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是万恶之源


“听话”,是万恶之源

经常我们夸孩子时都会说:“这孩子,真听话”。仿佛听话,守规矩已经成了好孩子的标志。但是,殊不知,一味的听话恰恰是不幸福的根源。听话意味着“被控制”,按照别人给定的标准在活,同时也是成长道路上遇到危险的万恶之源。

这些恶通常都与一种叫PUA的精神控制法相关。PUA(Pick-up Artist),起初指的是一群接受过系统化教育、实践和不断自我完善情商的男性。后定义拓展到整个两性交往流程:搭讪(初识)、吸引(互动)、建立联系,升级关系、直到发生亲密接触并确定两性关系。再进一步就发展成了精神控制的代名词。

昨天引爆全网的涉嫌性侵未成年养女三年的鲍某明经常对受害者说的就是,“我们做的事是很正常的,电影里大家都这么做。”后来又说,“你不能把我们的秘密说出去,说出去你就不干净了,所有人都会讨厌你。”最后说,“这个世界上,只有我是对你最好的人。别人都是坏人,都想害你。”这样一套具有精神操控体系的话语,控制了受害者的意志,让她不敢离开。好在她最后鼓起勇气主动寻求帮助,揭露了这个禽兽不如的“养父”。

发生了不好的事情,并不是人生的绝境。无法接受这样的事情发生,才会把你带到人生的绝境。资深心理咨询师周小宽老师在新书《走出自我认知的黑箱》中就说:“比痛苦的体验更可怕的是失控的体验。”这种失控的体验,是源于完美世界的崩塌。如果一个人从一开始,就摒弃了世界的黑暗,那么当她最终去面对黑暗的时候,她很可能就会被黑暗吞噬。

“听话”,是万恶之源


曾经有一个“人类语言的能量到底有多大”的实验:将两盆盆栽都罩上透明罩子,给它们相同的培养条件,并放在校园里。所有人被要求对一株牌子上写着“这株植物被霸凌”的植物进行语言攻击,然后对另一株牌子上写着“这株植物被褒奖”的植物进行表扬。

骂人的话特狠:“你一无是处,是个废物!”“你为什么不去死!”“你一点也不招人喜欢”…… 褒奖的话则是充满鼓励、认同和支持:“我喜欢你做自己的样子!”“一见到你我就开心!”“世界因为你而美好”…… 结果,三十天后,被语言霸凌的植物盆栽彻底枯萎了。另一株被褒奖的植物,还生机蓬勃。

语言暴力居然可以摧毁一株植物,自然也能摧毁一个人。在一个人的内心刻下伤痕,损害一个人活下去的意志,残害一个人的身体和精神。当你被语言霸凌,“听话”、“忍”是最傻的事情。无法掌控、不够完美、没有绝对的安全,本来就是人生的真相。

北京大学法学院大三学生包丽,于去年服药自杀、陷入昏迷,并被医生诊断为“脑死亡”。男友对她实行的就是一种PUA的控制:拍不雅照,否定,精神攻击,导致包丽完全丧失了自我,死前发出了:“遇到了熠熠闪光的你而我却是一块垃圾”的绝望之言。

“听话”,是万恶之源


1944年,由美国导演乔治•库克执导的一部惊悚片《煤气灯下》(Gaslight)中的主角安东。用的也是毁人心智,杀人无形的情感操纵。这种试图破坏他人对现实的感知的情感操纵,也因该电影而得名为Gaslighting(煤气灯操纵)。

通常坏人会有如下几种方式:信息封锁:在一段时间内不断向被侵害人重复强调某一信息。批判被害人的情绪不正常。关系封锁:限制被侵害人社交,将其禁锢在自己身边。这种方式把事实刻意扭曲、选择性删减,持续使用否认、矛盾、误导和谎言等方式,使被操控者怀疑自己的记忆力、理智和精神状态,乃至自我存在价值。

