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人被执行死刑前的前几分钟都在想什么?

qzuser198359794

这个问题估计没有标准的答案,哪怕是目击者甚至是当时负责执行死刑的人也不可能清楚死刑犯在临行前的几分钟到底在想些什么。

由于之前的工作原因,我曾结识了一位狱警朋友,也听他说过一些很特别的案例。至今记忆犹新的是他说大部分死刑犯在临死前都是处在一种很奇怪的精神亢奋中。

有人会打纸牌、做游戏,有人会唱歌甚至和别人开玩笑。不过你要是仔细看,会发现他们的亢奋并不正常,其实他们在用这种行为掩盖内心深处对死亡的恐惧。也许这是人类的一种内心防御机制,防止他们的内心崩溃。

从得知自己被判死刑的那一刻起,他们会经历一系列心理变化的过程。他们真的会后悔,后悔自己犯下的错,但很少有人会对受害者忏悔,他们的悔恨大多是对自己的父母妻儿。他们会睡不着,会痛哭流涕,继而接受现实,变得无所谓,按部就班地过监狱生活,直到大限临近,才会透露出作为高等动物的畏死本能。

临刑前,他们中大部分人都会写遗书,而这一过程往往会持续很久。他们有太多的话要说,有太多的事情要交代,有太多的愧疚和不甘想要吐露出来。不过也有例外,有人不写遗书,甚至连遗言都没有。反而会迫切地希望执行的那一天早点到来,因为等死要远比死亡更折磨人。

临刑前几天,他们中有的人会一天洗几次澡,还有人会精心挑选衣服。至于那些平日里最爱的吃食,在此刻都是味同嚼蜡。

他们中还有人会向关系要好的狱警透露心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听他们谈起自己的孩子和家人,难免令人生出感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他们在临行前的那几天备受特殊照顾,有人还会把自己的衣物留给平日里照顾自己的犯人。家属见面那天,他们有的人会面带微笑强作镇定,一转身却早已泪流满面。而有的人则是一见面就和家人哭作一团,直言后悔。

这些十恶不赦的人啊!直到面临死亡,才流露出柔软的人性。

临行前那几分钟,他们的神经应该是麻木的,或者说大脑一片空白。或许,他们的一生走马灯似的在脑海里飞速旋转。然而这一切,都是罪有应得的。

死刑是残酷的,却是必须的。想想那些无辜的受害者,再看看这些面临死刑的罪犯,只有这样的惩罚才能警醒世人。


夜雨如书

有个系统内部的朋友,我们经常一起聊天,他给我们分享了一些他的见闻,我分享给大家。


他从事这个行业20多年了,算是老人,什么大风大浪基本都见过。他见过有的人在被宣判的时候就吓得屎尿都流出来的,也见过面对死亡一句话没有的,异常淡定的。总之千奇百怪什么样子的都有,但是关于犯人被执行死刑前想些什么,这一点除了自己愿意跟民警说之外,其他的都埋在心里了,或许他人一辈子也不知道这些人想什么。但这里有几个例子可以分享:

有个女死刑犯,不说她犯罪的原因了。她知道自己死的时候,还比较淡定。但是真正面临死亡的时候,开始哭,简直就是要把一辈子的泪水都哭出来,特别伤心,但是没办法,犯法了就要承担责任。不管是否后悔了。最后都是由他人架着走的。可见人真的害怕起来,手脚是不听使唤的。


因此在临行刑之前的几天,犯人就有可能有突然发疯一般的行为。倒不是真的疯了,而是他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这是他最后几天了,他开始后悔,后悔自己为什么做出蠢事。后悔愧对自己的父母妻儿,开始自残,开始自我反省。这时候若是有机会,他一定能痛改前非,但是不可能了。有些事做了,就回不去了。所以当他悔过之后又不能有所改变,人的精神就崩溃了。但是这些又不得不接受,这就出现了人精神问题或者呆傻的问题了。


所以,千万别因一时的冲动做出可怕的事情,那样就不可挽回了。


老王侦查记

犯人被执行死刑前在想什么?这个问题不好深究。

看下面视频,腿都吓软了,你说他在想什么?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36, "file_sign": "60460b798a5206f1eba8549bf8d140b3\

这就是皇冠

说实话,死刑犯临刑前几分钟怎么想的,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研究罪犯心理学的人想知道死刑犯的心理活动,可惜不能亲临现场;而在现场的人,只想早点结束任务,早点摆脱这灰暗的过程。随着死刑执行完毕,死刑犯他们的生命也就殒消湮灭,一切都随风飘散,一切死无对证,谁也不知道他们想什么了!

