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件是否是美國的陰謀?兩篇文章幫你梳理線索(下篇)

大家好,我是馬哈拉什維利。

我今天繼續來深入地探討關於珍珠港陰謀論的問題。

在上一篇文章之中,我已經比較籠統地將陰謀論支持方和反對方持有的觀點和論據羅列了出來。在這一篇文章中,我將詳細地闡釋我個人的觀點,雖然我在上一篇文章中透露過自己傾向於反陰謀論的一方,但是這不代表美方在這個事件中就是完全乾淨的,相關的內容我會在最後一節之中拋出我的疑問。

在今天的第一節中,我將通過三大方面來闡述我的觀點。除了表明我的立場和態度之外,我在之後的章節中將會和各位分享幾個人們忽略或選擇性忽略的重要事實。

正文字數約 6400 字,閱讀時間約 20 分鐘。

珍珠港事件是否是美國的陰謀?兩篇文章幫你梳理線索(下篇)

一、打消疑慮:陰謀論支持方的三大論點證據不足

雖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總是會有很多人選擇性地相信美國政府在戰前掌握了日軍的進攻計劃,但是這些支持陰謀論的人們卻無法自圓其說地解釋以下幾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陰謀論的支持方認為美國很早就已經知曉了日軍的作戰計劃。支撐這種觀點的論據有兩個。第一個就是橙色戰爭計劃,第二個叫做麥科勒姆備忘錄(McCollum memo)。關於橙色戰爭計劃,我個人就不多說了,因為我的觀點和陰謀論反對方的觀點是一樣的:美國在同時期包含大量的戰爭預案,不能因為說對日作戰的未來構想是彩虹五條的一部分,我們就有理由咬定美國政府一定預先知道日方的戰爭計劃。我重點來談一談第二個部分,也就是麥科勒姆備忘錄。

珍珠港事件是否是美國的陰謀?兩篇文章幫你梳理線索(下篇)

海軍中校亞瑟·麥科勒姆(Lt. CDR. Arthur H. McCollum),1898 年出生於日本長崎(Nagasaki)。他於 1921 年從海軍學院畢業後,花費了 3 年時間學習日語,並在戰前成為了美國海軍情報部遠東分部的主任。

圖源: 美國海軍協會官網 (U.S. Navy Institute)

這個備忘錄的作者叫亞瑟·麥科勒姆(Lt. CDR. Arthur H. McCollum),是美國海軍情報部的一位中校。他在 1940 年 10 月 7 日的時候寫了一本備忘錄,全稱叫《太平洋態勢評估和對國家行動的建議》(Estimate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Pacific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Action by the United States)。他在文章中分析了日本對美作戰的可能,並詳細地列出了日本發動戰爭的 7 條優勢和 8 條劣勢,同時也建議美國政府作出 8 個行動,包括支援蔣介石、使用英國皇家海軍駐守的新加坡港口、向菲律賓派遣巡洋艦等。麥科勒姆中校把這份文件交給了海軍歷史學家達德利·諾克斯(Dudley W. Knox),因為諾克斯與羅斯福和歐內斯特·金的關係很好,所以麥科勒姆的意思就是讓這份文件讓羅斯福過目一下。羅伯特·斯丁內特,也就是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陰謀論支持方的作者,就認為這份文件是美國政府知曉日方會發動進攻的重要關鍵證據,但是我想說的是,羅斯福看過這份文件並不代表著他在先前無視日本的威脅,也並不代表著羅斯福看過文件後就對日本的戰爭計劃瞭如指掌。在這裡,我們不妨關注一下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動向。

珍珠港事件是否是美國的陰謀?兩篇文章幫你梳理線索(下篇)

▲諾克斯向羅斯福遞交關於美法準戰爭(Quasi-War)中美國海軍戰略和作戰的官方記錄最後一卷的內容。兩人在 1938 年之前進行了長達 4 年的商討和工作,才完成了這一段歷史的定稿。

