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新冠疫情一鬧,美國股市跳水(最近因為印錢又開始回漲,這波騷操作也是史無前例)。


但也有少數公司因為市場需求改變而一飛沖天。


比如,做在線視頻會議軟件的Zoom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Zoom是一款做在線視頻會議的應用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Zoom的創始人是移民美國的華人袁徵


要說Zoom這家公司也真是走了百年不遇的狗屎運。


一年前剛在納斯達克上市,不久後就趕上了新冠肆虐。


商務旅程取消,大家回家辦公,一時間對在線視頻的需求大增。


措手不及的震盪成了Zoom的風口,而且是一夜之間、橫掃全球的颶風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疫情爆發以來,Zoom是蘋果商店下載次數最多的免費應用程序


從年初到現在的短短几個月中,Zoom用戶從單日1,000萬人次,瘋狂增長至單日2億人次。


主要用戶來自北美。


我也是從甜豆姐倆兒的鋼琴課、中文課、編程課全改成了在Zoom上的網課之後,才發現這個App已經取代Skype,在國外的年輕人中如此流行了


眼下,Zoom市值突破390億美元,超過了百度的340億美元市值。


尤其是——


百度已經在美國掛牌15年了,

而Zoom才上市剛滿1年而已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去年年底的時候,還有財經媒體發文《從黃金盛世到沒有一人,硅谷巨頭再無華人高管》,誰知幾個月後就跑出來個華人創立的獨角獸


Zoom的股票價格打著滾兒地飆升,今日股票收盤價$141,比發行價翻了3倍。


而Zoom的創始人袁徵,因持有公司20%的股票,身價跟著水漲船高


從年初到現在,遇言姐眼看著他的net worth以億為單位增長,最近一個月生生從30億美元飆到63億美元,登上福布斯億萬富翁排行榜。


50歲的袁徵一夜間成為硅谷首屈一指的華人互聯網創業大神。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坐10小時火車去看女友

連續8次被拒籤不肯放棄


與雅虎的楊致遠、英偉達的黃仁勳、油管的陳士駿這些華人移民二代相比,袁徵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


1970年,袁徵出生在山東泰安的一個礦工家庭。


與那個年代的大多家庭一樣,袁徵的家境只能算得上溫飽


四年級時,袁徵熱衷於收集廢料賣錢。


為了把電線裡的銅絲弄出來,他不小心燒燬了鄰居的雞窩,驚動了消防員趕來把火撲滅。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1987年,袁徵考上了山東科技大學應用數學系。


坦白而言,既非211更非985的山東科技大學並不是一所名校。


即便在本省,排名也在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之後。


本科畢業後,袁徵又在中國礦業大學讀了工程專業的研究生。


袁徵是名副其實的英年早婚。


他和女友在中學時代結識,22歲讀研究生時就結婚了。


讀書期間,袁徵和女友分處兩地。


每逢寒暑假,18、9歲的袁徵便搭乘10個小時的火車去與女友見上一面。


那是在80年代末,綠皮火車上擠滿了人,袁徵往往是一路站著


因為車上實在太擠了,他甚至可以站著睡覺。


那時,袁徵想,如果有一種技術,可以讓我按下按鈕就見到女友,不用再受這一路舟車勞頓的罪,那該有多便利啊。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袁徵的妻子正是他的初戀女友


除了幻想著“一鍵視頻”外,袁徵還想過在網上賣書。


那是在1996年,所有的訂購都要通過郵局電匯,非常的不方便。


袁徵想知道是否可以有一種從客戶那裡收錢的便捷方法,那也是他第一次萌生了去看看美國人怎麼搞互聯網的念頭。


研究生畢業後,袁徵進入山東當地的公司工作,期間被派到日本學習了4個月。


機緣巧合的是,袁徵在日本時意外聽到一場比爾·蓋茨的演講。


蓋茨的演講大大啟發了袁徵,堅定了他去硅谷看看的決心。


次年,袁徵便提交了簽證申請。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直到今日,袁徵提起蓋茨的演講仍然會激動,認為那是改變了自己一生的契機


然而,在美籤比較難辦的90年代,袁徵的英文又不是很出色,這導致他連續8次遭遇拒籤,簽證費都是不小的一筆錢了。


我發現,成功人士都有兩個特點——


一個是能折騰,一個是軸得很。


袁徵當時鐵了心要去硅谷。


他說:“只要美國沒有永久拒絕我,我就會一直回來申請簽證。”


遇言姐說,如果當年那位簽證官知道被自己拒了8次的小子,將成為億萬富翁,又會作何感想呢?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跟對貴人是件多麼幸運的事


第9次簽證終於成功後,袁徵來到美國。


那是1997年,第一波互聯網泡沫正在快速形成,馬雲靠賣中國黃頁剛賺了500萬。


與那個年代出國的人一樣,袁徵的生活艱苦而窘迫。


他先是寄住在親戚家中,還在餐館端過盤子。


最要命的是,他幾乎不會說英語。


出於語言和生活的雙重壓力,袁徵沒有在美國繼續學業,而是直接找了份碼農工作。


許多年後,袁徵才去斯坦福讀了MBA,那時他已經是思科的大牛了。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36歲時,袁徵工作之餘拿下了斯坦福的MBA


為什麼一個英文很爛的中國人能找到專業工作呢?