当然,不排除像古代戏剧里那样,临刑前一刻,突然有圣旨,刀下留人,侥幸逃脱一死,这样的人绝对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不过这种情况,几无可能,所以也只会在戏剧中出现。

所以,笔者跟其他人一样,也只能道听途说和以己度人的想当然。

除了一心想死的,笔者估计世上这样的人也没有几个,毕竟“蝼蚁尚且知道偷生”,何况人呢?所以,死刑犯在知道死刑复核通过之后,基本上就奔溃了,恐惧、绝望、抓狂,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想喊想叫……可是说什么都迟了,说什么也没有用了,在情绪发泄之后,就是平静,心如死灰地等待着最终命运的到来! 过了几分钟,又继续发作,然后重复往返,这样不断持续。

最终事件的高潮就是临刑前,人已神思恍惚,形同行尸走肉,有的人真的是吓得屁滚尿流。心中所思所想就是害怕,不想死,这一切都在注射或者开枪后结束,罪恶的一生也结束了!


打虎拍蝇

预备!

枪己经对准了后脑勺稍稍往下的位置,小红旗已经举起。这时候,他(她)大小便已经失禁,极度的恐惧与无助己经失去了意识。也许尽可能放大眼球,也可能闭紧已经睁不开的眼皮,本能的把脖子缩进腔子里。然后,可能听不到那一声不敢听的轰鸣,一头栽倒在青青的草地上或难看的趴在雪地里,然后,被套上白口袋,扔在了冰凉的“车里”。

第二天,草还是那么青,雪还是那么白。那个曾经沸沸扬扬一块地儿,还依旧冬去春来。

这短短的要命的、几分、几秒还能想什么呢……过去、将来、悔恨、惭悔、曾经的我、过去的她、思念……欺盼是一颗臭子儿……或是明天就醒来的一场梦?

没了,什么都没了,什么都不想了,因为就要死了……别疼……别疼……这辈子……到头了……

现在,好像执行死刑方式变了。

但最终还是走向死亡,过程可能不痛苦了,但应该还是不会想起什么,因为恐惧占据了整个身体,包括已经破碎的心和一个高度充血的头。

不过,被执行的头几天夜里,“死人”会想很多。特别是见到明早最后一个太阳的夜里,会想、会说,会突发奇想,更会幻想奇迹在第二天出现:那就是“活了”“不会死了”。

更有人,也可能是百分之百。幻想看守所被砸漏,突然战争打到监舍,或突然地陷天塌,或突然政府大赦天下……

曾经的一个犯人就这么想的,想了一夜。一会儿哭,一会笑,一会闭目不语,一会儿“精神抖擞”,一会儿“呆若木鸡”。弄得负责“守监”的老犯一惊一乍,或跟着“得意”,或跟着流泪……

第二天“早饭”过后,随着嘈杂和镣铐远去的声音,一切都恢复了平静,至于他头天夜里想了什么?说了什么?给这世界留下了什么?没人想多说一句,也没人想起。

不过都清楚:

这个人!没了!

最后说一句:来到这个世界不容易,何苦为难自己,可别去体验这最后几分钟“枪毙、注射”……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善待自己。


骁勇34

大脑在极度的恐惧和压力下往往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自觉回避和抵制外部信息,尽量不去思考。大部分死刑犯在死刑前几分钟大多精神恍惚,脑袋空白,任人摆布,不会有太激烈的情绪。用执行人员的话说,很听话,很配合。

大一军训时,我们教官是武警,参与过多次死刑执行,用他自己的话说,手上沾过死刑犯血。据他说,执行死刑时枪直接抵着死刑犯后脑勺,子弹从后脑射入,从中口射出。因此,在开枪前,他们都会善意提醒犯人张开口。因为如果是闭着嘴的话,子弹会把整个面部都弹花,死相很难看。一般死刑犯都会配合的,有人还会说谢谢,不配合的很少……