圖源: 國際海事安全中心官網 (CIMSEC)

1940 年 6 月 23 日的紐約時報上登載了這樣一條消息。消息指出,除了在大西洋的部分艦隻除外,太平洋艦隊剩餘的所有力量現在已經部署到了夏威夷的珍珠港。這條消息有兩個關鍵信息。第一、珍珠港在 1940 年 6 月 23 日之前,太平洋艦隊並沒有大量地駐紮於此;第二、在麥科勒姆中校完成備忘錄的 3 個多月前,羅斯福就把太平洋艦隊的剩餘艦船從聖地亞哥移到了珍珠港。太平洋艦隊的轉移直接表明,羅斯福政府對日本在遠東的崛起是有預見性的。而日本入侵法屬印度支那的時間也是在麥克魯姆中校撰文的一個月之前。因此,我個人認為麥克魯姆備忘錄的功能是完善了羅斯福政府對日本的評估,而不是無中生有,這一份文件不能作為羅斯福政府預先了解日方作戰意圖的直接證據。

珍珠港事件是否是美國的陰謀?兩篇文章幫你梳理線索(下篇)

▲1941 年 10 月 7 日,麥克魯姆中校撰寫的文件第四頁。圖中劃紅線的文字內容為“如果通過上述方法讓日本公然挑起戰爭,這樣就更好了”(If by these means Japan could be led to commit an overt act of war, so much the better)。雖然這樣的建議頗為激進,但是這也不能代表羅斯福知道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打算,也無法代表羅斯福真正同意並實施了麥科勒姆的建議。

圖源: 美國國家檔案館 (U.S. National Archives)

第二件事就是陰謀論支持者們談到的,關於密碼的事情。比如馬歇爾使用了西聯匯款公司來傳遞情報以及美國情報部門已經破獲了日軍的密碼等等。事實上,馬歇爾之所以會使用民用的未加密電報,很可能是因為軍用加密的無線電電磁波在天氣不佳的情況下,難以安全、快速地傳遞到各個太平洋的基地,而且使用民用電報的目的,很可能是為了將警告直接傳遞到友軍手中,而不在乎對手是否知曉這一舉動。換句話講,當戰事已經推進到這個階段的時候,日軍的戰略計劃已經在付諸實施,讓不讓日本知曉美方的警覺,已經無關緊要了,重要的是在於減小損失而已。

接著,我來聊聊密碼的事情。戰前破譯日本海軍密碼的部門叫 OP-20-G,OP 指的是海軍作戰部長辦公室(Office of the 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 OPNAV),現在被稱為海軍參謀部(Navy Staff);20 指的是海軍通信部(Office of Naval Communications)下轄的第 20 分部;G 指的是 G 處。這個機關專門是破譯和攔截無線電電報的,位於華盛頓海軍總部大樓頂層的 2646 號房間。這個部門和陸軍的情報部門 SIS(Signal Intelligence Service)互相競爭,但是在戰前美國海軍對日本帝國海軍的密碼瞭解得不多。雖然美國在 1922 對位於紐約的日本駐美領事館發動了突擊行動,搞到了海軍的密碼,但是類似的信息早已過時。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前使用的 JN-25 及其改型,直到 1942 年 3 月之後,美軍才大致掌握日本海軍電報的內容。事實上,情報部門的人手一直不夠,而這個問題很可能是導致破譯效率下降,以及情報遞送延遲的關鍵因素。

珍珠港事件是否是美國的陰謀?兩篇文章幫你梳理線索(下篇)

▲1941 年 7 月 1 日,夏威夷 HYPO 情報站人員嘗試對 JN-25B 型密碼進行破譯的工作單。JN-25B 型密碼的五位數字可能代表一個字或是一個詞,但由於它被進行二次加密,所以美軍的進展尤為緩慢,在珍珠港遇襲之前,只有 10%-15% 的內容可被理解。

圖源: 美國夏威夷 HYPO 情報站官網 (stationhypo.com)

