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在监狱中长大的皇帝,为了皇位熬死霍光!最终伸出了治罪之手


他是在监狱中长大的皇帝,为了皇位熬死霍光!最终伸出了治罪之手

  公元前66年,汉宣帝地节四年。权倾朝野的霍光此时已死了近两年,而他的族人却天天恐惧万分。为什么呢?原因是宣帝先是免了霍山和霍云的官。这两个人是霍去病的孙子,但又不是亲生的。

  霍去病是霍光的异母哥哥,但却是是偷情所生,所以先前得不到承认。后来霍去病突然死去,于是霍光就把大哥家的两个孩子给过继了过去,其实都是一家人。

  霍光本人只有一个儿子叫霍禹。霍山和霍云被免官后,两人又害怕又愤愤不平,霍禹这时候也是天天提心提胆。思来想去,霍山和霍云想出了一个主意,就是废了当今皇帝刘询,另立他们的叔叔霍禹为帝。

  但这件事还没有进行就被皇帝发觉,霍禹被腰斩,霍山和霍云自杀,牵连到几千人,霍家几十年风光,却在老霍死后两年就灰飞烟灭。《汉书·霍光传》中记载:

  禹腰斩,显及诸女昆弟皆弃市。唯独霍后废处昭台宫,与霍氏相连坐诛灭者数千家。

他是在监狱中长大的皇帝,为了皇位熬死霍光!最终伸出了治罪之手

  这种事霍光生前想到过吗?个人认为他是心里有数的,因为他清楚自己有多大权力,自己能够善终,是因为皇上不敢动自己,而自己死后,后辈中谁能镇住皇帝?没有!所以子孙一定会倒霉。可是霍光有什么办法?

  皇上是他亲自立的,而且他活着时,皇上一直都没有亲自掌权,一直都是问他,这样的隐忍皇帝,实在是太可怕了。这里说的皇帝就是汉宣帝刘询,也叫刘病已。

  他为什么这么能忍?自己当上皇帝后,还让霍光把持着朝政?不是他能忍,而是他不得不忍,他是古代唯一在监狱中长大的皇帝,同时也是阴差阳错当上的皇帝,他终于把霍光熬死了,怎么还能让霍家子孙把持朝政?

  所以,他伸出了自己锦袍下的手,一把抓住了皇权,另一只手则扼住了霍家子孙的咽喉,他等这一天等得太久了。今天,我们来说一下这个奇特的皇帝。

他是在监狱中长大的皇帝,为了皇位熬死霍光!最终伸出了治罪之手

  一、突遭变故,幼子入狱

  宣帝是汉武帝刘彻的玄孙,爷爷是当时的太子。

  这样的出身,该是多么的耀眼?他以后的生活该是怎么样的富贵?如果不出意外,是会轮到他当皇帝的。但是,他刚刚出生几年,汉朝就发生了重大变故,这场变故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巫蛊之祸”。

  公元前91年,武帝去甘泉宫,但去了后却病了。他生病后别人见不到他,只有江充能见到。这个江充原本和太子刘据有点矛盾,借着这个机会开始兴风作浪。他对外和对武帝宣称这病是因为被人诅咒了,也就是说,有人作法诅咒武帝,所以武帝才会生病。

他是在监狱中长大的皇帝,为了皇位熬死霍光!最终伸出了治罪之手

  武帝年老了,对于生死之事很在意,他很怕死,所以就命令江充查这件事。江充在太子宫挖出了小人,说是太子使的坏,他想让武帝死。

  武帝勃然大怒,太子这个时候也非常害怕,于是就杀了江充,因为他们明白这是江充在栽赃陷害。可是有人这时候又说太子阴谋被发现,所以准备谋反。武帝彻底愤怒,太子害怕之下起兵自保,却被打败,带着两个孩子逃跑,而皇后则自杀。皇后就是刘据的母亲,卫青的姐姐卫子夫。

  太子逃走时,他的长子却没有跟着走,因为这个长子身边还有幼子。这个太子的长子就是刘进,他要安顿的幼子就是刘病已。一个月后,太子刘据自杀。

  秋七月,按道侯韩说、使者江充等掘蛊太子宫……庚寅,太子亡,皇后自杀……八月辛亥,太子自杀于湖。

  太子自杀后,两个幼子被杀。同时,京城之中对于太子家人的一场屠杀也在进行,全家几乎死绝,跟太子有关系的人,哪怕是门客也被斩杀。刘进也被斩杀,而他的孩子刘病已却因为年幼活了下来,被投进了监狱。

  本来是太子之孙,突然生出了这样的变故,导致刘病已尚在襁褓中就被下了狱,太子一门就此死绝,而武帝则开始后悔。

他是在监狱中长大的皇帝,为了皇位熬死霍光!最终伸出了治罪之手

  二、艰难长大,再入宗籍

  刘病已能存活下来,全是靠运气。当时负责给巫蛊事件扫尾的人叫丙吉,他心里明白太子是冤枉的,所以也可怜这个太子留下的根,这还是个襁褓中的孩子,如果没有管,他是会死在牢里的。