还有一个法官朋友,以前在中院做法警,参与过多次死刑执行。死刑犯在枪响前,两边会有两个法警扶着,避免他们乱动乱晃或拼命挣扎,导致开枪不准,而他的工作就是执行前扶死刑犯跪好。他说,第一次执行时,因为没有经验,躲闪不急,被溅了一身血,回去把衣服丢了,几天没吃好饭。以后就有经验了,眼睛盯着挥旗的,小旗举起,他们立马闪,旗落枪响,一气呵成。问有没有一枪不死,补枪的,他说有,但很少。补枪时直接抵着脑壳,一枪下去半个脑瓜子都没了,脑浆迸裂,很恶心……

2013年我一个当事人被执行死刑,我去看守所帮其领遗物,当时所长接待了我们,问执行时该当事人怕不怕,所长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将他在登记薄上写的最后四个字指给我们看,总共四个字“无钱无物”,但仅仅是“无”的第一横,写了不下八笔,完全是抖出来的……后来他父亲问,死前都吃了点什么?所长说前一天中午要吃烧烤,给他买了各种肉串;晚上说想吃点蔬的,就给他准备了蔬菜和水果;执行的那天早上说想吃碗面,买了,但只吃了两口……据负责看管的看守说,执行的前一天下午,将他从大号里提出来单独关押,他突然情绪失控,竭斯底里 ,要看守救救他,问看守有什么办法可以活下来,看守劝他想开点……

后来遇到监刑的法官,问起执行时他是不是非常害怕,法官说那次执行的一批他年龄最小,确实比其它犯人紧张,不过整的还好,那年他24岁。


胡延美律师

死刑犯在人生的最后几分钟里,脑海已经被恐惧填满,那还有余力想其他的?

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的刑事诉讼法老师曾经给我们看过一部关于死刑的纪录片,里面讲述了四个死刑犯的心路历程。这部纪录片采取实地拍摄和一对一采访的模式,应该说是非常真实的。

其中有一幕情形是,在把犯人押赴刑场之前,长官会进行简短训话,其中特别提到:“一会儿把犯人押赴刑场,搀扶手的任务是最重的。”


为什么搀扶手的任务是最重的呢?我们老师也特别提到这一点,他解释说是因为死刑犯被押赴刑场时已经被吓得六神无主、魂飞天外了,身体就是一摊软肉,所以搀扶手掺着他就非常吃力。所以搀扶手的任务是最重的。

这么看来,死刑犯临死前几分钟,脑海里除了深不见底的恐惧,真的就再也没有多余位置想其他的了。


冰焰

说说我办理过的案子中,被判死刑的被告人的心理状态吧。

多年前,我办理了一起发生在河北省藁城市的故意伤害案,被告人是饭店老板的大女儿女婿(饭店老板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

饭店老板是平山县人,不是藁城本地人,饭店在沧石路边。因为开饭店算饭费跟当地的做汽车修理的老板发生矛盾,做汽车修理的当地老板找来二三十号人,在饭店门口殴打饭店老板。被告人是饭店的厨师,听到外面打的厉害,就出来看,那帮人有一些就围住被告人

摁弯腰、拳打脚踢,被告人用随手拿着的剔骨刀,左右乱挥,没想到刀子正划在做汽车修理老板弟弟的太阳穴上,当时人就倒地,送医不治身亡。

做汽车修理的老板弟兄四人,九十年代就趁几百万。

这个案子中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死刑。

二审时,他的岳父找到我,让我做被告人的辩护人。

当时我们中国的故意伤害案件,如果被告人没有非常明显的从轻情节,一般都是要判处死刑的,缓刑的都极少,而且二审都不开庭,只是进行书面审理。我看了案卷后,为他准备了辩护词。三次跟河北高院的法官交流案情,以被告人有自卫情节为由,希望高院不要维持被告人的死刑判决,法官坚持以案件中被告人的一句话“我对得起她家了”,说明被告人本来就有杀人的故意,反反复复,也没有做通法官的工作。被告人的岳父答应准备一些费用,但一直未有结果。最终河北高院维持了被告人的死刑判决。

拿到判决后,我去会见被告人,我问他,为什么说了这样一句话。被告人平静的说,事发当时没有其他想法,就是被人殴打反抗,碰巧刺中被害人要害。在公安部门提审时,自己说的这句话,是这些年积累的一个心情吧。

