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古镇里的百年“蚝宅”,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广东人爱吃、会吃,食家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光是生蚝,我们就有N+1种吃法:姜葱生蚝、生蚝煲鸡、蚝仔烙、蚝粥、蒜蓉生蚝……

这座古镇里的百年“蚝宅”,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务实的广东人民,不只用生蚝解决“吃”,还要解决“住”。享受完新鲜爽滑的蚝肉,就连蚝壳都不放过。一栋栋名副其实的“蚝宅”,在岭南拔地而起。


快看这宅子

貌似很好吃的样子


“蚝壳,即牡蛎也。中有肉,随其房大小,有高四五尺者,水底见之如山岸,呼为蚝山”

——《番禺杂编》

珠三角地区自古以来便是产蚝大户。当生蚝捞起食用后,又该如何处置蚝壳?只能扔回水里筑另一座小山吗?

岭南人自古便务实求真,变废为宝的技能早已点满。吃剩的蚝壳被用来筑堤捍海、围垦造田,更有创意的是,蚝壳还被用作盖房子的建筑原材料。

这座古镇里的百年“蚝宅”,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一个个生蚝壳抹上黄泥、红糖、蒸熟的糯米,再以同样的角度一层层整齐堆砌。这“调料”,这“摆盘”,这房子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阳光斜照在墙面上,整齐平列却凹凸不平的蚝壳墙,极具线条感和艺术感,气势恢宏,豪气十足!

这座古镇里的百年“蚝宅”,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只是有气势吗?不!蚝壳墙还非常实用。

所谓“千年砖,万年蚝”,以蚝壳筑墙坚固耐用,几百年前的建筑无惧风吹雨淋保存至今。碱性的蚝壳能防虫,更具隔热功能,冬暖夏凉,因此又被称为“凸砖遮阳墙”。

最重要的是,蚝壳墙防盗水平一流。七棱八角的墙体容易划伤手脚,小偷飞檐走壁的功夫顿时失效。

外观霸气还防盗,蚝壳墙深受古代大户人家的青睐,是名副其实的豪宅标志。

这座古镇里的百年“蚝宅”,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广州“蚝宅”藏沙湾


如此奇特的建筑,广州哪里能看到?沙湾古镇、小洲村、大岭村、岭南印象园等地皆能觅得蚝壳墙的踪影。

若论恢宏气势,当数沙湾古镇留耕堂的蚝壳墙。明清时期,如果走在沙湾街头,蚝壳墙随处可见。虽然如今仅剩少数几面,但“石阶石巷”的古村落格局保存完好,蚝墙更为小镇古韵锦上添花。

这座古镇里的百年“蚝宅”,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沿着安宁西街直走,一堵数十平方米的蚝墙便惊现眼前。深深浅浅的蚝壳整齐排列,老歪脖子树倚墙生长,枝叶缝隙间筛落的是岁月的流光。


这座古镇里的百年“蚝宅”,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这座古镇里的百年“蚝宅”,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这座古镇里的百年“蚝宅”,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当地人说,真正的老蚝墙在古镇深巷中。深入古镇,找到安宅里6号的留春别院,密密麻麻的蚝壳铺满高高的院墙,壳色深至发黑,墙间有斑驳脱落的痕迹,这是一面200岁的老蚝墙!

蚝墙旁边是新建民居,走过深巷,如穿梭古代与现代的夹缝间。

这座古镇里的百年“蚝宅”,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不止看房子

吃喝玩乐品历史


沙湾古镇,是广州市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高大的镬耳山墙、蜿蜒错落的麻石街巷、百年历史的宗祠古屋、精雕细琢的飞檐柱梁,都是岭南人智慧的结晶。

这座古镇里的百年“蚝宅”,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沙湾还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蕴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一颗颗稀世明珠。趁打卡蚝壳墙,不要错过体验非遗文化的机会,品味深邃的奥妙。


观“非遗”


砖雕

沙湾砖雕是岭南砖雕的典型代表。与其他砖雕不同,沙湾砖雕以建筑用砖作为原材料,充分体现岭南艺术的实用性特征。

留耕堂外看过蚝壳墙,进入内里便可观赏砖雕作品。各类人物故事雕刻在前门、中庭以及衬祠之中,线条规整流畅、细腻如丝。

这座古镇里的百年“蚝宅”,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这座古镇里的百年“蚝宅”,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飘色

“三月三,北帝诞,看飘色,来沙湾。”

飘色是沙湾的“特产”。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沙湾古镇会举办北帝巡游活动。同样是“非遗”的沙坑醒狮表演固然瞩目,但牢占巡游C位的,必然是凌空飘逸的那一抹抹艳丽——飘色。

小演员们扮演着戏曲人物,踏着精妙的装置神奇地“飘”在数米高空中。精湛的飘色技艺配上无邪的童稚面孔,旁观者无不为其呐喊叫好!(注:今年因疫情影响,飘色巡游活动暂时延期,如果您有意前往观看,请关注景区通知。)

这座古镇里的百年“蚝宅”,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这座古镇里的百年“蚝宅”,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听“非遗”


广东何氏音乐

可能你已有耳闻,沙湾古镇被称作“广东音乐之乡”。因为,广东音乐乐种最早便是从沙湾萌芽成长,这与三个姓何的人息息相关: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

何氏三杰创奏了众多口碑载道的广东音乐,与粤剧、岭南画派齐誉为岭南三大艺术瑰宝。虽然能人已逝,但音乐流传至今。

↓点开听一听,你会发现非常熟悉↓

赛龙夺锦何柳堂 - 民乐合奏十大名曲

这座古镇里的百年“蚝宅”,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你能在安宁西街的沙湾广东音乐馆中细细品味,这里是集表演、展示、观赏、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场所。

这座古镇里的百年“蚝宅”,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食“非遗”


姜埋奶

姜埋奶,即姜撞奶,是不容错过的“非遗”美食。当你来到沙湾,下单时记得把它称作姜埋奶。因为沙湾人认为,“撞”是碰撞、摩擦,而“埋”是包容、合并。姜埋奶的背后,象征着沙湾四个姓氏族人共处的和谐文化。

这座古镇里的百年“蚝宅”,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古镇入口的沁芳园是沙湾老字号,点一份姜埋奶,看鲜美的本地水牛奶与浓郁的姜汁融合,静静等候三分钟,把汤匙轻轻放在奶面,平稳而不下塌。

这座古镇里的百年“蚝宅”,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这样一碗纯正的沙湾姜埋奶,口感类似豆花,却更加香甜幼滑,甘香中夹带微辛,小旅一口气能喝掉三碗~

这座古镇里的百年“蚝宅”,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这座古镇里的百年“蚝宅”,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每一种文化背后,都隐匿着沙湾匠人的无数心血。日夜不息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造就了如今一砖一瓦皆故事的沙湾古镇。

穿梭于古巷之中,犹如品玩岭南古董,看似陈旧却越品越“有嚼头”。广州不止小蛮腰,不止网红店,不止文艺创意园,行走其中,民俗底蕴就在眼前,“非遗”文化就在身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