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文章”符合自己現狀,說給父母聽,結果沒把握好“度”

一對南部鄉下的老夫婦,在外工作、成家的3個兒子個性都不一樣,老大忠厚老實,老二脾氣暴躁蠻橫,老三則溫溫吞吞,毫無主見,三個兒子對父母的態度也不一樣,老大柔順;老二一不合意就出言頂撞,甚至斥責,比對待同輩朋友尤有過之;老三則惟父母之命是從,有戀父戀母的傾向。

按照道理,父母對老大應該最好,老三次之,老二最差。結果不然,老二反而得到父母最好的對待,家中有什麼水果收成,總是先送到老二家,其次才是老大、老三。過年給紅包,也是老二的孩子比較多,兩位老人家始終不敢對老二有不悅的臉色,甚至還主動討好,對老三卻想罵就罵,不留任何情面,對老大則都是要求......

“文章”符合自己現狀,說給父母聽,結果沒把握好“度”

而這一個故事,正好符合目前情況的小江,當然文章的出發點是好的,而且也有故事解析,但是小江居然把這個解析用在父母的身上。

解析裡面有這麼一段話是這麼說的:

當兒女長大到一個程度後,親子關係就會產生變化,像有的父母會嫉妒成就超過自已的孩子、苛待不長進的孩子、奉承有錢的孩子……其中也有欺善怕惡,如前面故事所述的現象。

小江原封不動的說給父母聽,當然是免不了挨一頓暴揍。

“文章”符合自己現狀,說給父母聽,結果沒把握好“度”

其實很多故事,不管是雞湯還是好文,都是需要自己消化,真正理解後才是自己的。

感覺某一段話很適合自己,就要真正的去消化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