被告人家里贫穷,结婚后就在岳父开的饭店里做厨师,在家里是很没有地位的,女方一直认为被告人欠着她家,话里话外就表达出来。饭店老板对被告人也是颐指气使。

我后来想,被告人被判处死刑,他自己认为自己的行为偿还了这些年他岳父收留他的一份情,他面对死刑判决没有太多的悲哀,平静的接受了。

被告人被判死刑后,想的是自己解脱了,不要再去过压抑的生活了。

说被告人在想什么,大概是哀莫大于心死吧。自己寄希望于生,又不愿过卑微的生活,在他心理,应该是觉得自己无路可走吧。

这个案件过后,我对一个家庭中一方自持优越、欺凌另一方的,都非常反感。


郭广吉律师

潘律师可以负责任地说,犯人被执行死刑前的几分钟,绝大多数人是什么都不想的,他们早已灵魂出窍,神情恍惚,是任人摆布的行尸走肉。

他们在被执行前的一两天想得倒不少。一涉黑团伙的头目,在当地叱咤风云十余年,社会小哥们以“我是XX的人”为荣,最终还是栽了。他在临刑前一夜,抽了几十包烟,房间里扫出几垃圾袋子烟头;在临刑前一天见父亲,相对无言,只有哇哇大哭。

后来这个父亲还给他的宝贝儿子喊冤。在他看来,是冤,忙活了半辈子,以这种最难看的死法结束生命,人财两空。只是,你儿子横行不法作威作福的时候,你干啥来?

所以,人在临死前几天心情是复杂的,是什么想法都有的,是对自己人生的总结,追悔,反思,不甘,是对家人孩子的牵挂、不舍、甚至对父母疏于管教的痛恨,反来复去地想,如果能重新来过,如果能放我出去,如果能不判我死刑,我就如何如何……最终梦醒,看到的还是高高悬在头上的绞刑架,便会颓然长叹,回到木然痴呆的状态。

看守所对死刑犯,是仁至义尽的。态度温和,问寒问暖,对所有要求,只要能满足的,都会尽量满足,没有要求的,也以人之常情来满足,比如,吃一顿酒肉好饭上路,只是那时候,他们已经不是常人,自然也无人之常情,吃得下最后一顿饭的,鲜有。

理解和同情他们彼时彼刻的心情,那时候,他们已经是完全无害,无威胁,只是一堆求生不能求死将得的烂肉,让人恨不起来。一条活生生的命,就这样硬生生崩了,挺残忍。

但是,只要想想他们作的恶,又确确实实,只有把他们从肉体上消灭,才能对得起全社会的良知。

所以,死刑犯在临刑前的煎熬,也是他们应得惩罚的一部分。戒除死刑的最好方式,不是废除死刑,而是自己不要作恶。

自己作恶多端,再寄求于外界的宽恕,不靠谱。


潘卫霞律师

刚看到这个问题,我亲历过几次死刑执行现场,虽然没有与死刑犯直接对话,但从他们的表情也似乎可以读出点什么。

学校刚毕业,我执行了几次死刑犯执行前的拍照工作,为保证死刑执行万无一失,对死刑犯执行前后要拍照三次。第一次是从监狱提出死刑犯人,法官向犯人宣布判决时拍一张,到执行现场执行前再拍一张,执行枪毙后再拍一张尸体照。

多数死刑犯都是面无表情,目光呆滞。但有一次拍照一个女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女犯人三十多岁,当时女犯人都留短发(男犯人是光头),当法官对她宣布判决后,我对她说,你站过来给你拍一张照片,她看了我一眼,用带着手铐的手,轻轻的理了理额角的头发,我在按下快门的一瞬间,感觉她的两个嘴角微微的向上那么翘了一下。在那一刹那,我感觉好像她非常的平静,没有一点要去死的感觉。后面拍的那两张就不说了。

洗照片的时候,我特意把那张照片放大,拿给我的同事们看,并说了我当时的感受,看照片后,都说真的不像一个要执行死刑的犯人。

也许她是感到自己该死,也许是感到自己已经完成所要做的事,死不足惜,说不清楚。

刚才我看了几个回答,就又想多说几句。像大家想象的被吓的瘫痪站不起来,大小便失禁,以及大喊大闹的情况很少。一般的死刑犯都很平静,因为一个死刑犯,从逮捕到判决执行,这个时间很长,最快也要三个月以上。这期间他们对自己的罪行,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的真心悔过,有的知道自己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大部分都能平静的接受。比如,在法官宣布执行判决时,都能签署自己的名字,并盖上手印。那种极端的毕竟很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