《雷雨》中周朴园为了维护自己的家长权威,请来医生为繁漪治病,在繁漪拒绝喝药的情况下,他分别让周冲和周萍请求她喝药,从而逼迫繁漪服从其家长权威和遵守家庭秩序。在繁漪进行反抗时,周朴园就宣称她精神有问题,繁漪所有的正常生活需要和情感需求,都被周朴园看作“精神失常”而加以无理拒绝和严格管束。她“渐渐地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变成一个乖戾、抑郁,甚至阴鸷的人。

最近爆出的“韩国N号房”事件,再一次将精神控制的丑恶揭露到了极致。一个名叫godgod的人(光是从这个名字就能感受到那种浓浓的操控恶意),他在网上寻找上传过自己性感照片的未成年少女,并下载照片。少女会在SNS上收到一个“冒充警察”发来的消息,内容大概是“发现你的照片正在被当做不雅照片转发”。

女性们毫无防备的点开,才发现这个链接只是一个黑客程序,通过链接,她们的相关信息已全部被盗取。接下来便开始以各种各样的借口威胁。如假扮警察恐吓对方“散布淫秽信息”,提出要求让其成为自己的奴隶,一旦拒绝,就会把这些照片公布出去。最终godgod“制造了一大批奴隶”,后来的接班人Watch man将犯罪升级,不满足于线上影像和指令,侵害发展到了线下。

在《一九八四》这部作品中,奥威尔早已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的恐怖世界,高度集权,以改变历史、改变语言(如“新话”—Newspeak)、打破家庭等极端手段钳制人们的思想和本能,以具有监视与监听功能的“电幕”(telescreen)控制人们的行为。

听话,并不会有好的下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其中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而悲剧的是,“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最终在旧制度里死去。

自由,从来就不是指“做一件结果好的事情”,而是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河南教师顾少强提笔写下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转身离开生活了将近三十五年的那座城市。找到自己的真爱后,有了幸福的家庭,过着简单美好的生活。她还出了一本书,记录了这几年她“失踪”后行走中遇到的种种历程。

一切的心理问题都可以在“原生家庭”中找到答案。这就是原生家庭于我们而言的一种重大意义。它就像植入我们脑部的芯片,永远是我们的一部分。身为父母,提供给孩子最重要的职能,是保护。孩子从小到大,都在不断地用自己的努力去换得大人的满意。不断出让自我的边界和自由,直到出让整个自己。

只有更多地接纳自己、接纳他人,才可以让内心的冲突减弱能量,让自己更舒服,也让别人更舒服。不与自己为敌,也就不与世界为敌。即使你在九十九件事上都不接纳,哪怕你能接纳一件,其实都是有意义的。每一次觉察、每一次接纳,都有巨大的意义。

在“丛林法则”下,我们每个人内在都有阴影和黑暗的部分,如果你的能量值太低,你潜意识里的黑暗就会伺机吞噬你,阴影会压倒光明。有时候你无法阻止别人对你的伤害,但也不要成为他人伤害你的合谋。你可以改变自己,但不要攻击自己。

尽管“不听话”愤怒和怨恨会带来一些不和谐和伤害,但终归那也是一种表达。一个压抑愤怒的人,不一定就不会让别人感到被攻击。

如果你找不出自己身上值得表扬的地方, 那么你的门槛还是太高了。自卑的人常常是这样的, 先有了“我不够好”这种潜意识里先入为主的判断, 然后再去搜集自己不如别人的证据。我们之所以习惯于在一种自我责备和攻击的状态中去努力, 是因为我们小时候就是常常在“被责备和攻击”, 而非“被鼓励和支持”的状态中去努力。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在心理学上负面心理暗示会对人的心态及行为造成不良影响,要打破这个定律的“诅咒”,就要有坚定的自信,稳定的心态,积极的心理暗示,以肯定式的语言做表述,对自卑感等负面情绪或不良念头采取零容忍策略,一旦察觉立即打消。即便遭遇挫折,也要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气魄,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勇敢应对,始终以正面、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

当你的孩子“不听话”时,你应该感到庆幸,他们有着自己的独立判断,他们不惧强权,他们在未来未知征途上,必定百战归来仍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