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爱,决定孩子的未来!

最近发生的两件事让我感触颇深,

其中一个是台湾李静晔博士的育儿讲座,

另一个是“福原爱退役”又重新提起了,

一部用了24年拍摄,豆瓣评分9.0的纪录片

《福原爱:镜头下的四分之一个世纪》

家长的爱,决定孩子的未来!

家长的爱,决定孩子的未来!

家长的爱,决定孩子的未来!

在听李老师的讲座时,

有一处细节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当时在家长互动环节,

有家长提问说,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李老师当时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而是请小朋友们不要再缠着爸爸妈妈,

跟着工作人员到大约二十米外的

临时游乐场去玩,

同时在回答问题时,

特意没有使用麦克风。

直接走到台口,与家长零距离沟通。

她解释说,这是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

去讨论孩子的问题。

家长的爱,决定孩子的未来!

家长的爱,决定孩子的未来!

家长的爱,决定孩子的未来!

那么,不妨回想一下自己的生活

当着孩子的面,

有没有过争论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各种问题?

有没有过因为一些家庭琐事吵得不可开交?

有没有过因为孩子而彼此埋怨过家庭成员?

也许,当我们在想尽一切办法,

想要把最好的东西都带给孩子的时候。

我们平时不经意的一些小习惯和小动作,

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巨大却又不易察觉的影响。

家长的爱,决定孩子的未来!

家长的爱,决定孩子的未来!

家长的爱,决定孩子的未来!

随着福原爱退役上了热搜,

公众号网易公开课(ID:open163)。

翻出了一部,

2017年由日本富士电视台,

长达24年的跟踪拍摄。

从3000盘录像带素材中剪辑制作,

记录了福原爱从4岁到28岁的,

全部成长历程纪录片

《福原爱:镜头下的四分之一个世纪》

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

我突然觉得在教育孩子上面,

绝大多数的中国父母都要向

福原爱的妈妈福原千代学习。

学习的同时,也应当反思。

究竟我们要给与孩子怎样的爱,

才能陪伴他(她)们走得更远?

家长的爱,决定孩子的未来!

家长的爱,决定孩子的未来!

家长的爱,决定孩子的未来!

福原爱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时才4岁

那时候她的发球姿势还不是特别正确,

也因此输掉了比赛。

普通家长会怎么说呢?

“谁让平常你自己不注意的。”

很多家长在孩子失误的时候都说过这句话吧

但是小爱的妈妈并没有,

她只是跟孩子说不要哭,然后告诉她不要紧张,只要把手张开打球就好了。

还跟小爱说:“让对手得分你会更加难过对不对,总之就算不行,没关系试试看。”

家长的爱,决定孩子的未来!

家长的爱,决定孩子的未来!

同样,镜头还记录到了另外一个,

输掉比赛的小男孩。

面对这个孩子的眼泪,家长推了孩子

一把说:“人家都看着呢还哭,真不敢相信。”

“自己不好好练习有什么办法。”

“去打球,去。”

“人家等着呢,等你呢,听见没。”

受到妈妈鼓励的小爱虽然依旧再哭,

但还是坚定地回到了赛场。

而这个小男孩只能在赛场边,

接受来自长辈的责怪,

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向球台。

家长的爱,决定孩子的未来!

家长的爱,决定孩子的未来!

我们这一代父母,开始强调“自我”

喜欢宣扬的是“为自己而活”

和“做最好的自己”

有了孩子以后,自然就更重视

孩子天性的发展。

不想他的童年过得和我们一样压抑

希望他能不受束缚地,

充分释放出自己的潜能,

活得洒脱而精彩。

讲真,在看福原爱成长经历时

我也在想“这么小的孩子就要

这么辛苦地训练,好可怜啊”

也有弹幕说“爱酱虽然优秀,

可她的童年只有兵乓球,是不快乐的”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

保护孩子天性的重要性。

开始坚持“爱与自由”的教育理念

这是非常可喜的趋势,

但是我们也需要提醒自己,

我们是否矫枉过正,错把放纵当做呵护?


家长的爱,决定孩子的未来!

家长的爱,决定孩子的未来!

28岁的福原爱面对镜头问出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当初选中了我呢?”

导演在纪录片中给出了让他们

坚持拍摄的最重要的原因。

是在他们第一次取材的8个月后,

已经5岁的小爱参加小学生集训,

一起训练的小学生对小爱非常好奇。

所以大家都在旁边看她打球,

因为大家的目光,小爱没有办法集中打球,

训练也非常不顺利,于是就难过地哭了起来。

面对在乒乓球台前哭泣不断的孩子,

家长是否能坚持下去?孩子是否能坚持下去?

家长的爱,决定孩子的未来!

家长的爱,决定孩子的未来!

小爱抱住妈妈的腿

哭着说:“别不练了!”

妈妈温柔且坚定地说

“妈妈没有不练,不练的是小爱。”

这就是好的教育,

家长有家长的坚持,

也能把这种坚持教给孩子。

“有的时候,一局游戏的胜负从开始就能看出来。”

孩子的一生,有时候也是这样。

话说,我也该跟媳妇打个电话

如果晚上儿子不好好做作业,

我们也要坚持“男女混合双打”。

麦莱恩教育:(mylion-edu)


分享到:


相關文章: