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膽禪心(之·龍潛)

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1912年—1949年),是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

清末以來,楊仁山、歐陽競無等在日本和西歐佛學研究的推動下,創辦刻經處、佛學院、佛學會等,為佛教義學的研究開闢了一個新的時期。

至民國二年,章太炎等居士在北京法源寺召開無遮大會,討論佛的紀念日,議決四月初八日為浴佛節。

洪楊之亂,使佛教再遭繼“三武一宗”之後之法難,幸有楊仁山(1836~1911)挺身護法,月霞創我國第一所佛教大學(上海華嚴大學),太虛大師(1890~1947)倡教理革命、教製革命、教產革命,為新佛教運動開其先導。

中國近代思想家如康有為、譚嗣同、章太炎、梁啟超等都受過佛學的影響。

佛學思想曾是譚嗣同所建立的《仁學》體系的思想淵源之一。此外,一批名僧如月霞、諦閒、圓瑛、太虛、弘一等也都奮起從事振興、弘揚佛教的工作,使佛教產生了新的氣象。

三十年代我國佛教之現象:禪宗日漸衰頹,淨土一枝獨秀,密宗方興未艾,唯識學派專門研究——如南京支那內學院、北平三時學會、武昌佛學院等均採科學方法,將唯識應用於現代思潮上,復將現代思潮攝歸佛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