如果我們從日本的戰略上出發,日本海軍沒有必要在戰前進行頻繁的無線電聯繫。因為不論是對於法屬印度支那還是中國的戰事,日本海軍都不需要出動大規模的艦艇,就算是出動,也都是從本土出發。而日本軍令部若使用無線電傳輸命令,則會承擔不必要的風險。事實上,日本外務省、日本帝國陸軍和日本帝國海軍,他們使用的密碼不僅完全不同,電報的遞送也是分工明確,不會出現日本大本營會使用海軍的密碼向中國境內的日本陸軍發送命令,這種交叉傳遞的過程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偷襲珍珠港的行動是戰略性的行動,命令的傳達只需要在日本本土內完成即可,艦隊的出發不需要考慮長距離通信。倒是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本海軍需要協調部署在東南亞的多方的艦艇,所以 JN-25 密碼才會頻繁地在美軍監聽人員的耳朵裡出現,而正是因為美軍掌握了戰爭爆發之後的足夠密碼素材,才得以在中途島海戰之前便了解了日本海軍的作戰意圖,然後擊沉 4 艘航母。因此,只要我們釐清事物的發展順序和因果關係,就能發現陰謀論的支持者在密碼這一方面的疑慮是庸人自擾。

第三件事和航母的角色有關。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已經談到了陰謀論反對方的觀點。他們認為航母正好調開是基於正常的部署需要。如果說美國事先估計到日本的偷襲以及航母的重要性,“企業”號和“列剋星敦”號可能就被召回加利福尼亞、聖地亞哥或者跟隨“薩拉託加”號前往普吉特海峽(Puget Sound)休整了。但是從美軍的計劃看,“企業”號航空母艦本應該在 12 月 6 日就回到港口的,倒是因為天氣作怪,“企業”號才得以逃脫日本艦載機的打擊。

珍珠港事件是否是美國的陰謀?兩篇文章幫你梳理線索(下篇)

▲1941 年 10 月,一架“蹂躪者”(TBD Devastator)魚雷轟炸機正準備在“薩拉託加”號航母上降落。“薩拉託加”號航母在珍珠港事件爆發時,正在普吉特海峽的港口裝配戰機。這個港口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各類航母停靠的地點。

圖源: ww2db.com

此外,至少有 6 位著名的歷史學家認為美軍航母在戰前更多是用於前出偵察,因為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沒有任何一個作用於美國人本身的戰例能證明航母的重要作用。即便美軍意識到了,但也只是存在於部分軍官的大腦之中,屬於理論層面,而不屬於實踐層面。同時期的日本海軍也是如此。我們需要了解到的是,世界海軍在當時都是把戰列艦當作重點的。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山本五十六超前的思想在海軍中招來了不少批評。也正是因為日本使用航空母艦給珍珠港帶來了如此巨大的損失,世界上的各國通過這一個戰例,才開始重視航空母艦,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海軍在 1942 年年初會去馬紹爾與吉爾伯特群島(Marshalls and Gilberts)以及東京進行襲擾性質的轟炸了。

在這一節中,我通過羅列陰謀論支持者三大證據不足的事實來闡述我個人的觀點,但大部分引用的內容均來自美國。我們在下一節中不妨來看看日本戰犯的戰後問訊,從另一個側面來看待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事件是否是美國的陰謀?兩篇文章幫你梳理線索(下篇)

二、澄清事實:日軍的陳述打破了人們對戰略陰謀的猜測

我記得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過,陰謀論的部分支持者還提供了一些“秘密證據”,比如在襲擊當天,有人認為在往返途中的油輪“勒蘭”號就在日本聯合艦隊的大致方向上發現了“可疑的信號”。在使用了英文和俄文的摩爾斯密碼錶核對之後,發現都對不上。因此,有人認為“勒蘭”號油輪掌握了日本聯合艦隊的信息,而上面把這件事壓了下去。

除了這一種表述之外,另外有一個視角也挺有意思。有人認為,在日本聯合艦隊從擇捉島出發之後,有一艘名叫“烏里茨基”號(Uritsky)的蘇聯貨輪看見了日本聯合艦隊。“烏里茨基”號貨輪當時正在運送美國援助蘇聯的 M2 坦克,而貨輪在目視距離內發現日本聯合艦隊後,對方並沒有開火。作者認為南雲忠一不想讓日本與蘇聯的外交關係更加惡化,於是才放走了這艘貨輪,而南雲忠一之前是命令過自己的下屬:為了保密,艦隊應當擊沉一切不屬於日本的船隻。“烏里茨基”號的船員將看見日本聯合艦隊動向的事情告訴斯大林,但似乎斯大林並沒有直接電告羅斯福。作者覺得蘇聯希望看到日美開戰的結果,這樣遠東的部隊可以沒有後顧之憂,而有了美國作為二戰的參戰國,自己在東線的戰事也會好受一些。以上都是這位作者的判斷。

珍珠港事件是否是美國的陰謀?兩篇文章幫你梳理線索(下篇)

邁克爾·斯萊克曼(Michael Slackman)撰寫的書籍《目標珍珠港》(Target: Pearl Harbor)的封面。作者認為 1941 年 12 月 5 日當天,日本聯合艦隊遇見了蘇聯貨輪“烏里茨基”號。

圖源: 亞馬遜

乍一看上去,這樣的陳述還是挺靠譜的,但其實這一篇章與羅斯福政府沒有任何關係。當 1941 年 6 月,蘇聯間諜佐爾格將“德軍將會入侵蘇聯”的情報遞交給斯大林時,斯大林並沒有予以重視。而當佐爾格在同年 9 月 14 日將“日本不會北進”的情報再次遞交給斯大林的時候,從莫斯科戰役的戰事發展來看,雖然蘇聯官方不承認佐爾格的存在,但是斯大林應該是相信了佐爾格。那麼早在這個時候,蘇聯就可以作出“日本將會進攻太平洋”的論斷,並通知丘吉爾和羅斯福了。斯大林並沒有這麼做,而這個“烏里茨基”貨輪的故事就算是真的,也只能證明斯大林保持了沉沒或者斯大林沒有向丘吉爾和羅斯福說“實話”,並不能證明羅斯福知曉日方的進攻計劃而坐視不管。

不管怎麼說,小道消息總是能得人心,但是我們不妨來參考一下日方在珍珠港進攻之後以及二戰之後的言論,因為這些言論解釋了美軍為什麼沒能發現聯合艦隊的蹤跡,這些日方的陳述同時也極具說服力。

從擇捉島出發的時候,日本聯合艦隊的航線就避開了美軍航空母艦經常會出沒的海域。如果聯合艦隊從東京出發一直向東的話,雖然油料可以節省許多,但這無疑會加大偶遇美軍航母的風險,因為此時的美軍航母因為局勢的惡化,總是來往於中途島、威克島、關島、菲律賓和珍珠港這些地點之間。聯合艦隊如果走北方航線的話,不僅可以規避美軍的偵測,同時在更為平靜的海域,中途補給燃油也更為方便。但是聯合艦隊能保持隱匿的最關鍵因素,是日本海軍採取了嚴格的無線電靜默策略。日方官修的《戰史叢書》中提到了偷襲珍珠港的戰後報告。其中,有多名日方高級將領表明,日本聯合艦隊的全體官兵都十分嚴格地遵守了這一決定。海軍中將草鹿龍之介(Ryūnosuke Kusaka)坦言:“毫無疑問地講,聯合艦隊中的每艘艦艇都奉命採取了最為嚴格的無線電靜默手段。展開無線電靜默是容易的,但是要維持這種狀態卻是艱難的”。比較極端的例子,是西田正雄(Masao Nishida)指揮的“比叡”號(Hiei)。“比叡”號上負責通信的軍官乾脆把電臺的零部件拆了,然後放在自己床上的枕頭下面,以免任何日軍士兵觸碰到這些通信設備,晚上睡覺也可以更加踏實。這些部件直到鄰近進攻的時刻才被軍官重新組裝起來。