這裡有兩個原因。


第一,搞編程對語言的要求相對不高,不像金融業、諮詢業,要長袖善舞、刷臉耍嘴;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僱傭袁徵的是個中國人。


說到這位讓袁徵跟隨了十餘年的老闆朱敏,又是一部大寫的傳奇。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硅谷華人第一代創業大神朱敏(右)


朱敏出生於1948年,比袁徵大了足足22歲。


祖籍寧波的朱敏文革期間插隊8年,春種秋收、拉車推磨,什麼苦活累活都幹過。


文革後,朱敏考入浙江農業大學拖拉機設計與製造專業 。


那時他已經 29歲。


之後,朱敏又進入浙大工業管理系就讀研究生 。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朱敏是個腦和手都沒有短板的人。


高中畢業當廠長,看看圖紙就能造車床、車零件。


如果他留在中國,就是褚時健、任正非級的人物。


1984年,36歲的朱敏靠拿著一本字典死背下2萬個英文單詞,作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公派留學生前往斯坦福大學。


次年,他15歲的兒子也從清華少年班考取斯坦福計算機系,父子同校。


(劃重點,這兒子也是天才哦。不僅如此,朱敏的夫人和女兒也都是斯坦福校友。)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朱敏的兒子朱磊,如今是紅杉樹信息技術公司的CEO


早在別的留學生還在省吃儉用攢獎學金之時,朱敏就靠著自己做舊房翻新賺到了50萬美元。


還沒畢業,朱敏就拿到了IBM的聘書,後來又做了普華永道的CTO。


1996年,來到美國的第12年,48歲的朱敏創立了網訊——一款網絡視頻會議程序


也就在那時,朱敏招聘到了初來美國的袁徵,將其納為十幾名早期員工之一。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雖然英語不行,但袁徵是一個非常努力的人,常年提前一個半小時到公司。在思科時,他總是最早上班,最晚離開,每天工作14個小時。創業之後,更是進入了常年不休模式


2000年,網訊上市。


911事件發生後,由於很多人牴觸乘飛機出差,帶動了網絡視頻軟件的大火。


2007年,網訊被思科以3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這次收購中朱敏個人分得了1.2億美元。


曾經插隊掙工分的朱敏一躍成為億萬富翁,這人生經歷也是猶如山巒起伏般壯美。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網訊被思科收購時,朱敏已經59歲。之後,他又創立了賽伯樂投資公司


袁徵最初加入網訊之時,網訊還是一個初創公司。


袁徵能在網訊一呆14年,一方面是他做事專注,很有毅力,一方面是網訊發展順利——4年實現IPO、10年被收購。


彼時,袁徵已經是網訊的副總裁,手下管理著800名技術員,不僅持有公司股票,年薪也是相當可觀。


斗轉星移幾個秋,市場翻了一大圈。


多少人在互聯網泡沫中失去工作,多少人因次貸危機多年緩不過來,袁徵居然能在同一家公司穩坐14年,可見跟對老闆是件多麼幸運的事啊。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不懼風險,中年創業,打破華人天花板


被思科收購後,袁徵的職位按說已經是華人碼農在硅谷的天花板了。


然而他並不開心。


最主要的原因是,對工作沒有熱情。


在大公司每天做PPT,沒有什麼實際的東西,工作很輕鬆但是很無趣。


“我想做一個每天早上起來都很想去上班的公司”,袁徵說。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作為視頻會議軟件的技術主管,袁徵常常需要詢訪客戶的體驗。


他發現沒有一個客戶對自己的產品感到滿意。


袁徵自己提了不少意見,但是沒有能被公司採納。


同時,作為一個古早開發的軟件,網訊也有積重難返的問題。


客戶一邊抱怨產品,一邊還得繼續使用。


這說明市場需要更好的替代品。


經驗豐富、深刻理解、看準軌道。


2011年,41歲的袁徵說服妻子,離開思科獨立創業,走上了一條步領路人朱敏後塵的大道。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Zoom成立之初,就得到了包括李嘉誠在內的一大批投資人的青睞


彼時,視頻會議軟件的賽道已經是一片紅海。


不僅有很多創業公司,還有微軟的Skype、谷歌的Hangouts、思科的WebEx、蘋果的FaceTime這些巨頭在其中。


但這些軟件同樣都有著框架陳舊、難以優化、功能太多、不夠垂直的問題。


袁徵認為,要有效解決音頻和視頻的問題,必須開發一款基於雲的解決方案。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Zoom的業務非常簡單,就是垂直做視頻通話。


僅僅憑藉這一項業務,它的市值已超過百度。


一年前Zoom上市之後,表現就已經十分亮眼,誰知又鬼使神差趕上疫情爆發,一下子井噴式增長掀翻了房頂。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我個人使用Zoom的體驗是——


Zoom所有設計都以視頻通話為核心,它與現代的硬件技術兼容得非常好,使用起來滑不溜手,非常順暢。


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Zoom的產品調性高級。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Zoom有摳圖換背景功能99


