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成器的身後,都有不靠譜的父母(經典好文)

一流的父母造就一流的孩子,比讓孩子進入一流幼兒園和一流學校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在一流的家庭裡接受薰陶。

孩子不成器的身後,都有不靠譜的父母(經典好文)


最成功的父母,就是“活出孩子欽佩的樣子”,在靈魂和精神上足以擔當對孩子的引領。


愛孩子可以,但別讓孩子丟了人品和德行


現在的社會,把成功限定在了一個很狹窄的範圍裡:對於孩子來說,成績好就是成功,會彈鋼琴就是成功;對大人來說,賺錢多就是成功,謀個一官半職、有點權力就是成功。但是對於人品與德行,我們卻有意無意地選擇性忽略。


電影院裡,人們安靜地觀影,一熊孩子開始在樓梯上來回跑,大聲喊叫。


他媽媽也不管,旁邊的人說:“你孩子吵到別人了。”


“還是孩子,沒事。”他媽媽這樣回答。


來來回回跑了十幾分鍾,累了,想找媽媽,可電影院太黑,沒看清在哪裡。


於是,孩子開始大喊,喊了三聲,沒人應,原來他媽媽正在旁若無人地和她老公談論劇情。


一中年男子直接來了句:“你有媽媽嗎?”


孩子頓時傻眼了,站在那裡不敢說話,也不敢動彈。


網上有一句話曾刺痛了無數父母的心:你不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這個世界就會狠狠地教訓他。


對熊孩子來說,這樣的教訓還算輕的。


孩子不成器的身後,都有不靠譜的父母(經典好文)


在北京,差點就上演了一場毀滅性的悲劇。


地鐵站,一位長相甜美、打扮時尚的女生正在等候地鐵,手裡拿著一袋雞排,自顧著吃。


旁邊站著一對母子,孩子六七歲的樣子。


小男孩看到了吃雞排的女生,指著那位女生跟他媽媽說:“媽媽,我要吃雞排!”


母親看了一眼,半開玩笑的說:“你去跟姐姐說,讓姐姐給你吃。”


小男孩側頭對女生說:“我要吃雞排。”與其說是請求,更像是命令。


女生看了小男孩一眼,沒有吭聲。


小孩的媽媽有點尷尬,但又無可奈何,嘴裡嘀咕了一句:“什麼人啊,打扮的跟小姐一樣。”


當你聽到他媽媽這句話的時候,就已經想象得到孩子的教養又能好到哪裡去,可後面卻有更為恐怖的事情。


小孩停止了吵鬧。


之後,就聽到地鐵進站的聲音,就快到站的時候,那小男孩突然掙脫他媽媽的手,跑到女生背後,用力向前推了女生一把,女孩尖叫一聲,眼看就要被推下站臺(北京有些地鐵站是沒有屏蔽門的)。


幸好旁邊有人反應及時,一把拉住女孩。幾秒之後,地鐵呼嘯而過。


而那位媽媽的第一反應就是,抓住小男孩的手,擠進地鐵,趕緊隱藏在人群裡。


如果沒有那位好心人的及時反應,毀滅的將會是兩個家庭的幸福。


不難判斷,小男孩內心報復的種子正是他的媽媽親自種下的,而當她選擇擠進地鐵,逃避責任的時候,已經放棄了最後教育與反省的機會,對孩子而言,無異於給他安放了一顆會隨時爆炸的地雷。


孩子不成器的身後,都有不靠譜的父母(經典好文)


孩子的所有問題,根在家庭,源在父母


如果我們的孩子不成器,整天在外面惹是生非,整天表現得很沒教養,別人在指責的時候絕對不會說是老師沒教育好,也不會說小夥伴把他帶壞了,只會說:“這孩子家教不好!” “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全家一個德行!”


一個孩子,從來不會無緣無故成功,雖然他們的父母嘴上說著“沒有刻意教育,順其自然而已”,但是人家在孩子習慣、性格、人品上的默默努力,別人是看不到的。


一個孩子也不會無緣無故就變得沒出息,找來找去,肯定能從他的家庭、父母身上找到根源。


說到底,一個孩子未來的路能走多遠,跟成績無關,跟家境無關,重要的是教養,是人品,是德行。


沒有教養、人品、德行來託底,成績再好也會有跌落的那天,家境再好也有敗光的那天。


可生活中,卻到處都是這樣不靠譜的父母。


生活中,應酬不斷,長了一身的肥膘,卻要孩子多吃蔬菜、勤於鍛鍊;


下班後,拿著手機躺在沙發上看劇刷微信,卻要孩子勤奮多讀書;


半夜後,卻還在打牌看球玩遊戲,卻讓孩子早睡早起;

······


不是孩子做不到,是你做不到。


孩子不成器的身後,都有不靠譜的父母(經典好文)


有這樣一番對話:


父親:“知道嗎?當林肯像你這樣大時,他可能是班上最好的學生。”


兒子:“知道的,父親,但他像您這麼大時,早已是美國的總統了。”


希望孩子走多遠,你就應該要求自己走更遠;希望孩子攀多高,你就應該要求自己站得更高。


所以,最成功的父母,就是“活出孩子欽佩的樣子”,在靈魂和精神上足以擔當對孩子的引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