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传奇之谜开端:传国玉玺诞生之真相揭秘

导读:皇帝的印称之为玺,臣民的印称之为印或章。根据汉代历史文献记载,皇帝有六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实际上,皇帝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玺,—传国之玺,应该共计七玺。

这个传国玉玺,在封建社会中,奉为“受命于天”的象征,是用来代表皇权正统的,尊为国之重器。所谓“真命天子”,必须拥有这个传国玉玺才能统治天下,否则名不正言不顺,会被世人讥为“白版皇帝”而受轻蔑的。

在传国玉玺诞生过程中,其历史真相就充满了坎坷曲折的传奇色彩,并成为它后来扑朔迷离的传承、失踪之千古谜案的神秘开端。

一、传国玉玺特征之争议

关于传国玉玺的特征,主要在于其雕刻字体和材质。因为只要首先弄清这两个问题,才能充分了解传国玉玺的真假及其传奇之谜。

据研究考证,传国玉玺始于秦始皇。该玉玺印面字体是由秦相李斯书“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玉工孙寿刻之 ,形如鱼龙凤鸟的篆文字体,后人简称虫鱼篆。对于这个观点,学术界基本认同。但是对于该传国玉玺的材质,学术界则有两种分歧观点:一种为

“和氏玉璧说”,即认为传国玉玺材质为和氏玉璧,其依据为《史记.李斯列传》中有“卞和璧,始皇以为传国玺”和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的记载。“随、和之宝”,即指“随侯之珠”与“和氏之璧”两件当时著名的宝物,而五代时前蜀道士杜光庭在《录异记》卷七“异石”中记载:“岁星之精,坠于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卞和得之献楚王,后入赵献秦。始皇一统,琢为受命之玺,李斯小篆其文,历世传之。”另一种为“蓝田玉说”,认为传国玉玺材质为蓝田玉,其依据为宋元时代的马端临 《文选通考卷一百十五》记载:“始皇得蓝田白玉为玺,螭虎钮文。”另,蓝田玉产自陕西,与秦国地理位置相符。

应该说,“和氏玉璧说”无疑是正确的。为什么呢?因为,《史记》为西汉时期的著名历史典籍,而李斯是秦始皇的丞相,故其依据相对比较可靠,且其“岁星之精,坠于荆山(即湖北南漳县的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历史记载经专家考证,与湖北南漳西部沮水之源的板仓坪、阴峪河一带出产的月光石特征相符。蓝田玉虽然为陕西所产,但其传国玉玺材质历史记载为汉末以后,可能为当时学者的臆猜或杜撰,故

“蓝田玉说”依据并不可靠。

千古传奇之谜开端:传国玉玺诞生之真相揭秘


二、神秘之玉在困厄之中破璞重生

据先秦文献记载,公元前700多年,湖北荆山玉印岩附近住着一个叫卞和石匠。他在山中劳动时,常见一对凤凰落在凤凰台上,鸣叫三声之后,又飞入岩中,或高翔北去。俗话说“凤凰不落无宝之地”, 卞和认定此地肯定有宝物。于是,他仔细观察凤凰入洞的动向,发现凤凰从千山万水之外衔朱砂在此填玉。卞和便将一块与周围不同的石头凿取抱回,根据祖辈流传的石头类型和宝石特点鉴定经验,觉得这是一块是稀世珍宝的璞玉。

卞和决定把此宝玉献给楚王,让楚国声名远扬。不料,这个稀世珍宝的璞玉却让卞和蒙受了苦难。他把这个稀世珍宝的璞玉献给楚历王时,楚历王命令玉工进行鉴定。由于这是一块璞玉,外层包皮像石头,故玉工并不识宝,就说是石头。楚历王大怒,就以欺君之罪命人施以刖刑,即砍去卞和左脚,使他落下终身残疾。


千古传奇之谜开端:传国玉玺诞生之真相揭秘


公元前704年,楚武王继位。卞和觉得心里既憋屈又难过,他想明明是块好玉,怎么就欺君了呢?现在既然新国王继位了,就当是奉献国礼,一定要让他还我清白!于是卞和第二次送玉进宫,并呈献给楚武王。楚武王命玉工再次鉴定,但玉工对这块被石皮包裹着的璞玉不认识,仍然说是石头。楚武王也大怒,认为卞和弄虚作假、屡教不改,于是再次以欺君之罪命人施以刖刑,砍去卞和的右脚。