另外,山本五十六在聯合艦隊從擇捉島出發的時候,便將作戰命令以紙質的形式交給了各艦的艦長以及南雲忠一,而命令中涉及的無線電靜默的部分是這樣表述的:“除非艦隊主力遭遇到極端情況,否則艦隊及其分遣艦隊都不得使用無線電聯繫”。因為聯合艦隊的目標較為單一,因此航母戰鬥群在海上行進的時候,除潛艇外,水面艦艇都位於各方的可視範圍之內。因此艦艦之間傳遞信號不必依靠電臺,而是使用旗語和燈光。源田實(Minoru Genda)大佐在 1947 年戰後接受採訪的時候,也證實了聯合艦隊在前往珍珠港期間,是使用“旗語和燈光”進行信息傳遞的。

珍珠港事件是否是美國的陰謀?兩篇文章幫你梳理線索(下篇)

▲源田實上尉在戰前雖然軍銜不高,但是他對偷襲珍珠港的方案制定作出了重要貢獻。他本人對航空兵轟炸機戰法的關注,使得他和山本五十六在戰術思想上已經超前於同代軍人。

圖源: 美國海軍歷史基金會 (Naval Historical Foundation)

除了日本聯合艦隊在機動期間遵守無線電靜默的條例之外,日本也廣泛使用本土的無線電臺發送假情報。美軍在聯合艦隊從擇捉島出發之後,便截獲到電報說:“第一航空艦隊的戰機正在進行例行訓練”。因為地球大氣層中電離層的存在,因此美軍在夏威夷和菲律賓的電臺能夠利用電磁波折射的規律,收到數千公里之外的日本本土的聲音,但是聯合艦隊是海上移動目標,無線電單向偵測是無法得知距離信息的,因此即便聯合艦隊打破了無線電靜默,如果美軍要確定敵方是水面艦艇編隊的話,也至少需要兩個不同的通信站實時進行三角定位。毫無疑問,這在當時是極其困難的。

我們在這一節中從日方的角度講述了陰謀論支持者的重大漏洞,但是這並不代表著我就是陰謀論反對方的忠實的一員。雖然我個人在大方向上支持反陰謀論的觀點,但是一些模稜兩可的事實並沒有淡出我的視野。

珍珠港事件是否是美國的陰謀?兩篇文章幫你梳理線索(下篇)

三、遮天蔽日:尚未解密的文件以及選擇性忽略

儘管陰謀論反對方的理由充足、證據充分,但是幾十年來仍然有部分的官方文檔沒有公佈與眾。許多記者煞費苦心地尋求最後的答案,但是他們所面臨的威脅也是逐步遞增,到頭來,珍珠港陰謀論這一疑團卻變成了歷史學界的邊緣學科。

美國政府尚未解密的文件有三份。在信息自由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的幫助下,一份 94644 號文件浮出了水面。文件中記載了美軍情報站在 1941 年 11 月記錄的日本海軍的機動信息,而且還記述道:“第一航空艦隊(1st Air Fleet)正使用‘赤城’號上的電臺”;另一份 94069 號文件記載了日本運輸船“春日丸”(Kasuga Maru)這一名稱,而且是手寫。“春日丸”號之後被改裝成航空母艦“大鷹”號(Taiyo);最後一份 94630 號文件記載了一艘日本油輪的信息。以上三份文件是目前為止,尚未被解密的內容。至於為什麼美國政府不解密,很抱歉,我個人不在美國政府內工作,無法瞭解具體的原因。

珍珠港事件是否是美國的陰謀?兩篇文章幫你梳理線索(下篇)

▲“大鷹”號航空母艦由“春日丸”號運輸船改裝而來。“春日丸”號在珍珠港事件爆發的幾天之前,便搭載著九六式戰鬥機駛向帕勞群島。“春日丸”號在 1942 年 8 月 31 日正式被命名為“大鷹”號。

