卻不自知。


如果年輕時就有近視、散光等,很可能預示葉黃素不足,而40歲後葉黃素會加快流失,50歲左右就逐漸出現病變傾向。


所以,根據需要適當攝入食物、營養劑補充葉黃素很有必要。


2、葉黃素是“天然遮光板”


葉黃素猶如“藍光過濾器”,它能過濾掉藍光、紫外線等有害光,避免光線對視網膜的破壞,防止氧化損傷,起到保護視網膜感光細胞的作用,從而阻擋細胞過度氧化造成的衰老、病變。


眼疲勞、視力下降?眼睛也會過勞死,警惕眼忙變眼“盲”

1988年哈佛大學博士研究發現,人類視網膜中葉黃素濃度越高視覺敏感度越強。能保護視網膜,防止視網膜黃斑變性AMD的發生。


3、葉黃素是“強抗氧化劑”


葉黃素天然的抗氧化特性,能抵抗並清除自由基,排出代謝廢物的同時,能保持細胞活性,並促進網膜細胞中視紫質的再生成。從而延緩眼衰老,預防各種眼疾的發生,保護、增進視力。


俄羅斯國立醫學大學生物物理學家認為,眼球的晶狀體細胞膜被自由基逐漸氧化是老年性白內障的主要病因。平均每天葉黃素的攝入量為6.0mg時,可以抗氧化。


眼疲勞、視力下降?眼睛也會過勞死,警惕眼忙變眼“盲”


更重要的是,葉黃素能預防後遺症,並改善眼功能。充足的葉黃素能讓眼睛有足夠的營養,阻止病情惡化,降低病變風險。


目前,葉黃素也已經成為眼科領域預防及改善近視、遠視、黃斑病變等眼疾的必要營養素


那麼,我們該怎麼有效、科學的補充葉黃素,拯救飽受摧殘的雙眼?


在飲食上,日常可多吃富含葉黃素,β-胡蘿蔔素以及玉米黃質的食物,譬如,菠菜、生菜、雞蛋等等,它們增加黃斑色素密度的表現也很優秀。同時,在作息上,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適量的運動,避免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


眼疲勞、視力下降?眼睛也會過勞死,警惕眼忙變眼“盲”

中國成人每日攝入葉黃素建議值為10mg,並且,當葉黃素與花青素、β-胡蘿蔔素等營養素“強強聯手”時,養護效果更“亮眼”


眼疲勞、視力下降?眼睛也會過勞死,警惕眼忙變眼“盲”


葉黃素:補充眼部營養,緩解視疲勞,降低藍光對眼部的損傷;

花青素:能減少葉黃素被氧化,能夠改善眼底血管微循環,保護毛細血管,緩解眼睛疲勞狀態;

β-胡蘿蔔素:能在人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參與構成視覺細胞內的感光物質,提高眼睛適應黑暗環境的能力,緩解眼睛乾澀。


1、年輕人眼健康拼不過老年人?NO ZUO NO DIE 是真相

2、眼睛易疲勞、視力下降?小心是這種致盲疾病的前兆,一招幫你緩解!

3、居家辦公、網課,眼睛也要注意"忙裡偷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