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內部創業——千萬別學華為!

如何做好內部創業——千萬別學華為!


導語:10月19日,小牛電動在美國成功上市,但是小牛的創始人李一男卻只能站在幕後,默默地看著這場資本狂歡。李一男,15歲考入華中理工大學少年班,23歲畢業後加入華為,27歲升任華為副總裁,為華為業務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曾是華為的一把利劍,他是一個技術天才,曾與任正非情同父子。

但是人生無常……


1)2000年李一男從華為辭職,帶著從華為拿到的價值1000萬元的設備北上創建港灣網絡,公司迅速發展後,成為華為對手;

2)2004年華為成立“打港辦”,歷時兩年港灣網絡被華為收購;

3)2006年6月,李一男又回到華為,頭銜仍是華為副總裁,兼首席電信科學家,但剝奪了重大事件的決策權和參與權;

4)2008年李一男出走,去了百度當CTO,但沒等李彥宏那句“全世界能做百度CTO的只有三人,李一男就是其中一個”的話完全落地,李一男又去中國移動旗下的12580當CEO,後又去金沙江當投資合夥人;

5)2015年4月他公佈了新的創業項目電動自行車;

6)2016年3月,牛電科技創始人李一男因為涉嫌內幕交易,在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受審;後被判處其有期徒刑兩年六個月;

7)2018年10月19日,小牛電動在美國成功上市。


如何做好內部創業——千萬別學華為!

▲小牛電動在美國上市

對於李一男的傳奇人生,江湖上有著不少的爭議。有人說,李一男活該失敗,因為他沒有道德操守,華為養了他,他還和華為作對,他失敗是必然的;也有人說,李一男這個人的野心太大,都當了華為的副總裁了,還想吃掉整個華為。是任正非胸懷寬廣,不計前嫌讓他回來,給他官復原職,他又不甘心,還出去創業必然失敗……


如何做好內部創業——千萬別學華為!

▲兩年監獄生活後,李一男(中)明顯蒼老了很多


宏觀來看,李一男人生的悲劇,主要原因來自華為!


為什麼這麼說呢?讓我們把時間倒退到2000年,我們來看一下華為這一年發生了什麼。1999年左右,當時華為在江湖上和現在還不太一樣,面臨著太多太大的競爭對手,像朗訊、阿爾卡特,為了應對強大的競爭對手和外部複雜的商業環境,當時任正非正想著應該怎麼構建一個大華為。最終的結果是華為做其核心業務,周邊的邊緣業務開放給內部兄弟,所以在2000年的時候就出臺了“內部創業”政策


按照華為內部規定,工作滿兩年的員工都可以離職創業,成為華為的內部創業者,各創業的實體,經過註冊後就可以成為獨立的法人,同時脫離和華為的關係,同時這幫夥計在華為的股份由華為回購,公司同時又為這些創業員工提供優厚的扶持政策,還給他一股所持股票價值70%的華為的設備,還有所持股份50%的現金,還有半年的保護期,即創業不成功,還可以再回來。所以華為給的待遇是非常豐厚的。


如何做好內部創業——千萬別學華為!


李一男作為華為最理想的接班人,拿著華為股權置換下來的一千多萬換來的一批設備,在北京創辦了港灣公司。最初是作為華為網絡產品的高級分銷商。李一男離開的時候還發表了內部的創業宣言,任正非在深圳的五洲大酒店為他舉辦了隆重的歡送會,希望港灣公司成為華為內部創業的典範

。當然李一男並非唯一的內部創業的高管,同一時期還有很多副總裁也出來了,黃耀旭創辦了一個軍天科技,副總裁劉平創造了格林耐特等等。


李一男在技術方面是個天才,加上背靠大樹有華為的支持,所以2000年創業,2001年收入有兩個億,然後2002年4.5個億,2003年10個億,增長速度相當快!但是問題就出在了這裡。公司逐漸變大,李一男作為港灣的一把手,不受華為的管理,年輕氣盛,一心想把公司做得更大。公司一大就面臨著和華為的競爭,就會有投資人給他投資,想讓他上市,想讓他吃掉華為,這都是合情合理的,隨後就有了我們看到的他與華為競爭。華為不惜一切代價,不計一切損失滅了港灣!隨著港灣“戰敗”被收購,李一男的人生就如滑鐵盧般一蹶不振。


如何做好內部創業——千萬別學華為!


那為什麼李一男應華為公司內部創業政策創業,反而最後沒有成為華為的鐵膀右臂,反而成了競爭對手呢?難道真的像任正非說的那句話:“戰爭的目的是為了和平嗎?”


錯!根本不是這樣的,是在施行這個政策的時候,華為就沒有監管好這個政策的實施,華為施行“內部創業”政策,但對創業的公司卻沒有實行很好的控制權,華為的這個政策就是一錘子買賣,對於港灣公司,華為沒佔一點股份,可以說港灣跟華為一點關係也沒有,看港灣公司的股份比例你會發現,李一男佔24%,員工佔25%,剩下的51%本應該是華為佔股,但是華為沒有佔股,是風投佔的股。風投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他們極力推動公司上市。


其實在當時,港灣公司並不是一個不受華為控制的個例,當時一大批創業公司在華為政策的支持下興起,但實際上都不受華為的控制。但是李一男是個天才,他和別人不一樣,他一創業就成功了,而且業績猛增,怎麼能不成為華為的競爭對手?


如何做好內部創業——千萬別學華為!


華為的這個“內部創業”政策的初衷很好,但是華為沒把他管理好。李一男是個天才,是個能為企業添磚加瓦的人,但是華為沒有治理好這個能人,白白的讓一個天才隕落。


試想一下如果當時華為把這個政策出臺以後,做好監管,有效地控制旗下的創業公司,港灣公司的興起不但不會成為華為的競爭對手,反而會為華為擴展業務,創造更大的利潤。如果華為內部創業成功,不但留住了李一男,而且背後會樹立一個標杆,之後下邊有N個核心層,再繼續創業,就一個一個會越來越成功,華為的今天可能會比現在更好。而對於李一男這樣的天才來說,“內部創業”這個政策,比股權激勵、升職加薪這些政策更能留住人心,內部創業不僅可以讓李一男獲得高薪資高職位,而且更能施展他的抱負與夢想,人生的價值得到充分的體現。


如何做好內部創業——千萬別學華為!

從這個事件中,我們可以得到如下啟示:


1、內部創業搭建平臺,母公司沒有控制權,創業公司就一定會違背主公司的戰略,即沒有控制權,你所有的想象都會落空。


2、企業做到一定程度,一定要解決內部創業問題,即搭建內部創業平臺,留住比你還優秀的人,同時增強企業真正的競爭力。


3、人才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對人才的有效管理的能力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