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龍潛般若寺 帝出同州里——隋文帝同州故里解讀

大荔古稱同州,歷代縣名曾有過臨晉、懷德、華陰、南五泉、武鄉、馮翊、河濱、河西、臨沮等。


  泱泱三千載,俊傑轂相連。大荔歷史悠久,地靈人傑,見著於史冊的帝王將相,俊才星馳。公元541年,隋文帝楊堅誕生於馮翊般若寺,讓我們從史志中品讀“同州隋文帝故里” 的故事。


龍潛般若寺 帝出同州里——隋文帝同州故里解讀

隋文帝同州故里(攝於1927--1929年)

移居武鄉縣(今大荔縣)

  楊堅,祖父楊貞,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內蒙古六鎮起義爆發,楊貞舉家避亂於中山(今河北定縣),被義軍打死。楊堅的父親楊忠顛沛流離至南朝(今南京),投奔梁軍,幾經轉戰,屢建功勞,為西魏北周的將帥。西魏文帝大統三年(537),楊忠率兵入關,在沙苑地區與東魏打了一場以弱勝強的硬仗,連連晉升大都督,軍騎大將、驃騎大將、開府儀三司等職,武鄉是西魏的東大門,又是伐東魏的戰略要地,宇文泰便把武鄉作為大本營,為統一北方作戰略部署,楊忠便舉家移居至武鄉,於是家眷即長期居住武鄉縣(今大荔縣)。

龍潛般若寺 帝出同州里——隋文帝同州故里解讀

東西魏沙苑之戰要圖

“龍潛般若寺”

  據《隋書》( 魏徵 ) 高祖本紀記載:“西魏大統七年(541年)六月癸丑夜子時生高祖於馮翊般若寺,紫氣充庭神光滿室。唐人修隋書時改武鄉為馮翊。”館藏《大荔縣誌》(熊兆麟)亦有此記載。說的是,公元541年六月十三日晚上,忽天空電閃雷鳴,在武鄉般若寺(今大荔縣城關中學),室內紅光萬道,照耀如同白晝,整個佛寺也是祥雲籠罩、紫氣縈繞,佛寺內所有看到這種奇觀的人沒有不感到驚異的,子時楊堅降生。楊堅剛剛哇哇落地,就有個叫智山的尼姑來到跟前,對楊堅的父母說: “這孩子受佛天佑護,有金剛不壞之身。”並給新生嬰兒取名為那羅延。 那羅延是梵語,就是堅牢不壞的意思,指佛、菩薩之勝身。智山還說: “這孩子天生不同尋常,不能在骯髒的俗世之間撫養。”於是,楊堅的父親楊忠就把楊堅委託給智山親自撫養。有次, 思兒心切的楊母呂氏跑到寺廟裡,把楊堅抱在膝上正親熱玩耍, 突然見楊堅的頭上長出角來,渾身上下也一下佈滿了鱗塊,儼然就是變成了一條小龍的形狀。呂氏頓時驚恐萬狀,失手把楊堅扔到了地上。智山正好從外面進來,抱起摔在地上的小楊堅說:“實在惋惜,驚我兒遲得幾年天下!”

龍潛般若寺 帝出同州里——隋文帝同州故里解讀

《大荔縣誌》(熊兆麟)隋高祖的記載

“繼育”龍窩巷

  據《大荔縣舊志稿》陳少巖四卷十二頁載:隋文帝楊堅生於般若寺,神尼智山撫養之,然佛寺非產子之地,城內龍窩巷以誕帝得名,神尼知其將為佛教護法,來家攜撫之,於義始通。說的就是,隋文帝生於般若寺,佛門淨地不是養兒育女的地方,主持神尼智山將孩子送至城內一條陋巷 , 交於一老嫗撫養。舊記在同州東關后土廟之側,今天大荔城內龍窩巷,楊堅稱帝后,當地人把這裡稱做龍窩巷,一直延用至今。

龍潛般若寺 帝出同州里——隋文帝同州故里解讀

《大荔縣誌》(陳少巖)載龍窩巷

“駕幸馮翊故社”

  據《大荔縣誌》(熊兆麟)六卷十九頁載:“開皇七年,駕幸馮翊,親視故社父老,對詔失詣,帝大怒,免其縣官而去。”後來后土廟曾被改築為營房,為防軍駐地。據記載,民國年間同州之役,此處即一戰場。隋文帝開皇七年(587)十月, 文帝車駕行幸同州。十一月,行幸馮翊,親祠故社。

龍潛般若寺 帝出同州里——隋文帝同州故里解讀

《大荔縣誌》(熊兆麟)載楊隋故社

賜額“金塔寺”

  《大荔縣誌》(熊兆麟) 六卷十八頁載:般若寺在府冶左,隋文帝龍潛之所,開皇四年賜額,改名金塔寺。金塔寺隋文帝建,以葬其養母神尼。塔基崇以砥石,高尋有尺,上作一柱,殿中擎金龍頂,設九重沃金浮圖。天寶時重修。內有褚遂良書聖教序碑一。說的是:般若寺在縣城北城門,楊堅誕生於此。隋文帝開皇四年(584),楊堅為了埋葬他的養母神尼在寺內修了一座金塔,般若寺改名“金塔寺”。宋太祖開寶年間重修,翻修後莊嚴燦爛,為當時一大名剎。民國十五年(1926)軍閥麻振武的軍隊拆毀寺院,但寺內唐代褚遂良所寫的“聖教序碑”倖存,現已移送西安碑林。後在舊址上建起了尚勤小學,現為大荔縣城關初級中學。1987年,城關中學修建教學樓時,在兩米深處曾發現過石佛頭像。


龍潛般若寺 帝出同州里——隋文帝同州故里解讀


《大荔縣誌》熊兆麟載金塔寺

“開皇之治”

  北周靜帝大定元年二月十四甲子日(581年3月4日), 楊堅自立為帝,改元開皇,建立隋朝。楊堅稱帝后定國號為大隋,改元開皇。楊堅雄才大略,銳意進取,開拓疆土,改革舊弊,發展農耕,結束了自西晉以來三百多年的群雄割據,再次統一了中國;他在位期間,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地方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鞏固了中央集權;首創科舉制度,不拘一格選拔人才,使下層有才華的人都有機會為政府效力,在中國歷史上留存長達1300多年;獎勵農耕,推行均田制,修建糧倉,降賦稅,開言路,發展文化經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國力日逐強盛,疆域遼闊,人口達到七百餘萬戶,百姓安居樂業, 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是人類歷史農耕文明的巔峰時期。他開創的“開皇之治”,給後來的唐朝強盛奠定了基礎,在西方人眼中楊堅是最偉大的皇帝之一,被尊為“聖人可汗”。

龍潛般若寺 帝出同州里——隋文帝同州故里解讀

隋文帝楊堅

  山川以文字見重,地靈以人傑增輝。大荔這方沃土孕育了帝王將相,燦若星晨,見著史冊的帝王4人,宰相5人,將帥39人,還有許多名不見經傳的草根英雄人物。是他們為大荔的歷史增光添彩,也是他們成就了大荔的輝煌文化。今天解讀隋文帝故里的故事,讓忘卻的歷史故事重放異彩,讓“隋文化”與大荔歷史文化相映生輝,讓我們細細體味本土文化的厚重與深遠,堅定文化自信,築牢精神基石,在加快建設全域農業公園,唱響鄉村振興看大荔,實現“大荔夢“的征程中奮楫揚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