  所以,这人安排了两个女囚负责照看刘病已,就这样,刘病已才活了下来。

  丙吉为廷尉监,治巫蛊于郡邸,怜曾孙之亡辜,使女徒复作淮阳赵征卿、渭城胡组更乳养,私给衣食,视遇甚有恩。

  这样几年后,年老的武帝又病了,有人这个时候想要对尚在牢里的太子唯一的根斩草除根,说牢里有天子气。于是武帝派人去查,确切来说是去杀,就是去处理巫蛊事件关押着的那些人,去了后不问轻重,都给杀了。丙吉看见使者来了,将牢门关闭保全了刘病已。后来迎来了大赦,刘病已从牢中被送了出来,算是逃脱了牢狱之灾。

他是在监狱中长大的皇帝,为了皇位熬死霍光!最终伸出了治罪之手

  巫蛊事连岁不决。至后元二年,武帝疾,往来长杨、五柞宫,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上遣使者分条中都官狱系者,轻、重皆杀之……吉拒闭,使者不得入,曾孙赖吉得全。因遭大赦,吉乃载曾孙送祖母史良娣家。

  所以我们能看出来刘病已能活下来有多么的难,他几次都差点死掉,全靠这个丙吉保全,而且被送出后,还用自己的俸禄来养,可以说对刘病已有大恩!

  公元前87年,武帝重病而崩。驾崩之前有一道旨,命令将太子孙刘病已写入皇家宗谱。这道旨意非常重要,这等于是承认了刘病已的皇家血脉,如果没有这道旨,就没有以后这些事了。

  后有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

  而此时,丙吉也高升,入朝做了光禄大夫给事中,刘病已在朝中也算是有人了。

他是在监狱中长大的皇帝,为了皇位熬死霍光!最终伸出了治罪之手

  三、阴差阳错,隐忍半生

  原本,这个皇帝是轮不到他的。汉武帝临死之前,除下了一道让他入宗籍的旨意外,还下了一道让霍光等人辅政的旨意,辅的是刘弗陵。这个刘弗陵是幸运的,同时也是不幸的。

  他的幸运是皇宫发生动乱后,他成了太子。不幸则是他成太子后母亲就被杀。汉武帝做出这样的事一点都不意外,因为刘弗陵太小,而他的母亲正值壮年,武帝怕会走上吕雉那样的道路,所以痛下杀手。

  武帝立少帝,这是一大错。但事实上,这个刘弗陵干得还不错,唯一的缺点是他早死,更大的缺点是没有儿子!他当政期间,对霍光等人很是尊重,而老霍的权力就是这个时候快速膨胀的。

  等到他死后,霍光这些辅政大臣已经有了废立之权,他们挑了昌邑王刘贺,但没一个月就被老霍给废了。

  元平元年四月,昭帝崩,毋嗣。大将军霍光请皇后征昌邑王……光奏王贺淫乱,请废。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老霍手中的权力有多大,他想立谁就立谁,想废谁就废谁,废立大权,人臣极限!刘贺被废后,老霍提议立刘病已。其实在没有废之前,已经有了这样的打算,废刘贺也不过是走走程序。

  他的提议顺利进行,刘病已这个小时候入狱,几次都差点死去的废太子孙子竟然阴差阳错的成为了皇帝,武帝一定想不到,虽然废了太子,但以后他的孙子又登上了皇位!

  秋七月,光奏议曰: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毋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已而群臣奉上玺、绶,即皇帝位,谒高庙。

  刘病已上位,霍光表示要交权。可是年轻的皇帝敢接这样的权吗?刘贺的遭遇这才过去几天?刘病已从小在监狱中长大,见多了人情冷暖和权力欲望,他敢接这个权吗?如果他敢接,等着他的肯定也是被废,所以他不敢接也不能接。

  试探下来,霍光很满意,继续自己的权臣之路。但说实话,霍光当权臣是没错,可是他并没有作什么恶,相反,孝宣中兴他是有很大功劳的,他辅政期间也是很尽心的,至于那些打的小算盘,什么想立自己的女儿当皇后,立不上就毒死了原本的皇后啥的,这些跟他的功劳比起来,可以不提。

他是在监狱中长大的皇帝,为了皇位熬死霍光!最终伸出了治罪之手

  皇帝对老霍是什么态度?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愿意权力在大臣手里,刘病已也不能例外,所以他一定很恨霍光。但恨归恨,他不能表现出来,他只有等,等时机成熟,或者霍光死。

  他等到了霍光死,两年后就把霍家给收拾了个干净,他等的就是这一天。但不管是老霍还是宣帝,他们对汉朝的发展都是巨大功劳的。武帝后期穷兵黩武,打得国家穷困不堪,刘弗陵就开始有意的休养生息,到刘病已又把国力给搞了上去。

  权力归权力,争夺归争夺,他们都是有为之君!而霍光,当他举起手中的权力大棒实行废立之事时,他的结局或者他子孙的结局就已经注定。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呢?对于霍光来说,他会想不到吗?他之所以这样做,在内心深处一定全是为了大汉,有对的,有错的,但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公大于私的。

  谋国者,岂能不懂谋自身?当个太平辅臣自然是极好的,也安全。但他不甘心,所以他站了出来,实现了一世的辉煌。对于他来说,这就足够了,至于后面的事和子孙安全,斯人已经尘归尘,土归土,子孙的事,就让子孙来承受就好了!

霍光如此,汉宣帝刘病已又何尝不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