公元前690年,楚文王继位。卞和抱着璞玉,无法行走,就坐在荆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楚文王听到此事后,觉得奇怪,就派人前去查问:“天下受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的如此伤悲?” 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接着,他就把此事的前因后果一古脑儿地倒了出来。

楚文王就命人破开璞玉,果然是一块“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的稀世美玉,可谓石破天惊!而且更为神奇的是,这块宝玉经良工雕琢成玉璧后,置于暗处,自然发光,放在座间,冬月则暖,可以代炉,夏月则凉,蚊蝇不入,还能去尘埃、辟邪魅。为纪念献国宝而历经磨难的卞和,楚文王就命名此玉璧为

“和氏璧”,至此,“和氏璧”就成为真正名扬天下的稀世珍宝。


千古传奇之谜开端:传国玉玺诞生之真相揭秘


三、命途多桀的坎坷传奇

稀世珍宝“和氏璧”神奇出世后,围绕着传国玉玺诞生的传奇正式开始了。

楚威王时,相国昭阳因灭亡越国有重大功绩,楚威王就把“和氏璧”赏赐给了他。

昭阳是个很喜欢炫耀的人。一次,他到赤山游玩,在赤山下的水潭畔高楼宴请宾客,拿出“和氏璧”让大家观赏。突然,在这个很深的水潭里,跃出一条一丈多长的大鱼和各种各样的小鱼,非常精彩。大家一下子被这个奇异的景象迷住了,纷纷跑到水边去看鱼,赞不绝口,而把“和氏璧”忘掉在桌子上,结果等他们回来后,发现这个“和氏璧”稀世珍宝竟然忽然不见了!昭阳感到非常震惊、沮丧和恼怒。他怀疑这是门人张仪偷的,于是就对张仪施以“笞刑”,严刑拷打,逼他说出“和氏璧”的下落。但事实上,“和氏璧”其实是他人偷的,与张仪无关。昭阳把张仪折磨得奄奄一息后,看审不出名堂来,就把他给放了。张仪身体恢复后,就出楚帮秦国出谋划策,专门与楚国作对,使楚国不仅找不到“和氏璧”,而且又多了一个死敌,真是得不偿失,当然,此是后话。

“和氏璧”失窃后,昭阳凭借自己在楚国的势力,紧紧展开对“和氏璧”下落的追查。由于追查的风声很紧,偷盗者很长时间里难以将“和氏璧”脱手。

赵惠文王时,“和氏璧”又突然出现在了赵国的首都邯郸。赵国内侍缪贤发现后就以五百金的代价买到了这个宝物,爱不释手。赵王知道后,多次暗示缪贤将“和氏璧”送给自己。但缪贤舍不得转让。这使赵王很焦急,干脆派兵直接到缪贤家去抢“和氏璧”。


千古传奇之谜开端:传国玉玺诞生之真相揭秘


这件事被闹得沸沸扬扬,结果被西边的秦王知道了,于是他给赵王写了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与“和氏璧”交换。当时秦强赵弱,赵王不知所措。老臣蔺相如临危请命,带“和氏璧”出使秦国。入秦之后, 蔺相如把“和氏璧”献给秦王。 秦王见后大喜, 又将此璧传给美人及左右大臣观看。蔺相如看破秦王无意偿赵十五座城城池的心思,便假称: “璧有瑕, 请指示王”, 收回玉璧, 并与秦王争辩,威胁他要把玉璧摔了,逼迫秦王答应斋戒五日之后, 再行受璧之礼。然后, 蔺相如暗地派人携“和氏璧”潜回赵国,这就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完璧归赵”典故。

四、失而复得的玉璧终成传国玉玺正果

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 228 年),秦王嬴政破赵国,“和氏璧”终落秦王之手。秦王政二十六年( 公元前 221 年) , 秦统一全国, 嬴政自称“始皇帝”。为了让自己皇位能够永远世代相传,于是命令丞相李斯将“和氏璧”制作成皇权象征物“传国玺”,以进行名正言顺的皇位传承。李斯根据秦始皇的旨意,命令咸阳玉工孙寿将“和氏玉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玺方四寸, 上镌五龙交纽。李斯再根据秦始皇的旨意,以形如鱼龙凤鸟的篆文字体,下刻“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八字内容,意喻自秦始皇开始至以后秦家万世皇位均是奉天命承接,并且永远传承。

于是,传国玉玺就此在坎坷曲折的传奇中正式诞生了,并成为它后来扑朔迷离的传承、失踪之千古谜案的神秘开端。


千古传奇之谜开端:传国玉玺诞生之真相揭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