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侧面:忙于政务外,著作等身,堪称一流学者

撰文|赵立波

虽然贵为皇帝,忙于政务外,雍正自己写了大量著述,尽管有时需要张廷玉等大臣帮衬编撰、修改,但是整体内容都是雍正的“原创”。

从雍亲王开始,这位年轻人就推出了一本诗文专注《悦心集》,表达了他作为青年淡泊明志,向往个人心形上的修习。悦心,即有内心恬然自适之意,也是对康熙对他提出“戒急用忍”的某种回应。雍正四年时,他将这部书进行刊印并赐给李卫说:“公务余暇,时一展对,颇可悦目清新。朕及卿辈翻阅此书,大似山僧野客,观览朝报而谈时政,殊为越分妄想,每一思之不禁失笑。”自己想起过去编的书把自己都能看笑,果然是很“悦心”了。李卫在奏折中回复说:“皇上龙潜藏藩邸,随境而安,淡泊宁静。”

雍正侧面:忙于政务外,著作等身,堪称一流学者

悦心集

此后雍正又亲自编纂康熙遗留的家训《庭训格言》,在书中的序言中,雍正深情回顾了康熙在爱新觉罗家风的纯孝与精诚,希望这部书能够让皇子们都能认真学习。

此后雍正的《大义觉迷录》、《清世宗御制文集》、《上谕内阁》、《上谕八旗》等等著作不下几十种,堪称真正的“大作家”。

雍正帝的写作。有其特点,个人勤奋,抓紧时间,自云秉烛写朱批,如此才能够有巨量文字遗留下来著述所涉及的社会面广。举凡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官场百态、民间情状,无所不有,故面史料价值高将一些官书的写作制度化,如《起居注册》在康熙朝后期,写写停停,末年不再写作,雍正恢复,使得清朝以后保持这种史书的写作不辍,又如下令《赋役全书》十年一修,承上启下.进一步制度化。

雍正侧面:忙于政务外,著作等身,堪称一流学者

行乐图

登基之后,雍正用在笔墨上的事务更多,甚至笔不可离手的批示奏折外还要反复进行互动交流。

雍正能作各种体裁的文字,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故他的朱谕,其中有他草写的对子和未完成的诗词,如“天清地宁四序成,恩覃九有仰文明。”“廷和气庆丰盈,愿抒愚悃体维城”。“仰成仁考四方宁,九秋嘉节公清明。普天奉土安丰盈。可见他是亲自为文的。他的诗文,乾隆时给编成集子,名《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共三十卷,其中文二十卷,诗十卷。因此可见雍正著作之多、之盛。

早年学识扎实,因此著作等身,对文化掌握的程度越来越高。

比如一位将军给他送来自己的著作看时,雍正批复说:“你的这一本书内之言,皆朕孩提时背熟之文,并非神奇众人不会奥妙之学。著你作速悄悄销毁,勿令人看后讥笑。”又说他“心可取而学问见识不及。”因此可知,他对于自己的学问是相当自负的。

在经筵的活动中,雍正往往可以对经典进行新的观点论述,很是喜欢标新立异。大学士张廷玉对雍正的学术修养非常佩服“皇上学宗洙泗,治协唐虞,内圣外王,万殊一本。”虽然不乏阿谀奉承,却也说明了他的传统文化修养。

雍正侧面:忙于政务外,著作等身,堪称一流学者

雍正批示

在雍正所有著作中,影响最大的要属《大义觉迷录》,由于事件人物的重要性,不得不让雍正亲自出马对曾静案进行审视。雍正以儒家的“文化建构论”破除曾静的“华夷之防”,并以德配“天命”说证明清朝统治中原的“正当性"之后,即提出他的“君臣大义”之说。《大义觉迷录》的“大义”指的就是“君臣之大义”:而在雍正看来,“君臣之大义”尤应超越“华夷之辨"。所以雍正再次引用儒家思想的观念:“《诗经》言'戎狄是膺,荆楚是惩’者,以其僭王猾华夏,不知君臣之大义,故声其”罪而惩艾之,非以其为戎狄而外之也。”最后将曾静“诛心”。

然而,对于雍正的整体创作风格看来,是比较生动的。

他的许多批示和谕旨都十分生动。

雍正侧面:忙于政务外,著作等身,堪称一流学者

大义觉迷录

雍正往往能够将一些理论用于对臣下的管理和教育,在河南巡抚的一份奏折上批示道:“谚云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宣圣所以听言必观行也。积年老吏之习,不合封疆重任之体,总要规模宏阔,志虑精白,不屑屑于市恩避怨,方为无忝厥职”《朱批谕旨》。

雍正文采敏捷,亲自写了近千万字的批示,这种书写量,在历史上的皇帝来对比,都十分少见。有关他的朱批少则几个字,多则上千言,往往是一挥而就,且书写流畅。

偶尔有口语,很少涂抹。因此他很自负自己对书法造诣,:“灯下乱写来,莫哂字丑”、“灯下写的笑话字了。”

雍正侧面:忙于政务外,著作等身,堪称一流学者

雍正书法

除了写书外,雍正最在意的就是的书法水平,他曾写了一副康熙的景陵碑匾,又让两位亲王和书法出色的翰林,各写一副,再召集大家进行评比,并解释说:“放学御书,常荷嘉奖”,并很是不好意思地解释说:“非欲自耀己长”,我可不是在你们面前卖弄呵。

:“控御之才,文章之美,亦令人赞扬不值。而批臣下之折,尤有趣味,所降谕旨,洋洋数千言,倚笔立就,事理洞明,可谓非常之才矣”这是当时英国人濮兰德▪白克好司对雍正的才情给予的热情赞誉。

在性格上,雍正是多面的,而且还是典型的急性子,做事快速果断。

康熙活着的时候告诫他遇到事情稳重一点:“戒急用忍”为此他认真的写成规箴挂在书斋以示时刻诫勉。

登基的第二年,由于阿兰布犯错,他对辅国公阿布兰的使用检讨自己,说没有详细了解而急于启用阿布兰,大了他犯罪又不能够隐忍,就是没有做到“戒急用忍”《雍正朝起居注》。

给大臣李紱的批示中还承认自己的脾气真不好,过去都是隐忍不发:“朕经历世故多年,所以动心忍性处实不寻常”,戴了这么多年的面具我容易吗?

雍正侧面:忙于政务外,著作等身,堪称一流学者

雍正标准像

在年羹尧事发之后,两广总督因为曾经和年羹尧有过密切交往,向雍正检讨,雍正则批示说:“朕无识人之明,误宠匪类,正自引咎不暇,何颜复株连无辜”《朱批谕旨》。我跟你一样的错,所以你不必检讨了。

对于交给臣下的的事务未能得到臣下及时回复,雍正往往斥责说:“朕日理万机,刻无宁晷,费一片心血,亲笔训悔之旨,竟一字不复,想汝终日在醉梦中矣。”你是不是睡着了?因此,可想而知,在如此繁忙之中, 雍正要亲自书写大量文章进行编书,可谓确实的对文化的高度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