圖源: 呉市海事歴史科學館所蔵品

拍攝時間: 1943 年 8 月 30 日

同時,還有人在當時懷疑丘吉爾也率先知曉了日軍偷襲珍珠港的打算,但是英國政府目前對於丘吉爾在戰時過手的情報,仍然不予公開。這也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地方。

不過,如果我們將這些未解密的信息放在一旁,轉而研究美軍高層在當日不作為的情況,也能發現一些疑點。比如,當時有一位間諜名叫杜桑·“杜思科”·波波夫(Dušan "Duško" Popov)。這位間諜最早服務於英國軍情六處(MI6),但後來成為了雙面間諜,同時也服務於納粹德國的間諜機構“阿勃維爾”(Abwehr)。德國將他派遣到夏威夷以監測美軍的動向,最終聯邦調查局 FBI 和他有了接觸。

珍珠港事件是否是美國的陰謀?兩篇文章幫你梳理線索(下篇)

▲杜桑·“杜思科”·波波夫是一位雙面間諜,同時服務於同盟國與軸心國。他迫使德國相信盟軍將會在加來(Calais)登陸,成功地發出了假情報以欺騙德軍。

圖源: 維基百科 (Wikipedia)

有人認為,波波夫在 1941 年 8 月 12 日的時候告訴美國聯邦調查局關於珍珠港地區未來可能遭遇的偷襲,但是時任局長埃德加·胡佛(J. Edgar Hoover)

並沒有做出什麼積極的回應。一種推測是胡佛知道波波夫是雙面間諜,不信任波波夫,認為他是在傳遞假情報,於是便沒有對這件事信以為真;另一種推測,是胡佛選擇了相信,但不知為什麼沒有將這件事上報給美國政府。這也是一個疑點。

珍珠港事件是否是美國的陰謀?兩篇文章幫你梳理線索(下篇)

▲埃德加·胡佛(J. Edgar Hoover)是第一任聯邦調查局的局長。有人認為,胡佛在調查完波波夫的背景之後,拒絕信任他所提供的信息,因為波波夫雙面間諜的身份,有可能向美國提供了假情報。他本人在 1935 年正式組建 FBI,並擔任局長達 37 年之久,直到他 1972 年 5 月 2 日去世。

圖源: 美國國會圖書館 (U.S. Library of Congress)

官方數碼編號: ppmsc.03262

最大的疑問可能要屬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在當日的所作所為了。雖然雷達站和水面艦艇報告的時間已經接近日機到達珍珠港上空的時間,但是週日當天值班軍官的回答以及美軍看起來的“鬆懈”都似乎有些反常。在珍珠港偷襲之前,美軍各大太平洋的作戰基地雖沒有收到直接的警告,但日本在亞洲的擴張以及美軍對其戰爭威脅的定性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無所事事”除了各別人員不專業以外,恐怕也有其他的一些原因。

總之,綜上所述,我通過大量的篇幅為各位梳理了珍珠港陰謀論支持方和反對方的各大觀點與論據,並詳細地闡述了我個人的見解。我個人在立場上偏向於陰謀論的反對方,但是我願意相信,在具體的戰術實施、情報蒐集與命令遞送方面,美軍或是美國政府至少存在著些許過失。美軍和美國政府不可能透過某一個單一來源來證實未來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因此即便美國政府或是美軍高層確實收到了珍珠港面臨打擊的警告,他們在收到後確認情報可信度和傳達命令所花費的時間無疑是巨大的,而這也已經無法挽回日軍的進攻大勢了。

珍珠港事件是否是美國的陰謀?兩篇文章幫你梳理線索(下篇)

非常感謝你的閱讀。看完兩篇文章後,相信你對於珍珠港事件已經有了更為客觀和理性的判斷。以上屬於我的個人觀點,有不同的觀點歡迎在評論區中提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