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文中為什麼唯獨魯迅的“錯別字”不能改,專家道出用心良苦

魯迅對文壇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而他的作品隨便拿出來一篇都可以算得上是經典,從小學開始,我們的語文課本便離不開魯迅的文章,對於語文老師來說,給學生講魯迅的文章難度堪比講一篇文言文,相信很多人都會發現在課文中除了古文外魯迅文章下的標註也是最多的,如果不看標註,很多學生會讀得一頭霧水。

小學課文中為什麼唯獨魯迅的“錯別字”不能改,專家道出用心良苦

因為用現代漢語來理解魯迅的文章就會有太多的語句不通,甚至還有大量錯別字,比如“我就站住,豫備她來討錢”,這句出自《祝福》作者把“預備”寫成了“豫備”,另外還有“便替人家鈔鈔書”,在《孔乙己》中抄寫的“抄”被寫成了“鈔”字,課文中類似這樣的錯別字還有很多。

除了錯別字,魯迅文章中大量現代語法中的語句不通的句子也比比皆是,比如“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這兩個句子讀起來都是矛盾的。

小學課文中為什麼唯獨魯迅的“錯別字”不能改,專家道出用心良苦

其實,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作品都是經過千挑萬選出的既經典又易懂的作品,為了便於理解的同時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學生最終看到的課文大部分都是經過反覆刪減和改寫後的版本,我們小學學過的課文《荷塘月色》就被改過幾處,比如那句“又如剛出浴的美人”編者認為不適合小學生閱讀就被刪去,後來人們的思想逐漸開放又重新加了上去,還有一句“峭楞楞如鬼一般出現”,編寫者認為這句不符合語境,有封建迷信色彩也被刪去。

有的作家的文章融雜著一些方言俗語,比如《打碗碗花》原文中的“姥姥”二字,大部分地區都不用姥姥這個稱呼,所以課文中直接改成了“外婆”。

小學課文中為什麼唯獨魯迅的“錯別字”不能改,專家道出用心良苦

其實,關於魯迅寫出錯別字也很正常,因為魯迅所在的年代白話文並沒有完全普及,關於文字、語法等都沒有一個權威的標準,直到我們有了第一部新華字典,文人們使用文字才逐漸被規範化,而魯迅使用很多比較老舊的寫法也不是有意而為之,事實上接受過新思想的魯迅本人也非常反對過分崇古,他寫文章的用詞只是一種從小養成的習慣。準確地來說,魯迅使用錯的字詞可以看做“通假字”

小學課文中為什麼唯獨魯迅的“錯別字”不能改,專家道出用心良苦

那麼為什麼被收入課本的其他作品都可以改,唯獨魯迅的不能改呢?作者認為主要原因是魯迅太過優秀,魯迅的文字非常有自己的特色,每篇文章中都可以找出大量“錯別字”,但是如果將這些“錯別字”都改過來就會失去原來的味道,所以索性原封不動,用標註的辦法讓學生自己慢慢理解。

正是由於魯迅在文化界的權威性才使得他在任何地方都受人追捧,魯迅的一句“我家院子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是棗樹”無數人稱其精闢,但是普通人這樣寫就只能算是重複。

小學課文中為什麼唯獨魯迅的“錯別字”不能改,專家道出用心良苦

魯迅創作了數篇詩、小說、散文文學作品,對於文人,他可以算作楷模,對於學生,他的作品伴隨著他們從小到大的學習旅途,在我們心中,魯迅是文化的脊樑,但是,有的人卻不這樣認為,中國自古存在文人相輕的風氣,部分人總喜歡在雞蛋裡挑骨頭,他們故意找類似於前面我們看到的“錯別字”來否定一個人的所有作品,李敖說魯迅文章多處用詞不妥,還建議讀者不應該過度崇拜魯迅。但是,現在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魯迅,但有多少知道李敖呢?我們以一個人的影響論成敗,魯迅遠遠超過那些不喜歡他的文人們。

小學課文中為什麼唯獨魯迅的“錯別字”不能改,專家道出用心良苦

小編認為,對於以前的課文我們不應該過度吹毛求疵,編寫課本的人為了讓學生領略大文豪的作品使用了大量註釋可謂用心良苦,相反,當我們得到理解力得到提升後,對於那些以前所刪減改編的課文,更應該回頭再讀一篇原作,這時或許會有意外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