所謂調性,是個難以言表的東西。


比較一下Skype和Zoom。


你會感到前者是暮氣沉沉,後者自帶硅谷小清新屬性,同時又不會像網紅產品一樣搞得很俗很low。


此外,真正令Zoom出圈的是,它有很強的社交屬性,贏得了年輕人的喜愛


雖然,一些傳統型企業仍然在使用四平八穩的Skype,但是年輕人的喜好無疑代表著行業發展的方向。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Zoom以商務內核發展出娛樂功能,屬於以高打低的降維打擊


此外,與許多隻燒錢不賺錢的互聯網企業不同,Zoom的盈利十分健康,這要歸功於美國的市場。


15美元的月費,無論對於企業還是個人都算得上低廉。


更可況,Zoom還給非付費用戶提供40分鐘的免費使用。


由於美國的大公司不玩燒錢補貼用戶,App用戶本身也具有良好的付費習慣,使得Zoom這樣的小競爭者得以生存。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Zoom在中國取消了40分鐘免費會議的限制。估計是知道在中國市場賺不到錢,乾脆就讓大家白嫖賺個吆喝算了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袁徵的經歷給了我們什麼啟發呢?


我覺得是——


第一,掌握核心技能很重要。


袁徵剛到美國時,英語張不開口,沒有當地學歷,就憑著會寫代碼打開了一條坦途。


離開思科創業時,袁徵帶走了40名技術員,快速佔領了移動端業務。


喬布斯說,將生命中的點連接起來。學書法、搞修道,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走一步路都算數。


這句話不完全對。


人首先需要有核心的一技之長,之後才是錦上添花的七七八八。


否則,羅永浩也是啥都懂點的雜學家,曾經一度信誓旦旦要幹掉蘋果,結果……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第二,跟對人就成功了一半。


跟對人這個事主要看命。


當年袁徵剛到美國時,找不到工作,上不了大學。


有小破創業公司收他,就兩眼一抹黑地去了。


哪想朱敏是個真大神,一路帶領大家實現IPO。


不僅在網絡技術上領著袁徵入了門,也在人生軌跡上成為可仿效的榜樣。


跟對人、入對行,袁徵始終在同一條賽道深耕,省去了許多來回折騰的彎路,多年厚積薄發,創業一舉成功。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第三,創業要看環境。


在中國創業靠的是消費推動,在美國創業靠的是技術推動,你不能同時踏進兩條河流。


Zoom的成功歸功於美國的市場環境。


如果是在中國,大公司所到之處寸草不生,用戶沒有付費習慣,派系之間互相屏蔽,Zoom這樣的小而美根本活不下來。


此外,2C固然很難做,不搶佔行業第一就很難活下去。


但是,2B還是有空間,如果能服務好固定人群,就可以把自己養得不錯(當然,眼下Zoom做2B做出圈成了2C,此話另說)。


比如,Zoom的第一個付費客戶是斯坦福大學。


當時,斯坦福正在為在線教學平臺尋找方案,測試完市面上的應用後覺得Zoom最好。


在線教育這個細分市場為Zoom帶來了1萬家高校客戶。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第四,風口是用來等的,不是用來追的。


要說Zoom的白日飛昇,不能不提沾了疫情的光。


但是,正如風口不是用來追的,而是用來等的,Zoom在一朝成名之前,就已經是一家穩健企業,在上市之前就已經實現了數百萬美元的盈利。


創始人袁徵,更是在網絡視頻這條賽道足足耕耘了20年。


袁徵剛開始創業做Zoom時,沒有人想到能發展到這麼大。


那時,微軟、谷歌、思科、蘋果等大廠,早已全面覆蓋了這條賽道。


事實證明,互聯網創業其實沒有什麼護城河,關鍵在於跑得快。


你若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就算身在紅海也能找到機會。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如今的袁徵仍然過著樸素的生活。


媳婦是當年令他坐10個小時火車相見的初戀女友,夫妻倆育有三名孩子,老大是校隊籃球明星。


據教練說,袁徵從沒有缺席過孩子的比賽,還經常親力親為給俱樂部做義工。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袁徵一家人,可惜老父親在兒子創業後兩個月過世,沒能看到公司上市


年過50的袁徵對於突如其來的聲名顯得淡定,他說自己的座右銘是:To make others happy and you will be happier(令別人快樂,自己更快樂)。


Zoom公司的口號則是:Delivering happiness (傳遞快樂)。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去年,“玻璃門”全美最受歡迎僱主排名中,袁徵位列第一。無論是員工自己買書,還是員工給家人買書,Zoom都提供報銷


“當創辦公司時,我已經41歲,不再是年輕人”,袁徵說,“我已經明白生命的目的是追求幸福,我也學會了如何追求幸福,特別是追求可持續的幸福。”


袁徵這樣一個自我奮鬥的成功者,有情懷、有調性、有技術、有耐心,他才是真正的華人之光,是我們願意看到的榜樣


41歲創業百億富翁,礦工家庭、不通英文、8次拒籤的他是華人之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