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克里姆林宫突然“消失” 之谜

二战时,希特勒曾先后派出3600多架次的飞机轰炸克里姆林宫。奇怪的是,当德军飞行员到达莫斯科上空时,却发现偌大一个克里姆林宫凭空消失了,由于找不到轰炸目标,德军飞机只得随意狂轰滥炸一番而退,丝毫未损的克里姆林宫也因此成为二战中完好的奇迹。偌大一个克里姆林宫是如何大变魔术般凭空消失的?

二战中克里姆林宫突然“消失” 之谜

“总魔术师”的精心策划

俄罗斯国家档案馆保存了六十多年的绝密文献揭开了创造这一奇迹的最大原因——精心伪装。 卫国战争爆发一个月后,对德军飞行员来说,克里姆林宫突然从莫斯科神秘消失了。他们根本无法找到目标。档案中保存了一张德国飞行员执行轰炸任务前必备的目标图片,上面清楚地标明了3个主要目标——克里姆林宫1号大楼(斯大林的办公地点)、大克里姆林宫、列宁墓。

但是,在执行轰炸任务时,哪怕是在晴朗无云的日子里,大部分法西斯王牌飞行员不仅无法找到上述目标,甚至连克里姆林宫都发现不了。原来,根据斯大林的授意、由“总魔术师”贝里亚具体负责执行,苏联军民早已大变魔术,对克里姆林宫进行了精心伪装。

1941年6月26日,克里姆林宫警备司令兹皮利多诺夫少将向贝里亚递交了一封秘密信函,汇报了伪装设想,主要构想是在莫斯科市整体背景基础上,进行伪装,增大敌机抵近空袭时寻找克里姆林宫的难度,减小对官内个别楼房俯冲瞄准轰炸的可能性。主要措施是借助颜料和粉末,消除宫内各教堂金顶的闪光,在宫内及附近的广场上,布设各种各样的模拟物,迷惑敌人。

二战中克里姆林宫突然“消失” 之谜

宏大的伪装计划

克里姆林宫内塔楼上的红星和教堂上的十字架都被蒙上护套,塔楼整体和教堂圆顶都被漆成黑色,套上麻袋。参照克里姆林宫城墙尺寸,造出各种伪装模型,仿造了红场和马涅日广场的部分轮廓。官内的房屋都伪装得非常像剧院,塔伊尼茨花园部分建筑也被蒙上布顶。克里姆林宫正面建筑呈亮黄色,内部各建筑顶部多为绿色,而莫斯科市内建筑顶部主要是红色和褐栗色,相比之下,非常显眼;根据总体伪装构想,所有建筑全部漆成了莫斯科建筑的背景色彩,战后才恢复原貌。

二战中克里姆林宫突然“消失” 之谜

另外,从博罗维茨大门到救世主塔楼之间,遍撒沙土,布设了一条大道,飞行员在空中往下看,就像一条普通公路。克里姆林宫旁边的莫斯科河弯曲处也改变了惯常的形状,在莫斯克列茨大桥和大石桥之间,又建造了一座木桥,尽管并无行人在上面行走,但从空中看起来,却像真的一样。列宁墓外形也变得无法辨认,左边和右边的讲台上都蒙上了巨大的红幅,上方直接搭建了一个巨大的3层楼房木制模型。

二战中克里姆林宫突然“消失” 之谜

仍有飞行员找到克宫

在当今高精武器和现代化空天侦察系统面前,卫国战争期间克里姆林宫的伪装术只能被视为“小儿科”,但在当时却非常有效。伪装后,德国空军对克里姆林宫的空袭次数明显减少:1941年只有5次,1942年3次,之后1次也没有了。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从而得以保存,德国法西斯企图消灭苏联最高领导层的阴谋也未能得逞。至于一些法西斯飞行员仍能找到目标,对克里姆林宫进行轰炸,主要是因为有时候雨水冲刷掉了部分伪装,积雪使色彩伪装失效,暴露了克里姆林宫的建筑轮廓,也有可能是德国法西斯通过在莫斯科市活动的间谍得到了目标情报。

1941~1942年间,德军飞机共向克里姆林宫投掷了152颗铝热炸弹、15颗碎片爆破炸弹。首次轰炸是在1941年7月22日。一颗重250公斤的炸弹落到了大克里姆林宫,却没有爆炸,穿透了屋顶和格奥尔基大厅天花板,落到了地板上。在所有轰炸中,除100名警卫人员死亡、多间门窗破碎、通信中断外,克里姆林宫并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也没有引发一次火灾。而在部署于阿尔巴特大街、特维尔街心花园和其他地点的防空兵器的攻击下,冲向克里姆林宫的德国飞机15%被击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